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大型博物作为一类公共文化交流平台,使公共外交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够进行直接接触.纽约大都会博物的日本展厅通过长期积累和公关策划,形成了其传统与现代交融、注重在实物展览的同时与公众互动的风格,在展室布置上也有可资借鉴之处.这些细微和具体的公共文化外交工作能够使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对于中国在海外大型博物的布展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大都会博物馆 借鉴 展厅 日本 纽约 经验
  • 简介:艺术本身就是世界语言,不需翻译,就可以沟通全人类的心灵.这是艺术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巨大优势.在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文化和艺术给人带来的感动力量和影响是巨大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广袤土地上丰富的民间艺术样式,这都是艺术公共外交宝藏中的重要财富.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结合他自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他对艺术公共外交的思考.

  • 标签: 艺术家 世界语言 全国政协常委 韩美林 专访 中国
  • 简介: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的形成以18世纪瓦哈比运动的兴起为标志。自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官方乌莱玛宗教权威的削弱、外来思想的影响,以及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本文根据政治立场、参与政治与否以及对暴力活动的态度三个方面,将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划分为五个类型,以此来探讨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 标签: 沙特阿拉伯 萨拉菲主义 瓦哈比主义
  • 简介:伊斯玛仪派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重要分支之一,至今仍有大量关于其历史、教义、司法等内容的丰富文献流传至今.西方什叶派包括伊斯玛仪派研究起源于启蒙运动时期,受到近代欧洲各国东方学传统的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伊斯玛仪派研究在现当代时期取得的主要进展,尤其聚焦于西方学者及穆斯林学者的当代研究.

  • 标签: 伊斯玛仪派研究
  • 简介:2009年底,两位旅居海外华人寒竹、文扬的新著《中国力:大历史、大未来与我们的强国法则》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提出“中国力”这一全新概念,进而阐释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值得关注.

  • 标签: 国力 中国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世界 现代 2009年
  • 简介:本文梳理了战后日本学界关于现代中国研究的演变与特点,特别对冷战结束后日本学界对于现代中国研究的机构、议题扣群体进行了深入剖析。本文认为日本学界研究的新特点反映了日本对华认知的改变与重塑,中国的快速崛起给日本学界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 标签: 战后 日本学界 现代中国研究
  • 简介:如果说王林旭教授的超象艺术从具体问题上来说是想回答“中国美术如何与世界对话”的问题,那么这项艺术所取得的包括在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成功,从思想层面揭示了中国文化如何与世界互动与融合的途径.公共外交的内涵就是传播中国文化,但绝不是要掩盖一个发扬另一个,而是要超越文化差异,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文化交融.

  • 标签: 公共外交 全国政协常委 艺术 著名画家 林旭 专访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阿拉伯小说开启了“现代性转向”的历程.一方面汲取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段;另一方面,在重建本土文化价值成为全社会近乎必然的选择面前,阿拉伯小说呈现出向民族文化传统回归的特征。在此互动中,民族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视点,文学的现代性实验也被赋予了重要的民族特色。本文尝试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后期力作《平民史诗》为例,在把握其创作主旨的基础上,分析该小说对民间传奇这一阿拉伯传统叙事形式的借鉴.通过对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的现代阐释,来透视上述互动关系。

  • 标签: 现代性转向 互动 民间传奇 苏菲思想 《平民史诗》
  • 简介:孙萍长期从事京剧对外交流工作.从无意识的文化交流,到有意识的文化外交,孙萍展现了中国艺术家的公共外交风范.从她的京剧外交经历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的形式:一是以京剧交流为基础,完成政府外交任务;二是以京剧交流为核心,开展文化外交;三是融合京剧与西方戏剧,树立中国艺术创新形象.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家 对外交流工作 文化交流 创新形象 专访 文化外交
  • 简介: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长期以来,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在发挥对外交流影响力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毋庸讳言,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比较优势正在缩小;另一方面,新的历史时期要求上海有更强的对外交流影响力.因此上海实际上面临着双重挑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对外交流影响力,促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根据上海市政协2013年重点工作安排,对外友好委员会组织了20多名委员,联合高校专家,围绕进一步提升上海对外交流影响力,促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开展调研,形成本报告.

  • 标签: 国际大都市建设 对外交流 影响力 现代化 上海 开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