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安博物院收藏有一批西周青铜器,它们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前辈文物工作者征集的。这是一批珍贵的文物,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难得的资料。现选9件介绍如下。西周早期蚕纹方鼎——通高23厘米,口长18.3厘米,宽14.5厘米。

  • 标签: 西周青铜器 西安市 博物院 收藏 青铜鼎 20世纪70年代
  • 简介:拜读了《天津集邮》2001年第4期潘勇的《历经磨难的西周大盂鼎和大克鼎》一文后颇受启发,但文中提到“大盂鼎是我国西周康王时期铸造的一座青铜大鼎,与司母戊鼎、虢季子白盘、大克鼎并称为商周四大国宝铜器”。这一提法似有不妥,特作补遗。

  • 标签: 集邮 中国 西周 时期 补遗 青铜
  • 简介:爯簋铭文"[币廾]弈"字当读作"师",可训为"长";比照宗人簋、姬季尊等铭文资料可知,"师倗"一语可视作"厥师曰倗"之省辞,即某组织首领私名曰倗,倗负责遣氏家族采邑逆地"小子"之管理。铭文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为:遣氏夫妇为遣族族长与宗妇;器主爯是遣氏新立分族之首领;以倗为首的31家小子,与分宗立氏的分族组织如遣仲、遣叔者不同,是遣氏宗氏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人身受遣氏宗族尤其是宗妇遣姬之支配。遣氏宗族内宗氏、分族界限清晰,是西周贵族大家族组织层阶化特点的体现。"小子"是"宗氏"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于分族,尤须注意。周代类似遣氏之世家大族,各类家族庶务须由专人管理,家臣员额较多,层层统属,最后统辖于宗妇之手。此类家族管理形式,亦有助于对周代国家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解。

  • 标签: 爯簋 小子 分族 家族形态 家族管理
  • 简介:为了做好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和后期整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有关学术研究,2013年7月4日至5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随州市召开了“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沈海宁、文物局副局长黎朝斌等出席会议,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 研讨会综述 墓地 西周 湖北省博物馆
  • 简介:<正>《周易》这部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易传》则形成于战国后期。从《易经》到《易传》的历史发展长达七八百年之久。《易传》解经与《易经》原意往往相去很远,所以研究《易经》,应当以经解经,不是以传解经。《易经》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符号部分又可分为二:一是“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

  • 标签: 六十四卦 八卦 易传 龟卜 周易 阴阳
  • 简介:2001年初,在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发现了一处较大的古代文明遗址—金沙遗址,出土有青铜、金、玉、陶等数千件器物。器物形制和系统组合,反映出有三星堆文明、良渚文化、巴文化三种文化的器物,但核心文化系统则承自三星堆文明。笔者在已出版的《释读金沙—重建巴蜀先秦史》中有较详细的分析;不过近来又发现,

  • 标签: 金沙遗址 巴蜀 出土 图腾 斗牛 西周
  • 简介:本文利用考古及金文、文献资料,对燕国的殷遗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燕国对殷遗民采取的是安抚、利用政策,其中的一部分殷遗贵族仍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但大多数殷遗民成为燕国平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 标签: 燕国 考古发现 遗民 贵族 西周 文献资料
  • 简介:《卫风·氓》是《诗经》中的一首非常著名的弃妇诗。这首春秋时代卫国的民歌,以自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男青年“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后受尽虐待直至被遗弃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对负心汉愤恨和决绝的态度。本文拟通过诗中描述的情景透视当时人们的婚恋观念及社会状况。首先,从该诗描述的情景看,西周春秋时期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生活是相当自由的。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可看出女主人公与“氓”小时候就很熟识,经常在一块儿玩耍,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青春期互生爱慕之情,于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两人海誓山盟、互表忠心,可谓感情笃厚。成年后,男青年“氓”以贸丝为名,到女方家里当面向女主人公求婚。尽管女主人公对婚姻大事非常慎重,要求“氓”回去请个好媒人正式来她家走一趟,显得双方家庭对婚姻大事的重视,但最后还是答应了“氓”的求婚,约定“秋以为期”后,女主人公与心上人“氓”难舍难分,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涉过淇水河,直送到顿丘。眼看约期将至,女主人公望穿秋水,盼“氓”早点来迎娶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里,男女青年送往迎来,双双同行,有说有笑,毫无避闪——春秋时期恋爱自由的世风世俗由此可见...

  • 标签: 卫风氓 婚恋观念 春秋时期婚恋
  • 简介:从黄帝立国到西周末年的历史纪年初探王玉珠,刘春阳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确切历史记载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2800多年了。但是在从黄帝立国到西周共和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当时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靠人...

  • 标签: 西周末年 公元前 位时间 历史座标 黄帝 干支纪年
  • 简介:周原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为我们了解西周期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周原遗址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对周原遗址经过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塘制骨作坊兴衰过程的考察、对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原料变化和李家铸铜遗址产品种类变化的分析,认为这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均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发生了某种类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遗址中其它类型的遗迹、遗物表现出的变化(如青铜器窖藏所反映的贵族家族的变化等)相吻合,说明周原社会有可能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变动。

  • 标签: 周原遗址 西周晚期 手工业生产
  • 简介:宜侯见于西周重器宜侯吴簋,其封地所在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宜侯吴簋铭文所载,宜地位于"东国"之内。"东国"意为东部地区,亦可称为"东土"。从传世文献看,西周"东土"所指有二:一为陕县以东的区域,可谓广义"东土";一为成周地区以东的区域,可谓狭义"东土"。金文中的"东国"与"南国"、"中国"、"内国"并见。表示方位的"内"与"中"概念近似,"内国"应即是"中国"。"东国"名东,"南国"名南,都是以"中国"为中心。金文中的"东国"就是传世文献中的狭义"东土"。此"东国"东抵于大海,西止于黄河,南不越淮水,北不逾九河。宜侯封地当于此间寻找,洛邑边鄙说、丹徒说、宜阳说、阳平乡说和仪征说均可排除。

  • 标签: 宜侯吴簋 西周东国 宜地
  • 简介:关于西周井氏家族,过去有学者认为是商代井方之后,姜姓,居于关中西部凤翔一带。实际上,井氏当为邢侯子裔,姬姓,采邑在扶风周原一带。畿内井氏从畿外邢侯公室中分化而出,是西周中期执掌王室大政的一个显赫世族。其分支井伯氏、井叔氏有几代人先后担任王朝卿士,成为周天子的肱股之臣。从井氏采邑看西周世卿制度,并非如通常所说世族政治完全与建官用贤绝缘。世卿制度以采邑制为基础,固然使王室任官范围受到严重局限,致使只有少数姬姓贵族子弟可以入为王朝卿士,但就姬姓贵族内部来说,世卿世禄并不是绝对的。世卿制度本身亦有尊贤的机制,是一个“亲亲”与“尊贤”相辅为用的矛盾统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王室官员的精英化和朝廷的政治活力。

  • 标签: 井氏 采邑 世卿制度 尊贤功能
  • 简介: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7月4-5日召开了“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会议主要成果已作综述报道(见本刊2013年第3期)。为更详细公布本次会议关于叶家山墓地学术研究成果和进展,现就墓地文化特征、族属、年代等方面,撷几位先生的会议发言整理为笔谈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墓地 西周 随州 发掘 文物考古研究所 湖北省博物馆
  • 简介:史学问题的探讨是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历史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史家和史学工作者、爱好者对历史的再认识过程。任何认识都是价值观念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念左右着史学家对历史的判断,影响着不同的历史问题的结论。

  • 标签: 历史研究 史学工作者 武王 史家 史学家 西周
  • 简介:本文从陕西周至民间刺绣的田野考察入手,通过对民间刺绣艺人的采访和作品搜集,对比分析刺绣纹样的造型特征及色彩搭配规律;结合现今市场刺绣模式,梳理了其由于经营模式变迁带来的风格变化,挖掘整理出周至民间刺绣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 标签: 周至 刺绣 经营模式 文化特征
  • 简介: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其时历史与制度的直接史料。本文通过对出土于河北元氏西张村的西周中期叔趱父卣、尊及臣谏簋铭文的考释,揭示了西周致事制度与燕私礼。铭文记述作为邢侯臣僚的叔越父早年送其子倏于邢候处学-3政务,其后叔越父老而致事,倏则继承父职辅弼邢侯。叔越父于国致事,于家则传家,故专为英子倏作彝器以昭示,且以相应的饮酒礼仪加以体现,使我们首次通过铭文了解了西周的致事制度与燕私之礼。周人制度之完备,礼旨之深刻,仪节之绵密,于铭可见一斑。

  • 标签: 西周 叔越(quan)父卣 臣谏簋 致事 燕私
  • 简介:为有效揭示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出土玉器的加工痕迹,了解古代机械加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选择西周佣国墓地出土的一枚穿孔绿松石珠,在带有景深扩展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功能VHX-500K型数码显微镜下进行微痕分析。发现其表面的打磨痕迹和孔壁上钻孔形成的多圈平行螺旋纹皆十分清晰。结合现代绿松石打磨的模拟实验和前人的工作,认为该枚绿松石珠表面打磨的工具应为一种机械转动磨盘,其具备粗磨和细磨两个功能。有关磨料的颗粒甚粗,其尺寸远大于现代细磨盘的磨料颗粒度。至于珠上的穿孔为对钻贯通,推测为空心管钻配合解玉砂高速旋转而成。这是国内首次将数码显微镜的景深扩展和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微痕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古玉的科学鉴定,从加工工艺角度提供重要的信息。

  • 标签: 数码显微镜 玉器 绿松石 微痕分析 三维图像重建 景深扩展
  • 简介:见于叶家山曾侯墓四周的“斜向柱洞”,就是下棺时在墓穴四周植立丰碑或桓楹而留下的痕迹,是商周时期针对深埋竖穴墓而不得不采用的一项工程技术。曾侯墓中的毁兵、折兵现象,与古人严格区分生死、故意将死器与生器做得相反的礼俗有关。曾侯墓地的方位选择,也符合商周时期关于家族墓地居于都城北方的礼制。而同一座墓出土多种族徽,说明这些青铜器有可能是其他家族贝冒赠的助丧器具。居于南方汉水流域的曾国,其丧葬礼制与西周早期其他地区并无大异,与《仪礼》、《礼记》等文献记载可以互相印证。

  • 标签: 叶家山曾侯墓 商周 丧葬礼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