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内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的发展与骨科护理。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和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传统内固定技术治疗以及相对应骨科护理措施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微创骨科治疗并接受相关护理措施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以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结论:微创技术及其相对应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由于使用传统内固定技术以及护理措施的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见,内固定技术以及微创骨科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骨科护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 内固定技术 微创骨科 发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录入我院中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24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均分法记录为对照组(n=12)与实验组(n=12)开展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骨骼功能评分进行记录,评估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个体状况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医务人员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使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状况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舒适护理 胫骨平台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研究中的样本选择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到我院之中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在对患者进行筛选后,将所有被纳入本次研究之中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3例)和观察组(整体护理;53例),随后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分别为不同小组之中的患者制定护理方案之后,不同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由于四肢骨折而入院接受外固定架治疗的过程中,整体护理服务的开展在控制患者疼痛评分、恢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架 四肢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穿刺加压止血固定带在肾穿刺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肾穿刺患者50例,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对照组和实验组,2020年1月至8月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的患者为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软枕垫压穿刺部位,实验组采用我科自制的加压止血固定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痛程度、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穿刺 加压 止血 固定
  • 简介:【摘要】结合《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中仪器设备,为减少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因氧气不足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况,设计了一款氧气钢瓶固定架,它能有效避免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供氧不足、氧气管脱落、氧气瓶倒地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据统计,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7%,其中供氧中断占1.7%,这一数据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本次设计的氧气钢瓶固定架采取不锈钢材质,安全性能高,能大大减少意外的发生。

  • 标签: 病床 氧气钢瓶 固定架 设计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固定矫正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上一年度诊治的固定矫正患者,共85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42例,采用细节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43例,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确细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节护理 固定矫正 负性情绪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盲选法,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70例采取内固定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与对照组的22.86%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 锁骨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锁骨骨折 内固定治疗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中药冷热湿敷是中医中药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冷热湿敷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敷料滑落的问题,不止患者的体验感差,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综合我院在过往的中药冷热湿敷的治疗经验,中药冷热湿敷中敷料的固定性差,保温效果不好,我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了一种用于中药冷热湿敷的固定保温贴结构,本结构具有简单、操作方便等方面的突出特征,与一般的中药冷热湿敷方法相比,可持续保持药包温度,确保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减轻护理人员因反复加热药包而增加的工作强度。

  • 标签: 中医贴 设计 研制
  • 简介:摘要:探讨胃管固定角度对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0例留置胃管患者将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三组,即角度A组,角度B组和角度C组。角度A组为平行组,角度B组为上斜30度组,角度C组为下斜30度。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置管胃管期间鼻翼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结果显示,黏膜损伤评分上斜组的评分最高,平行组居中,下斜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天:P<0.001,第二天:P<0.01,第三天:P<0.05)。结论:将胃管外露部分下斜30°粘贴固定,对于改善和预防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留置胃管 压力性损伤 固定方法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采取快速康复理念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将骨折疾病病患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理念护理,评价指标为病患的骨折内固定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好,疼痛比对照组轻,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各项数据同比对照组呈现统计差异(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治疗后采取快速康复护理,自多方面提供康复措施,对患者减轻疼痛、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骨折内固定 肢体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有创压力监测是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手段,现医院内各监护室 手术室 介入导管室以CVP和ABP监测较为常用,监测CVP、ABP可了解、评估患者机体内血容量的动态变化,为危重症患者的补液速度及补液量提供参考。压力换能器的零点位置对准确测量相关压力数值具有重要意义,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即第四肋间与腋中线水平,而准确的CVP及ABP数值测量能为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压力换能器零点位置的固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一种压力换能器用固定装置。

  • 标签: 压力换能器 固定装置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中定期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60例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回顾临床资料,将实施定期口腔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口腔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口腔相关指数改善情况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实施定期口腔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口腔情况,进一步改善预后。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定期口腔护理 口腔相关指数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适用于妇科开腹术后负压引流装置的固定器。方法 采用一次性长方形医用棉垫进行改良,在右边缝制宽 2-3cm 的松紧带各两根,并留有三个扣眼;左边在与扣眼平衡的位置固定两颗纽扣。棉垫正中间作为注射器固定区域,再在棉垫右 1/3 处缝制松紧带各两根,用于固定注射器。结果 固定稳妥牢固,预防脱管,降低脱管风险;松紧带及扣眼可随意调节长度及周径大小,适用于各种型号注射器;方便活动,增加患者舒适度;方便更换,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一人一用,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结论 负压引流装置固定器可以有效防止脱管,取材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开腹 负压引流装置 固定器
  • 简介: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压力换能器的基本原理,固定装置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一种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压力换能器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通过详细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材料选择以及安装调试等方面的讨论,旨在为医学领域的压力换能器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压力换能器 固定装置 设计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抽血室采取动态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门诊抽血室纳入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抽血时间分组,先入院50例患者采取科室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后入院50例患者采取科室动态管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抽血等候时间、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抽血等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取动态管理模式可提升门诊抽血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该管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管理 门诊抽血室 满意度 抽血等候时间
  • 简介:护理学期刊是护理工作者展示学术成果和实现知识更新的主要园地。护理人员在利用专业期刊时,最关注的往往是以刊载一次文献为主的“基础护理”、“护理临床”及刊载三次文献为主的“综述”、“进展”等支柱栏目下的专业文献,常常忽略或不太留意动态栏目下的信息报道。殊不知动态栏目与支柱栏目一样具有编辑导向、指导科研、帮助投稿和指导阅读之功能。作为护理管理者,为体现和发挥其领导作用与管理职能,在捕捉和涉猎相关信息的范围与角度方面应有别于一般的专业人员。就护理期刊而言,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关注动态栏目变化、征文通知、编辑部启示和期刊动向等信息,以引导护理工作者增强信息观念和驾驭信息的能力。使其在各具特色的护理学期刊(以下简称期刊)中寻找适合需要的信息.遴选拟投期刊。

  • 标签: 护理学期刊 信息观念 栏目 学术价值 护理工作者 护理管理者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在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快速准确地为其建立静脉通路,为伤病员的生命赢得时间。因此,为加强护理人员在特殊环境如动态微光的条件下,进行静脉输液的操作,需要具备扎实的静脉穿刺技术。基于此,阐述了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并总结了操作训练的体会。以及提高护理人员在特殊环境中,进行静脉输液的技能,并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动态微光 静脉输液 输液操作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内固定系统基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进程中的应用效能。方法:2022年4月-2023年2月,将82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分两组,各41例,参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运用内固定系统,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SCL-90计量指征。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SCL-90计量指征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CL-90计量指征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指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运用内固定系统,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 内固定系统 应用效果 测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根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90例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45例,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后Cissane角、Bohler角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患者Cissane角明显小于对照组,Bohler角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从并发症方面来说,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在提升患者安全度的同时促进其足功能的恢复,临床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