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1874年本侵犯台湾,挑战中国在台湾东南部地区的主权。英国对此密切关注,并积极进行调停,以免事态扩大影响它在东亚地区的商业利益。它一方面承认中国在台湾全岛的主权,一方面又压迫中国满足日本的无理要求,以赔款换取日本从台湾撤军,最终促成中日双方达成《北京专条》。本文分析了英国驻日本公使巴夏礼和驻中国公使威妥玛的态度和立场,并澄清了以往研究中对威妥玛调停中日谈判的一些误解。

  • 标签: 台湾问题 巴夏礼 威妥玛 总理衙门 大久保 东南部地区
  • 简介:日本是中国近代最凶恶残暴之敌国,一部中日近代关系史,就是日本侵华、亡华史,也是中国民众之血泪史。文章从清季甲午战争入手,对1895~1910年中、韩、、俄关系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清季东北亚局势及中日关系本质特征的一些新观点。

  • 标签: 中国 日本 俄国 韩国 甲午战争 1895~1910年
  • 简介:以“感知敦煌、畅游甘肃”为主题的“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将于7月30至8月30在甘肃省隆重举行。为配合此次活动,甘肃省将面向海内外游客赠送甘肃旅游通票“敦煌卡”1000万张,总价值80亿元,游客持“敦煌卡”到所列34个经典旅游景区游览将享受门票5折优惠。其中,900万张通票将随2011年第14期和第15期《读者》发放,100万张由甘肃省邮政公司通过邮资明信片发行。

  • 标签: 国际旅游节 丝绸之路 甘肃省 敦煌 邮资明信片 甘肃旅游
  • 简介:在吴忠市主会场宣传仪式启动的同时,全区24个市县(市、区)分会场分别开展活动,通过上街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展出地方志成果等形式开展地方志宣传活动。

  • 标签: 地方志 宣传活动 掠影 吴忠市
  • 简介:古代日本的五月五礼仪,始自7世纪初,形成伊始受到中国夏至理念的影响。至8世纪律令制国家确立后,五月五节仪成为体现天皇与全体官人政治关系的重要国家礼仪。中国民间五月五习俗中的菖蒲、续命缕等道具成为律令制五月五节仪的必要组成要素,避邪除灾的观念也随之被融入五月五节仪之中。

  • 标签: 古代日本 五月五日 礼仪 律令制国家
  • 简介:抱云尔”,⑩其清高的本性也在“入时自作风流格,尚留清白人间说”,和“不群名自噪,多恐太分明”中暴露无疑。当然并不是这部分的所有诗作都和作者的心迹有很多的瓜葛,其中一些诗句纯粹就是在介绍岭南的特色,因为他意识到岭南如此美景只有用文字记载下来才能留予后人品味与体验。这一想法了曾经在“红棉飞絮,满天如星,此南荒奇景也,不可无诗”中有所流露。于是便有了“南天珍木瑰奇绝,花作红霞絮白雪。……峤南火维见雪稀,忽飘金口沾罗衣。初晴林雨苞全坼,微遇山风絮竞飞”的生动写照,也借“东村有荔枝,西村有荔枝,南村有荔枝,北村有荔枝。”“天生尤物本消魂,

  • 标签: 《岭云海日楼诗钞》 丘逢甲 情景诗 岭南 诗情'话'意 思想
  • 简介:<正>驻大使馆报告日本侵华计划梗概(1935年9月30)本年自日人对于华北要求事件发生以来,初则经济提携之说盛行于时,及至最近,则彼方一切论调对于提携之词已渐舍不用,进而改称所谓开发华北者,不徒宣传,且进而作成方案,从事著手。既已由其天津驻屯军扩充调查班按照对象调查一切问题,而南满铁道会社亦出资设立

  • 标签: 日本侵华 大使馆 华北政策 经济提携 中国政府 对华
  • 简介: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由罗国威整理的《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是以日本古典研究会1969年出版的《影弘仁本文馆词林》为底本进行点校的,其中保留了不少六朝文献的原貌。今将其与中华书局点校本诸史的相关内容作校勘,胪列若干例如下,以就正於方家(文中所附诸书页码均据中华书局点校本)。

  • 标签: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 中华书局点校本 札记 校史 出版 底本
  • 简介:刘香成先生习惯于把自己淹没在成堆的照片中,整理、修复、核对、出版。在这个位于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之间的四合院里,62岁的刘香成先生每天晚上10点入睡,第二天早晨6点起床浏览新闻,有时候在两个公园间游走散步,或是搭乘609路公交车去国贸附近的健身俱乐部游泳,但更多的时候,他习惯于把自己淹没在成堆的照片中,整理、修复、核对、出版。作为曾经的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得主,他的家中却极少悬挂自己的作品,就连登上全世界无数家报纸头版头条的"戈尔巴乔夫扔稿子"也不例外。正是这张记录了苏联解体时刻的独家照片,使他成为了获

  • 标签: 刘香 中国历史博物馆 摄影记者 摄影奖 普利策 新闻摄影
  • 简介:从15世纪到19世纪,惟一与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团赴,这些使团中的文人留下了约四十种类似出使日记的有关文献,以及相当数量的笔谈、唱酬和绘画。这一庞大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朝鲜与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在、韩学界很受关注。可是,这些文献资料至今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看上去只是记录、朝之间往来的资料,对中国学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本文指出,这些文献资料的意义是双重的,它既呈现了这几个世纪日本与朝鲜的政治关系与文化比赛,也让我们看到在近世东亚的政治与文化上中国的存在,朝交往中,无论在政治领域的名分、礼仪、文书上,还是在文化领域的衣冠、风俗、学问、艺术上,现实上的“明清”虽然缺席,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始终在发生影响。因此,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尽管看到的主要是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也可以看到中国在通信使文献中,仿佛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

  • 标签: 朝鲜通信使 明清中国 日本 朝鲜 文化间的比赛 在场者
  • 简介:<正>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一种画面为两个人首蛇身的交尾神祗手举、月的画像石(图一),旧说释之为“羲和捧、常羲捧月”。其立论的文献依据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此书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同书的《大荒西经》又云:“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南阳汉画像图录均从此说,似乎已成定论。

  • 标签: 山海经 南阳汉画 象征意义 浴月 南海 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