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话剧来自西方,取道日本。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用汉语演出了《茶花女》第3幕;四个月后,该社又演出了《黑奴吁天录》,规模盛大;同年秋,王钟声等人组织的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天录》。中国话剧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

  • 标签: 中国话剧 理论批评 《黑奴吁天录》 大众化 民族化 向度
  • 作者: 孟丹娜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庆祝活动越来越多,而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娱乐、庆祝的首选。而一台晚会的质量怎样,甚至有时可以说一台晚会的成败如何,除了大腕与绝活的作用以外,舞蹈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舞蹈是晚会的贯串线,是晚会的进行曲,是晚会的调色盘,更是晚会的基础、主干和灵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总爱循着传统的因果思维,编织那些颠三倒四的故事。以为写戏就是写因果,写好因果关系,情节就自然成立,戏也就成功过半了。亚里士多德确曾说过,戏剧六大因素之首是情节。而情节又依赖因果观的支撑,否则戏剧不能自园其说,何以令人倾倒呢?因此,从传统里,我们因袭的艺术思维,用于实际中最起作用的因果论,始终支配着我们的作为。运用因果链去组织一个完整生动、封闭统一的故事,确曾帮助剧作家写出了一部部感天动地的作品,其中多有如好人变坏——作恶——恶有恶报;

  • 标签: 因果链 感天动地 艺术思维 因果关系 十年文学主潮 现象世界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爱萍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话剧导演的民族化问题,对于中国话剧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命题。因为话剧是以导演为中心的戏剧,导演艺术的民族化,直接影响并决定整个中国话剧艺术的民族化。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话剧导演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对于中国话剧导演的民族化问题发表若干浅见,以期引起中国话剧人的共同关注与热烈讨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0年1月26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文联国际部承办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春招待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牧,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及中国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领导,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名驻华使节、外交官等近百人出席了招待会,并同近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晚间的专场杂技演出。

  • 标签: 中国文联 招待会 国际部 杂技 协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
  • 简介:2004年11月22日至28日,第三届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共有来自国内外的九台剧目参加演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的《黑暗中的洞穴》表现了世界的匆忙和混乱;法国牛蒡剧团的《布朗小姐》对于历史与人性进行了深刻反思;日本熊本卡拉拉剧团的《骨铺》对人性进行了无情剖析和直接探索;中国香港树宁现在式剧团的《独行侠与乱世佳人》;

  • 标签: 剧团 小剧场戏剧 实验戏剧 上海戏剧学院 演出 剧目
  • 简介:“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以“行动”和“反思”为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与跨文化思考,作为生活方式的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的保护、重构与当下利用、法律与政策思考,实践与研究路径的新探索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土转向的趋势。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动 反思
  • 简介: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创新演出营销机制和演出营销方式,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11月19日,完成转企改制的现隶属于安徽演艺集团的安徽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隆重举办的"安徽演艺集团2010年秋季演出季北京营销推介会"上,与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标签: 合作框架协议 国际文化 安徽省 集团 影视 上海
  • 简介:《午夜的陌生人》是一台融哑剧艺术、电影技巧、现代舞蹈与古典音乐于一体的美国精品哑剧,既是美国阿里西亚哑剧团(TheAlitheaMimeTheatre)带给上海的一个惊喜,也是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为数不多的老少成宜、雅俗共赏的节目之一。

  • 标签: 中国 上海国际艺术节 美国 哑剧 《午夜的陌生人》
  • 简介:何方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5期发表同题文章,探讨了和全球有关的六个问题。一,国际与全球的区别。1,国际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高于一切的民族国家。全球的行为主体除了国家外,还有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以至个人。2,国际实际上缺少对各国都有严格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和必须遵守的国际法规。全球则有越来越多和越来越严格的国际制度、法规和组织。

  • 标签: 全球化 《炎黄春秋》 民族国家 行为主体 国际组织 国际法规
  • 简介:中国已经加入WTO,全球语境从外部带来的压迫必定会导致整体的扰动与重组.一旦转化为内部的新的结构要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将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近年来,由于好莱坞大片的进口,民族电影比其他领域更早地面临这个新的语境.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意味着在遭受极大冲击的同时,也昭示了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前景.

  • 标签: 全球化语境 民族电影 电影面对
  • 简介:<正>自七十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戏曲艺术与社会的步伐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从那时起,人们就不断地叹息戏曲的危机,呼吁戏曲的振兴,直至今日,九十年代的后期,仍有人在叹息戏曲艺术的不景气。在这种不断的叹息中,翘首回顾,人们却惊喜地发现:戏曲在廿年的艰难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构建出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并存的艺术新格局。虽然这种多元的艺术格局仍在以动态的面目呈现着,而且其中新的发展变化还不够耀眼夺目,但在艺术的价值功能、形象塑造、审美趣味方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其突出的一点,便是戏曲创作的平民。这构成了九十年代戏曲艺术的走向。

  • 标签: 戏曲艺术 戏曲创作 平民化 人文精神 人物形象 戏曲作品
  • 简介:  "会、通、精、",出自于欧阳予倩先生《我怎样学会京剧》一书.他谈到:"……只会而不通,不算好玩意儿.通了还得求精,精益求精这才慢慢走入化境,化境就是随心所欲,无不如意."……

  • 标签: 会通 精化 舞蹈艺术
  • 作者: 张晶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现代化的21世纪,要求一切艺术创作必须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点,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舞台艺术创作如此,为舞台艺术服务的舞美设计亦如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最早的影片创作,经历了它特有的发展过程,即戏曲片开其斌,纪录片、故事片及其后的道路。1905年。中国电影在北京任庆泰的“丰泰照相馆”迈出了它的第一步,戏曲纪录片《定军山》成为中国电影的开荒之作,以及随后的《青石山》《艳阳楼》、《收关胜》、《金钱豹》等戏曲片的拍制,把电影真正引入到中国。

  • 标签: 中国 电影化 《定军山》 《收关胜》 影片创作 纪录片
  • 作者: 芦山丹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小提琴对于中国而言,属于引进来的西洋乐器,但同所有引进来的西洋乐器乃至西洋艺术一样,都要以民族化作为生命和灵魂。我国的钢琴艺术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战台风》,钢琴曲《太极》、《庙会》、《二人转的回忆》等等,都是民族化的杰作。我国的芭蕾舞剧,例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也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我国的话剧,也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例如《蔡文姬》、《茶馆》、《红色风暴》等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在当代绘画中,对"光线"的表现正受到越来越多画家的重视.一方面,在写实性绘画创作中,画家们比以往更加注重了光与影的捕捉与传达;另一方面,在平面绘画中,艺术家们也更加强调光影的独立性,注意研究画面的总体构成和色彩,探索笔触在光影作用下所产生的种种视觉效果,使之能从绘画的构成的诸元素中突显出来,直接与观众的视觉审美构成一种意象性的交往与对话,成为平面绘画中的重要表意符号.

  • 标签: 中的光与影 平面化绘画 绘画中的
  • 简介:2014年2月20日,我校一年一度的教科研年会成功召开。此次教科研年会以“实践整体课堂管理模式、塑造乐学善研幸福教师、迎接评估再续国艺新篇”为主题,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回顾了学校一年以来教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又一同谋划了2014年学校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教科研工作 课堂管理模式 艺术学校 督导评估 年会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