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着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它们观点的不可公度性,表明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的形上学危机。导致这种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在没有确立“人是什么”的前提下,就展开了人与价值的争论,致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出现了人的空场。生态伦理的形上学基础,不是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而是人之为人。人惟有首先成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拥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性,他才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 标签: 生态伦理 人性 形上学
  • 简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易经》中卦辞和爻辞所运用的象征或比喻与无意识所表达的原始认知是相通的,《易经》中的心理学思想具有改变思维方式和心灵暗示功能。道家的“无为”和“自然”思想对于矫正人的认知方式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禅宗有关人心本体和现象的认识对于人类心灵的净化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根据。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可在现代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心理学思想 《易经》 积极作用 暗示功能
  • 简介:《坛经》从心性论出发,从理论上建立了自性空性、自性清净与自性即佛性的佛性本有及其本觉的关系。《坛经》认为,人性超越二元论的对待性。在二元论的对待性的无生之处去参究及显出清净性之本然。这种本然之性人人皆具有,不待修而得,是反躬自求即当下呈现的,是无善无恶、超越善恶的绝对清净,这也是佛教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学,它直指人心,让人们深入地认识自我、超越现象,净化心灵,开发潜能,达到道德品质与人格完善的最高境界,可直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 标签: 坛经 二谛 心性思想 心理治疗
  • 简介:基于以荀解荀的方法论自觉,本文取一种元伦理学的进路,在荀子本人“共名与别名”的逻辑架构之下,内在于荀子哲学的固有脉络考察和分析了荀子㈠性”概念的多重意涵,揭示了荀子人性理论的多层次性,进而在道德主体的理论层面探讨了荀子人性观念的语境、意义及其哲学重构的可能性。本文以如下三个基本问题为线索:第一,荀子的性恶观念在何种意义上是成立的?第二,既言性恶,则善从何而来?易言之,善在荀子那里是否也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先天根据?第三,如果对第二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否就意味着苟子人性理论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悖论和矛盾?通过对这样三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认为,荀子的“性”概念乃是一种结构论的人性观念,而非本质论的人性观念。

  • 标签: 荀子 元伦理学 结构论人性观 本质论人性观
  • 简介:本文是一篇关于“时尚”这个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论文。文章从探讨什么是时尚及其来源入手,研究了时尚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并从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的角度解释了一系列的时尚现象,从社会群体知识方面,不仅分析了时尚群体的概念,还讨论了时尚与不同社会阶层心理、不同职业心理的关系,最后,阐述了时尚的全球化传播对文化变迁、文化融合的推动作用。相信本文对将来进一步了解时尚现象以及时尚群体这个分散集群的心理和行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时尚 心理学研究 社会现象 城市文化 社会态度
  • 简介:<正>一、什么是流行在我们的社会里,差不多在每个时期,都有时髦的服装、歌曲、体育、语言等等。所谓流行现象就是某种事物由于被人们采用而逐渐推广,生根以至消灭的一个过程。而这些事物能否成为流行现象,则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下述的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流行项目的特点和它的普及现象。1.流行的特点所谓流行现象是从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装饰、化装、直至音乐、绘画、文学、科学、思想(把这些称作流行项目)为止,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能看到的,而且它们都是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人们的所谓“新奇”“珍贵”的印象。这就是说,作为流行的

  • 标签: 流行现象 采用者 新奇性 社会心理学 特点 动机
  • 简介:谦是君子之德,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谦卦 君子之德 成功之道 文明之礼
  • 简介:在国外,校风研究有数十年历史,研究领域比较广泛,研究成果丰富,包括多种校风测量工具,但其概念缺少严格而统一的定义;在我国,心理学范畴内的校风研究才刚刚起步,且多集中于理论研究,而量化研究十分匮乏,也缺少相应的测量工具。目前,我国的校风领域尚有大片空白,亟待丰富与完善。本文从国外与国内两方面对校风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我国开展校风研究的未来走向。

  • 标签: 心理学 校风 范畴 综述 测量工具 研究成果
  • 简介: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冯特 宗教心理 民族心理
  • 简介:安东尼及其《周易》心理学研究赵继明目前,易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在西方,西人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周易》,研究成果难以数计。在查阅西方易学文献时,有3条材料不由人不注意到“安东尼”这个名字。一,在以IChing(易经)为题的西文著作中,有8个版本的作...

  • 标签: 《周易》 安东尼 “爱” 心理学研究 修心养性 自我人格
  • 简介:<正>医学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在美国学术界颇受重视,蒂洛的《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此有专章论述。本文拟根据该书提供的线索,扼要介绍美国学者关于医学道德的主要观点(本文引语,均出自该书),以窥美国医学伦理学之研究概貌,以供国内研究医学道德时批判借鉴之用。(一)研究范围和一般原则蒂洛认为,医学道德实质上与这一问题有关,即如何确立和保持病员、病危者与健康人、医务人员之间的人命攸关的道德关系;以医学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学,不但要研究选择“治疗”手段的道德方式,而且要研究在交往关系中应如何“对待”病人。蒂洛具体列举了医学伦理学的研究所应包括的问题,对无可救药的垂死病人的治疗,停止治疗、听任病人死去(“听任死亡”),征得病人同意杀死病人(“仁慈赐死”),未得病人同意而杀死病人(“仁慈杀死”);对病人的行为控制,

  • 标签: 医学伦理学 人体实验 行为控制 道德关系 主要观点 学术界
  • 简介:管理与伦理结合涉及管理目的、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是一个重大的管理问题。它既不是操作层次的问题,也不是管理原则的问题,而恰恰是观念层次的问题,是经营、管理与伦理有没有联系、要不要结合的观念问题。这一观念的变革将导致管理原则、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巧的一系列变革。与传统管理相比,它引发的变革无疑是根本性的。

  • 标签: 管理 伦理 管理伦理
  • 简介:<正>贵州省伦理学研究会于1987年12月28日至29日在贵阳市召开了成立大会,来自全省各高等院校、科研机关和实际工作部门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近50名会员参加了成立大会。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省哲学学会、贵州师大、贵州大学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大会。会议中心任务是学习和讨论党的十三大文件,研究我省伦理学工作者如何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 标签: 贵州省 伦理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贵阳市 社会科学
  • 简介:詹姆斯对宗教心理的关注,与其浓厚的家庭宗教背景、青少年时代的心理冲突和晚年激进的经验主义倾向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从非理性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宗教经验;主张按照实用性原则处理信徒的人格差异;力求通过个案比较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其贡献在于:开创了从个体人格差异角度剖析宗教经验的独特之路,开辟了依据心理学原理指导信徒日常生活的应用之路,开拓了引领宗教心理研究朝着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忽略了群体宗教意识对个体宗教意识的制约作用,对个体宗教经验特别是神秘经验的解释含混不清,在宗教心理学理论构建方面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 标签: 詹姆斯 宗教心理学 背景 特点 地位
  • 简介:<正>二十世纪西方伦理学,以穆尔(直觉主义伦理学代表)批判过去伦理学的“自然主义错误”为开端,开始转向具有形式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元伦理学。直觉主义和新实证主义采用严格科学的方祛,企图建立“科学的伦理学”,克服当时西方社会发生的道德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价值。但是,结果却与他们的愿望相反,直觉主义和新实证主义伦理学理论使道德理论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和

  • 标签: 西方伦理学 境遇伦理学 自然主义 道德价值 行动功利主义 道德危机
  • 简介:理学中的主体活动理论史明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现在需要理论,不论是国外心理学还是我国心理学。国外心理学之所以需要理论,因为自它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还没有形成过大家公认的统一理论。我国心理学之所以需要理论,因为我国自从有了心理科学以来的八十多年里,未...

  • 标签: 心理学 主体活动理论 人的心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能量 心理现象
  • 简介: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的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的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 标签: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
  • 简介:要说最难的工作应该算是做人的工作了,班主任要做的正是这样一个工作.如果把全班四十多个学生比喻为四十多把锁的话,班主任就要有四十多把钥匙.虽说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也还是有捷径可走的,这就是掌握一把金钥匙--心理学.有了这把钥匙,我们的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班主任金钥匙 金钥匙心理学
  • 简介: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讨影响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自编《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对我校历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2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学生对自我意识、人际沟通、爱情等方面有很大收获,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中,“开展课堂小组活动”、“多媒体课件内容”、“学生自己课堂上的自由阅读”和“学生当‘老师’教学法”四种途径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结论:系统学习社会心理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有效利用多种途径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课堂教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正>受一机部委托,杭州大学心理学系举办组织管理心理学培训班。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一机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工厂、企业的领导同志和兄弟院校的管理专业的教师,共六十二个单位七十名学员。四月十四日,培训班正式开学。浙江省委副书记薛驹、省科委副主任钱铭岐,省教育厅副厅长李春田、一机部代表金禹昧以及学校党委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学式,热烈祝

  • 标签: 管理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培训班 管理专业 组织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