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家园,而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灵魂。合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开展旅游活动,可以改善少数民族居民生活条件,也可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文章旨在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开发的特殊性进一步深化认识,指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同时提出更新发展理念、打造核心旅游景区、创新文化品牌、机制体制创新等改革路径。

  • 标签: 少数民族 传统村落 旅游产业 供给侧改革
  • 简介:二十世纪,少数民族在参与全民抗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努力中使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凸显,成为塑造新中国多元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在新中国时期被明确提出,其形式和内涵不断得到深化,不仅对新中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进行了形象表述,而且成为国画改造和油画民族化道路上重要的灵感来源和精神载体。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时期、特别是毛泽东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力图探究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在塑造新中国多元融合的国家形象方面所发挥的政治意义和美学价值。

  • 标签: 新中国 少数民族题材 大团结 国家形象 多元统一
  • 简介: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节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和风俗特征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节日活动中。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是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云南二十四个少数民族风格各异,绚丽多姿的节日活动,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云南各少数民族的节日,究竟从何而来?探索者的目光首先注意到与节日有关的神话传说上。

  • 标签: 云南少数民族 祭祀活动 民俗学研究 神话传说 新米节 剽牛
  • 简介: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变革时代,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物的问题,突出体现在经济上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问题及隐含其中的高能耗、低技术、低附加值等核心竞争力缺失等问题;二是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日益物质化、功利化、金钱化,造成人性的单向度发展、人性异化的问题。在经济主导一切的社会氛围中,国民的人文价值观、文化精神家园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思和重建。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中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可为后工业社会中人性的恢复和心灵的救赎提供资源和回望的精神家园。社会转型呼唤文化转型,民族复兴需要文化上的复兴,以便使国民在经济主导一切的社会氛围中不断摆脱金钱与物的奴役,恢复情感、审美等非功利的、非物质的人性价值,构建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家园。

  • 标签: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 文化艺术资源 艺术价值
  • 简介: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素质教育中能起到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又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更显突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加强,以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就云南教育简况,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一些中小学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走一条以本地民族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路子。

  • 标签: 现状 问题 民族化
  • 简介: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被大量保存在民间仪式和岁时节庆之中,为少数民族舞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歌舞团创作的土家族大型婚俗舞剧《土里巴人》为个案,通过对该舞剧的创作背景、仪式过程和艺术审美进行分析,强调少数民族舞剧创作所依存着的肥沃的民俗文化土壤。

  • 标签: 土家族 婚俗 舞剧创作 《土里巴人》
  • 简介: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组合作为民族音乐在当下的发展与转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民族音乐的未来。本文以城市民族音乐学为视域,将少数民族音乐组合置于城市化社会语境下讨论,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组合——“芼呢”乐队的个案分析,探析流播于城市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变迁、融合等问题。

  • 标签: 城市化 少数民族音乐组合 “芼呢”乐队 转型与发展
  • 简介:正如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所言:文化的"基础机构是文化与自然界的主要相交处,是一个边界,在这个边界的另一边,支配人类行动的生态学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强制力与旨在克服或减缓这些强制力的主要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着。"

  • 标签: 少数民族 生态背景 创世神话 世界观 文化实践活动 贵州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民歌发展的现状,引出其在当代强势文化冲击下生存之困境,并对当前的保护模式进行剖析,得出民歌的生存环境有赖于多元化的护养之道,特别在文中提出了引民俗文化进中小学课堂的观点。

  • 标签: 民歌 中小学课堂
  • 简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一)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成功的经验与探索,(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关于改进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建议:重视各民族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重视乡土美术教材的建设;改进高等院校的艺术师范教育;建立在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将起良好的作用。

  • 标签: 乡土美术教材 民族素质 统编教材 师资培养
  • 简介:本文以花腰傣服饰为例,针对结构设计的应用,即从服饰结构中借鉴民族服饰的精华部分来重新整理设计思路。通过科学规范的服装CAD整体结构设计,可以改良民族服饰原型版在着装适体性和适用性方面的不足,使民族服饰在现代着衣环境下,既保留了优秀的民族传统造型艺术特征,又可以在现代服装市场上重获新生和发展。本研究针对民族服饰传统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关系,从根本观念上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探索,从造型艺术和服装结构理论的范畴为民族服饰造型特征的保留和科学的整体结构设计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 标签: 民族服饰 结构设计 服装CAD 花腰傣
  • 简介: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既要允许百花齐放,又应允许百家争鸣。既要真正了解西方,又要真正读懂中国。既要强调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创作实践。本文拟简略回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的若干教学与实践模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思考。

  • 标签: 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模式 建议及思考
  • 简介:以城镇化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深刻影响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其具有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传统文化、区位、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方面的优势,但同时遭遇资金短缺、基础服务设施不足的劣势,面临人才短缺、城镇化质量不高的挑战。

  • 标签: 城镇化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 传承与创新 机遇与挑战
  • 简介: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及文化特征,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南犹如一个悠然的"世外桃源"。25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在此处交融与变迁,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身体装饰方式和文化审美观念。本文拟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入手,实现从注重艺术本体到关注文化内涵的转变,即从身体装饰中的"技艺"层面至族群"记忆"层面展开剖析。主要通过"原色"、文身(面)、服饰纹样以及图腾配饰四个要素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对云南少数民族由身体装饰所呈现出的历史记忆和族性认同问题进行一个人类学的解读。

  • 标签: 云南少数民族 身体装饰 历史记忆 族性认同
  • 简介:在较为客观地掌握甘肃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现状、选取个案进行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师资匮乏、教具配置不适宜、本土教材开发滞后及与现行课时规定相冲突等是奥尔夫教学法在民族地区实施的阻力因素,并提出开展校本培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开发乡土教材是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 标签: 奥尔夫教学法 少数民族地区 音乐教育改革
  • 简介:五十年代初,云南各族人民为了表达翻身解放后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央民族访问团的依恋之情,推出了两首在传统民歌基础上改编的、充满新鲜活力的新民歌——《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和《天上撒满了星星》,受到本民族和国内外人士的一致赞赏,很快就广为流传并经久不衰。之后又分别被北京和上海的作曲家编配为混声合唱和管弦乐合奏曲,搬上舞台并录制成唱片,成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推陈出新的成功范例。

  • 标签: 民族传统音乐 管弦乐合奏 混声合唱 编配 依恋之情 五十年代
  • 简介:<正>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以及智慧的创造,这种融入了各种情感元素的艺术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面对湘西多民族丰富的文化积淀,如何把这种民族的、民间的文化和艺术融进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之中,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课程资源,而是一种责任,一种重要的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因为它既促进了人类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还将极大地提高儿童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标签: 儿童美术教育 农村贫困地区 感悟能力 民族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 历史沉淀
  • 简介:<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传统,它们不仅以其口头文学的高度发展、民间歌舞的丰富多采著称于世,就是较高的综合艺术形式——戏曲,在有些民族中也已有了数百年的形成历史。解放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飞跃的变化,藏剧、白剧、壮剧等少数民族戏曲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新生的剧种如彝剧、苗剧

  • 标签: 民族戏曲 剧种 大本曲 少数民族 程式 艺术形式
  • 简介: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碰撞,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推动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管理和保护还不到位,人们对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的意识还很淡泊,缺少非物质音乐传承人,非物质音乐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丰富我们的中华文化。

  • 标签: 城市化 黑龙江少数民族 非物质音乐文化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