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氯吡格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的疗效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对其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与阿司匹林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行单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指标值更接近正常值(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7.14%vs26.19%,P<0.05)。结论吡格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再给予氯吡格治疗,观察组再给予氯吡格联合美托洛尔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发作时间,统计活动平板运动增加时间,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ST段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每次心绞痛发作时间缩短值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活动平板运动时间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吡格联合美托洛尔能够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有效降低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提高患者运动活动量,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氯吡格雷 美托洛尔 临床疗效 心电图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贝拉唑、莫沙比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贝拉唑、莫沙比利,治疗组口服贝拉唑、莫沙比利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3,P<0.05)。结论贝拉唑、莫沙比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FD安全有效。

  • 标签: 雷贝拉唑 莫沙比利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醒脑静联合氯吡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醒脑静联合氯吡格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醒脑静联合氯吡格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价值较高。

  • 标签: 依达拉奉 醒脑静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资料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176例剖宫产高危孕妇,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85例行常规治疗)与实验组(91例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对2组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术后2h、24h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更优(P<0.05)比对对照组,实验组子宫切除、贫血及产后出血发生率(0.00%、2.20%、5.49%)均更低(P<0.05)。结论于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并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宫体注射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坦度螺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雷贝拉唑 莫沙必利 坦度螺酮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泮托拉唑钠注射剂联合氯吡格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氯吡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注射剂联合氯吡格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泮托拉唑钠注射剂联合氯吡格片脑梗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氯吡格雷 急性心肌梗死 伴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氯吡格抗血小板的效应。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病情进行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每组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给予氯吡格、阿司匹林,比较两组临床基本情况、抗血小板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临床基本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抗血小板情况,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抗血小板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注射剂在氯吡格抵抗性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氯吡格抵抗性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术,其中对照组(n=50)术后给予氯吡格进行治疗,观察组(n=50)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注射剂、术后给予氯吡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和血小板糖蛋白Ⅱa-Ⅲb复合物纤维蛋白受体(PAC-1)水平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62P水平为3.21±0.45%,对照组为7.96±1.1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C-1水平为3.38±0.35%,对照组为7.75±1.1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注射剂可有效提高氯吡格抵抗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于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症 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抗血小板效应。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9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分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作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55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在术前1d和手术当天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抗血小板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氯吡咯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7.36±2.84)%、(68.61±3.37)%,均低于对照组(86.79±3.15)%、(76.37±3.45)%,P<0.05。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阿司匹林、氯吡咯抗血小板效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提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在具体治疗时需予以足够重视。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咯雷 血小板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药物,观察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间接收的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组研究,将患者的病情作为划分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并同时服用氯吡格和阿司匹林药物。结果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血小板抑制率也相对较优(p<0.05)。结论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口服氯吡格和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PCI治疗冠心病过程中运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人,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借助随机法将其划分成实验组与比较组,每组35人。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比较组采用氯吡格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抗凝血功能、血小板凝集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凝集速率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比较组接近(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效果显著,抗凝血能力强,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冠心病 凝血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