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稳定期治疗中的问题.探讨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对策。方法调查57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临床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患者近2周治疗情况。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慢阻肺组16%并发肺心病,40%有合并症,低白蛋白血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例数较对照组多(P<0.01).68%服用抗生素,5%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稳定期治疗不规范,建议加强对患者教育、随访、管理。

  • 标签: 慢阻肺 患者 老年 稳定期 治疗中 对照组
  • 简介:目的调查中风老年患者的无智残期望寿命和认知功能不同程度下降可能发生的时间,并探讨中风患者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寿命表法来计算老年中风患者的无智残的期望寿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期望寿命,分析老年人中风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中风患者无智残、无中重度智残、无重度智残三组的期望寿命及其特点与无日常生活能力丧失、无中重度、无重度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三组的期望寿命及其特点大致相似,并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无智残期望寿命是评价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老年人 中风 无智残期望寿命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异常和临床的关系,给临床变化判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总结168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以是否有低磷血症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低磷组和非低磷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炎症吸收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低磷血症组患者血清钠、钾、钙、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低于无低磷血症者(P《0.05),尿素氮及碳酸氢根高于无低磷血症患者.而且,低磷血症组下呼吸道感染吸收时间稍长于非低磷血症患者,而迁延不愈及死亡率高(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检查异常与病情及预后不良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老年人 下呼吸道感染 实验室检查异常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阿罗基诺罗尔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兼有α、β受体阻断作用的新型降压药阿罗基诺罗尔(Arotinolol)短期(4周)治疗60例轻、中型高血压,并比较中年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降压总有效率81.7%,收缩压与舒张压丹别下降14%与13%;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呈明显分离,无交叉重叠;白昼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相同;中年和老年组患者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别;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提示阿罗基诺罗尔可有效、安全地治疗老年高血压。

  • 标签: 治疗前 老年人高血压 临床疗效观察 中年 总有效率 降压疗效
  • 简介: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由此导致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功能障碍等靶器官损害已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是,高血压引起的老年脑功能损害的状况,即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序贯性改变尚未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临床上早期识别或诊断高血压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临床干预和药物治疗,将会极大地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试从老年高血压病对大脑结构及功能影像学的影响,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识别和干预措施进行文献回顾。

  • 标签: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高血压患者 慢性肾功能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 早期识别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年龄≥60岁)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并同国内外人群的分布频率相比较,了解地区种族分布差异及与年龄、体重指数BMI(kg/m2)的相互关系.方法体检选取92例正常健康老年人,男7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32±4.70岁.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位于AT1-R基因3'-UTR的A1166C变异.结果(1)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0.11、0.00,1166C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白种人和日本人(P《0.001和P=0.046),与美国黑人相比无差异(P=0.815).(2)在国内人群中C116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差异,并与年龄、体重指数无关.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存在种族地域间的差异,上海地区与国内现有报道结果一致,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群,但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别.提示由于中国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低,故开展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中需要大样本研究.

  • 标签: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老年人 AT1-R基因 正常血压
  • 简介: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胃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经多年研究,证实消化性溃疡病(pepticulcerdisease,简称PUD)的发生和复发与HP感染密切相关,称之为HP相关性PUD,将HP根治后,可使PUD治愈,很少复发.

  • 标签: 老年人 非甾体抗炎药 消化性溃疡病 发病机制
  • 简介:小肠憩室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真性憩室包含小肠壁的全层,常为单发;而假性憩室则由黏膜和黏膜下层膨出构成,且常为多发性。小肠憩室可无典型临床症状。较轻的并发症如炎症、肠功能紊乱等可引起轻微腹痛、慢性消化不良、巨红细胞性贫血、便秘或腹泻;严重并发症可发生梗阻、出血、穿孔,极少数憩室可伴有结石或肿瘤等^[1]。

  • 标签: 憩室病 小肠壁 多发性 缺铁性贫血 巨红细胞性贫血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为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掌握老年性疾患的发生与演变.方法对上海徐汇区1081位老年人进行体检调查.结果连续三年随访示老年人疾患在循环、泌尿.呼吸.消化系统发病率较高,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糖尿病、白内障和癌症,肺癌占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是老年人疾患的主要死因.结论定期对老年人健康体检随访对掌握老年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体检 发病率 随访分析 心脑血管病 癌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提供诊断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糖尿病未合并高血压患者.观察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血糖值、血压值和左心功能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HbA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和E/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HbAlC与LVMI和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0.643、0.814,均〈0.05),与LVEF和E/A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2、-0.614,均〈0.05);NT-proBNP与LVMI和HbAlC均呈显著正相关(r=0.695、0.814,均〈0.05),与LVEF和E/A均呈显著负相关(r=-0.654、-0.688,均〈0.05);空腹血糖与LVMI、HbAlC和NT-proBNP均呈正相关(r=0.457、0.741、0.623,均〈0.05),与LVEF和E/A均呈负相关(r=-0.372、-0.482,均〈0.05);餐后2h血糖与LVMI、HbAlC和NT-proBNP均呈正相关(r=0.508、0.809、0.704,均〈0.05),与LVEF和E/A均呈负相关(r=-0.433、-0.405,均〈0.05).结论根据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发现NT-proBNP水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NT-proBNP具有较高相关性,且检测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可望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筛查,具有-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糖化血红蛋白 N端前脑钠肽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脉造影患者血糖、血压、吸烟史、年龄、性别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230例疑似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采集病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吸烟、高血压病、收缩压、舒张压、2型糖尿病病史;测定肝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r-GT、血脂,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fBU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等生化指标。以SPSS12.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两组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组均数进行ANOVA方差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老年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AS组)年龄较无病变组(C组)大,且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发病率AS组较C组高,血AST、r-GT、空腹血糖亦高于造影阴性对照组(P〈0.05)。但两组中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患病率、吸烟率、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四组后发现,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AST、总胆固醇(TC)、FBG水平均有所升高。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脉病变程度与TC、AST、r-GT呈线性相关,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结论年龄、性别是老年冠心病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与女性雌激素的代谢效应有关。在其他危险因素中,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肝酶升高、血脂在老年冠心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目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仍是临床抢救的难点,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特别是高龄患者,基础病多,器官功能减退明显,死亡率更高,厦门解放军174医院干部病房于2008年9月成功抢救治疗1例93岁心肺肾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抢救体会 高龄老年 临床抢救 高龄患者 功能减退
  • 简介: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甚高,中风年发病率为2‰,在我国东西南北中,不论城市或农村,都可以看到中风患者;中风年死亡率约1.2‰,它在全死因中占据第一或第二位,所以号称第一或第二杀手。

  • 标签: 老年人 中风 严重性 残疾 预防措施 脑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第六人民医院老科就诊的老年患者62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男性患者按照MMSE测定分数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30例)与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睾酮(T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雌二醇(E2)水平,并根据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比较两组患者TT、E2和FT水平的差异,并分析TT、E2、FT与老年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男性中认知功能障碍组的雌二醇[(20.88±5.10)pmol/Lvs(27.00±9.61)pmol/LP〈0.05]、总睾酮[(4.52±1.88)mmol/Lvs(6.42±1.84)mmol/LP〈0.05]、游离睾酮[(0.043±0.022)nmol/Lvs(0.092±0.034)nmol/LP〈0.05]水平较认知功能正常组低(P〈0.05)。结论老年男性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性激素水平下降相关。

  • 标签: 老年 总睾酮 游离睾酮 雌二醇 认知功能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COPD)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在2010年COPD全球发病率为11.7%,中国发病率为13.6%。由于吸烟、空气污染、老龄化等原因,COPD在全球的发病率仍然有上升趋势。

  • 标签: 稳定期 香烟烟雾 急性加重 肺气肿 气道炎症 乙型流感病毒
  • 简介:目的评估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53例骨关节炎病人,年龄60岁~83岁,平均(65±4.9)岁,分为三组:A组88例行膝关节镜清理术,B组76例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C组89例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疗效评价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进行评定。治疗前各组膝关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年优18.6%、良45.8%、可28,8%、差6.8%。B组1年后优9.6%、良37.6%、可35.7%、差17.1%。C组1年后优7.9%、良27.4%、可47.3%、差17.4%。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清理术对老年性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轻中度关节炎伴游离体是关节镜清理术的强指征。

  • 标签: 骨关节炎 老年人 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铁剂纠正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为开展老年入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62例(男性16例,女性46例),年龄60-79岁,每日口服一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8mg),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贫血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测定观察补铁效果,同时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经过6个月干预,老年人血红蛋白水平由112.5g/L上升至114.4g/L,血红蛋白达标率(32.3%)、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浓度、血清铁蛋白达标率(83.9%)基线调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期间老年人能量及有关营养素摄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6个月每日补充8mg铁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 标签: 铁剂 缺铁性贫血 老年人
  • 简介:Q-T间期离散度(Q-Td)这一概念是1985年由Campbell首先提出,1990年Day等首先证实Q-Td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陆续报道了对Q-Td的研究,它作为心脏病预后的一项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d的观察,以及它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期探讨Q-Td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一.对象选择1996年10月-1998年12月间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所有患者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等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且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0~86岁,平均68.57±7.82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塞 QT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