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逐年增长,使用快捷、有效的方法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对判断病情、评估疗效及延缓病情进展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常用的肾小球内源性标志进行阐述。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肾脏病 内源性标志物 肌酐
  • 简介:摘要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血管内皮损伤在CMB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所致的血脑屏障破坏以及炎症反应可能促进了CMBs的发生和发展。同时,CMBs病灶周围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也可能触发炎症反应。不过,相关的机制以及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文章对与CMBs相关的血管内皮炎性因子及其在CMB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内皮,血管 炎症 炎症介导素类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肿瘤标志(TM)定量检测在肿瘤的筛查、监测及治疗干预中意义重大,这就对其检验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TM的量值溯源在检验试剂生产和临床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十分重要,可提高TM检测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是提升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国际现行的量值溯源的原则和分类体系为基础,综述了有关蛋白类和核酸类TM的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方法的质量要求,以及TM的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和量值溯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TM的质量保证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质量保证 计量学溯源
  • 简介:摘要: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突变后表达的蛋白入血后,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称为 P53抗体。 P53抗体作为一种肿瘤标志,检测费用低,方法简便、快速,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指标。自从发现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就近几年,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复发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成果作简要综述。

  • 标签: p53基因 p53抗体 肿瘤
  • 简介:摘要将20例乙肝标志阳性都随机分为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组HbeAG转阴率88.88%,对照组0%(p<0.001)结果显示,本疗法不仅对抑制HBV复制再活动方面亦可有一定作用。

  • 标签: 玉宁尼阿 乙肝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选择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血清免疫学标志、乙肝病毒基因组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测获得感染模式共有8种,乙肝病毒基因组阳性率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8.0%、72.0%。结论和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相比较,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乙型肝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检测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肿瘤标志是在某一肿瘤组织中特异性地表达或分泌(或释放),而在其他肿瘤组织或正常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低分泌或释放)的分子,即分子标志或生物标志,主要用于肿瘤诊断、肿瘤预后判断、治疗后随访、化放疗敏感性判断等。近年来,泌尿系肿瘤标志的研究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为主,以下就膀胱癌和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泌尿系 分子标志物 肿瘤组织 前列腺癌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胃癌患者50例和50例良性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50例健康人的肿瘤标志水平比较,分析这三组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胃癌组血清的CEA、CA199及CA125的水平均较良性胃病组和健康组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肿瘤标志联合监测的准确率为91.0%。结论肿瘤标志能够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胃癌 癌胚抗原 CA19-9 CA125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损伤标志活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肺炎组44例(重症组9、轻症组35例),对照组体检正常儿42例检测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活性,进行三组间心肌损伤标志活性值的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的各项心肌损伤标志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后,α-HBDH、CK-MB在轻症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而ASTCTNI及MYO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肺炎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的变化,以MYO恢复最快(约起病后1周),其他依次为α-HBDH、CTNI、AST、CK-MB。结论小儿肺炎时心肌损伤标志活性呈不同程度增高,以AST活性增高最常见;重症肺炎时常有二项或三项心肌损伤标志活性同时增高;但以CTNI特异性最高,CK-MB敏感性最高。

  • 标签: 肺炎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9月将4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空腹收集血清后,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CEA、CYFRA21-1、CA125、NSE。分析两组肿瘤标志的含量及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观察组四项肿瘤标志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肿瘤标志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肺癌CEA血清水平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肿瘤 标志物 检验 临床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肿瘤,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 of Cervix, ADC)约占宫颈癌25% [1],由于缺乏特定血清肿瘤标志和相关研究,ADC的诊断比宫颈鳞癌困难很多,其预后也比宫颈鳞癌患者差。ADC患者术前血清CA-125、CEA、CA19-9等较正常患者升高,对ADC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帮助,其分别在截断值为35 U/ml、5 ng/ml、39 U/ml时提示肿瘤的发生,CA-125和CEA与ADC患者的预后有重要联系,但尚缺乏CA19-9与预后的直接联系。本文通过对当前相关研究的细致调研,探讨ADC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水平与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 标签: 宫颈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腹水中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及CA153检测对癌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对胸腹水中CEA、CA125、CA199、CA153进行检测。结果胸腹水中相关肿瘤标志明显高于血清值(P<0.01)结论胸腹水中相关肿瘤标志检测对癌性胸腹水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99
  • 简介:摘要: 帕金森病属于多见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就是运动迟钝,姿势步态异常等,同时合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混乱和神经精神障碍等非运动表现。虽然在PD发病因素方面获得了明显的成绩,不过关于PD的诊断大部分主要借助临床症状进行预判。最近的研究结果看出,PD初期的误诊比重相对非常高,即便在专科门诊,这种情形也非常多见。PD患者通常只是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缩减50%,以及多巴胺水平下降达到70%左右的情况下,可具体体现为运动症状,不过这个时候患者,早已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机。

  • 标签: 帕金森病 中枢神经系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标志的检验学及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13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肺癌的40例患者,经过细胞学检查、淋巴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以及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肺癌无误,将其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肺部良性病变的4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非肺癌或癌前病变,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选取了4种肿瘤标志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恶性肿瘤患者所在组)在4种肿瘤标志的检验结果上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良性疾病患者所在组)与正常参考标准,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肿瘤标志对各种肿瘤分型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应根据其阳性率高低选择最适宜的肿瘤标志,这样可以提高相应肿瘤分型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检验学 观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的检验学及临床运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的98例患者,按照患者的情况分为恶性肿瘤组患者49例,良性肿瘤组患者49例,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进行检测。结果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检测水平进行分析,恶性肿瘤组的CA125为45.09±1.67ng/mL,良性肿瘤组的CA125为19.08±1.36ng/mL,恶性肿瘤组的标志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检验水平分析中,CYERA21-1中单一检测鳞癌阳性率所占比例最大57.14%,NSE的小细胞肺癌检测率最高63.64%,CEA的腺癌检测最高比例为52.94%,四种肿瘤标志检测中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肿瘤标志的联合检测,可以全面提高癌症的阳性检测率,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该种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检验学 临床运用
  • 简介:转移扩散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首要原因,单纯从大体病理学水平评估胃癌淋巴结、腹膜转移已成为限制其研究进展的主要瓶颈问题.胃癌转移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在原发部位经过粘附与去粘附的交替作用,破坏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而后脱离原发灶,通过侵犯脉管壁、浆膜面等到达继发部位,经过粘附、增殖、侵袭等最终形成转移灶.参与这一过程的诸多信号通路和基因网络都可能成为候选的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因此,探索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转移高危个体预测和转移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相应的防治靶点,确立新的干预策略对提高胃癌的疗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分子标志物 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关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