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6年2月马科斯独裁政权被推翻后阿基诺政府上台,从而重新掀起了对菲律宾发展战略辩论。本文旨在分析菲律宾不发达并概略地论述一项可供替代发展计划。关于菲律宾不发达辩论特别带有批评性,因为菲律宾不发达是发生在世界这样一个地区,这里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把资本主义方向和国家大量干预结合起来,近来已经过渡到工业国地位,而菲律宾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曾试图采用(至少在形式上)各种解决发展问题流行办法,但看来都失败了。

  • 标签: 不发达 发展问题 发展战略 新兴工业化国家 出口产品 超经济
  • 简介:全球治理,即国际治理,在回应日益增多增大全球问题、全球挑战上有着许多失败记录。新全球治理必要性是很清楚。但是,新全球治理到底“新”在何处?新全球治理应该是关于全球问题和全球挑战理论与实践。但是,更为重要是如何实现新全球治理,国际社会如何找到全球治理“新型”,即走向有效全球治理方式、手段和模式上创新。当前,下述三个同时展开进程可能导致全球治理转型:第一,改革现存国际制度,增加新兴大国在其中不可或缺作用。第二,发展诸如二十国集团这样相对理想却初生全球框架。第三,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一系列针对日益增加全球问题国际制度。中国等新兴大国构成全球治理转型主要动力之一。在一些具体全球治理领域,诸如冲突后管理、金融治理、地区治理,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提供务实而有效全球问题解决方案来增强它们在全球治理中作用。

  • 标签: 新的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转型 全球安全治理 全球金融治理 地区治理 新兴大国
  • 简介:一、越共九大继续推行全方位多元化外交战略2001年4月19~22日,越南共产党举行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越南在世纪之交召开一次承前启后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越南21世纪初发展方向和目标,因而为世界各方所密切关注。

  • 标签: 越南共产党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外交战略 经济发展 对外经济合作
  • 简介:国债管理问题是俄罗斯国家经济中最重要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幅度、国家信贷和预算政策。为了对俄罗斯国债管理改革得出更加准确、客观评价,应该重视俄罗斯帝国时期在国债管理方面的经验。当今俄罗斯国债管理所有问题在那个时期几乎都出现过,很多解决办法在那时也都进行了尝试。借鉴俄罗斯帝国在管理国债、吸引国内外资金等方面的经验,能够在有效管理当代俄罗斯国债问题上获得许多历史启示。

  • 标签: 俄罗斯 国债 国债管理
  • 简介: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80年)和第3个五年计划(1980—85年)完全失败,迫使越南共产党老卫士在1986年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下台。实际上,改革者们执政标志着越南发展一个阶段,其新经济政策着重于三大生产计划:粮食和食品、消费品和出口产品。农业构成越南经济基础,并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养活其大约80%的人口,因此其发展业已成为第4个五年计划(1986—90年)主要目标。在这方面,新改革已注入土地管理和生产方法,以及农产品交易。改革者们也采取了其他矫正措施,以维持越南农

  • 标签: 经济改革 农村经济 越南经济 土地管理 出口产品 生产计划
  • 简介:独立以来,印度便开始了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活动,并从投资量、投资方式、区位分布、投资行业和投资主体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印度特色。印度对外直接投资既从多方面对其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和作用,对中国开展外向直接投资活动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 标签: 印度 对外投资 特点 效应 启示
  • 简介:(一)二十年来,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充分利用新加坡地理和港口优势,根据国情采取正确而又灵活政策,大力引进外资,推行工业化计划,活跃本国经济。其主要经验有:一、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新加坡原来底子薄,困难很大,既无工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又无技术人

  • 标签: 利用外资 引进外资 工业技术 经营管理 李光耀 资本主义世界
  • 简介:软实力评估可分为量化统计与问卷调查两个路径,中国软实力在量化统计排名中垫后,但在问卷调查中表现与美国不相上下。研究发现,量化统计存在选择指标偏向西方标准,忽略反应中国软实力指标以及所选择数据不能体现人情感作用等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更为直观,调查发现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制度方面皆具特色,受到不同国家民众喜爱。然而,目前,中国人因受西方中心主义影响而缺乏文化自信,这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相对论”对于扭转这一状况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量化统计 问卷调查 软实力评估 中国软实力 文化相对论
  • 简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国际关系变化侯若石20世纪即将过去,它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世纪,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世纪。在这个世纪,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最残酷两次世界大战,但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协调行动。国际...

  • 标签: 国际关系变化 生产力发展 第二次产业革命 贸易自由化 经济转型 自然资源
  • 简介: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该宣言未达到东盟目标,东盟期待出台一部具有约束力行为准则,DOC实施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对于东盟各国,这被视为解决南海问题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只同意进行双边谈判并且总是避开进行多边谈判。DOC体现了中国对于解决南海争端战略调整,同时也体现了东盟成功诱使中国来谈判这一问题。本文将集中分析中国和东盟达成DOC过程、已取得成果、影响中国和东盟解决南海问题应妥协与合作因素。

  • 标签: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合作 妥协 中国与东盟 案例 海上
  • 简介:北乌干达冲突本质上是一场不同种族之间争夺权力与利益冲突。1986年,圣灵抵抗军在北乌干达以武力反抗穆塞韦尼政权名义进行叛乱,迄今仍在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边境四处流窜。圣灵抵抗军叛乱及其暴行不仅对北乌干达地区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也深刻地影响着中部非洲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及乌干达同周边国家间关系发展。乌干达政府反叛乱战略重点强调军事手段,重视媒体宣传、争取外部对其打击圣灵抵抗军同情和支持。而圣灵抵抗军叛乱动机已经从推翻穆塞韦尼政权逐渐演变成为开发“战争经济”和“为生存而战”。简而言之,圣灵抵抗军叛乱策略是对叛乱成本-收益精心计算产物。圣灵抵抗军儿童兵策略、袭击平民策略、争取苏丹政府支持策略以及低程度地参与和平进程策略,既能够有效地打破乌干达政府反叛乱战略,也导致北乌干达冲突长期化及其冲突影响“外溢”。要真正地解决北乌干达冲突以及圣灵抵抗军问题,需要重视武装冲突解决和平进程、促进北乌干达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加强对中部非洲地区和平建设。

  • 标签: 冲突解决 叛乱策略 北乌干达冲突 圣灵抵抗军 乌干达政府反叛乱战略
  • 简介:中国南海正在成为各方博弈角力场。美国东亚战略、中国和平崛起和其他东亚中小国家权衡,都将交织体现在南海问题上。南海问题所处框架是正在形成中东亚太平洋战略均衡。航行自由问题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实施准则将是斗争焦点。为保障战略利益,中国必须拥有三根支柱:确保中美战略稳定,经济相依存不被抛弃;睦邻政策赢得周边中小国家信任;凝聚中国国内共识一心。

  • 标签: 南海问题 战略均衡
  • 简介:受到中东变局波及中东国家,尽管结构背景大同小异,但各国爆发社会运动带来国内影响却截然不同,如突尼斯和埃及发生了较为平和变革,而利比亚、叙利亚却爆发了内战。社会运动在不同国家之所以产生不同结果,原因在于抗议者能否形成跨阶层动员以及军队立场选择。抗议者形成跨阶层动员,是社会运动得以持续并实现规模扩大前提;在大规模社会运动面前,军队内部是否发生分裂,则决定该国是否爆发内战。就此而言,社会运动演变为内战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形成跨阶层动员,一个是部分军队支持抗议活动或在抗议活动中保持中立。这一分析模式有助于研究者对社会运动是否会演变为内战进行预测。

  • 标签: 中东变局 社会运动 内战 跨阶层动员 军队立场
  • 简介:美国重要思想库兰德公司于1995年中期发表了为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撰写报告,题为《中国:国内变化与外交政策》。报告主要结论如下:一、几乎可以肯定,今后10—15年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演变不会导致一个民主、亲西方政权产生;同样,中国国内变化既不会导致独立地方势力出现,也不会使现有的政治统治彻底垮台。

  • 标签: 发展趋势 兰德公司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经济 国内政治 政治统治
  • 简介:尽管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上重要发展中国家,但是在FDI吸收和利用上却不尽相同: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本文通过FDI对印度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得出二者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这一结论,并提出我国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相关建议。

  • 标签: FDI 印度 出口贸易 启示
  • 简介:本文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作为引子,阐述了实体经济因素在决定货币体系运作过程中重要性。在对传统通货区理论进行综述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欧洲货币联盟建设实践,指出欧洲货币一体化成功原因在于欧盟国家较高要素流动性和经济开放程度,以及经济水平和经济政策趋同。文章最后探讨了东亚货币联盟可行性,指出东亚货币一体化目前只能从一个较低层次起步,通过加强经贸合作缩小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推动货币一体化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

  • 标签: 欧洲货币联盟 经济开放程度 经济政策 经济结构 经贸合作
  • 简介:十年前“9·11”事件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国际关系理论走向,以“文明冲突论”为外交政策理论指导,推行“武力反恐”和“民主改造”政策,引发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高涨。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矛盾原本是二战后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秩序造成南北贫富悬殊政治经济矛盾,而美国新保守主义却从唯心主义思维方式出发,过高估计自身力量推行“大中东民主”,使得美在冷战后本有可能进一步巩固中东地位变得影响力大不如前。奥巴马上台后,虽然明确放弃布什时期“文明冲突”理念,努力缓解伊斯兰反美情绪,但已很难超越中东已有的现实,十年错误路线导致“外交后遗症”不是“灵巧外交”短期内所能挽救

  • 标签: 美国外交 中东战略 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