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ParaloidB72(PB72)是现今世界文物保护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聚合物材料,但人们发现它的耐老化性能并不理想,需对其光稳定性能进行研究。为此,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ATR—FTIR)和漫反射光谱技术跟踪监测了PB72光老化过程。同时测量了材料在光老化过程中的质量、涂膜硬度、可逆性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PB72在光老化过程中,色度方面表现出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因为在光老化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发色基团;但在光老化过程中分子结构发生了~系列变化,尤其是其羰基峰和酯基峰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涂膜变硬、重量损失及可逆性降低现象。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比较说明,PB72的耐光老化性能并不十分理想,其光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Paraloid B72 光稳定性 文物保护
  • 简介:2018年7月12日.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向我馆捐赠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即L3实验)用锗铋晶体(10根)。王春法馆长出席仪式并代表我馆接受捐赠。

  • 标签: 实验物理学家 接受捐赠 丁肇中 晶体 教授 诺贝尔奖获得者
  • 简介: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女子染指甲的记载,但不曾见有关男子染指甲的记载;相反。在敦煌壁画中发现有不少男子染指甲的图像,既有少数民族人物,也有中原人士,但却未曾见有女子染指甲的图像,颇为奇异。

  • 标签: 敦煌壁画 美甲 奇异习俗
  • 简介:一九八二年秋,我县文物普查工作队进入城郊公社上大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当地群众反映:祖辈传说此地过去曾烧造过精细的瓷器,但烧制的年代和瓷窑具体位置不清楚。为了查实这一情况,我队先后派员前往周围地区调查,初步查出有明显堆积的瓷窑废址四十四处。

  • 标签: 文物普查 甲村 上甲 地区调查 寻乌县 龙窑
  • 简介:乌克兰(YKPAbIHA)全套8枚流通硬币,自1992年试行铸造,至今已有5年历史。但由于未及正式发行流通便回收销毁,因此一开始便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给收藏爱好者设置了一个长达5年的“马拉松”式的求索历程。

  • 标签: 乌克兰 15戈比 样币 形制 发行量
  • 简介:1984年9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工作站为配合高陌乡东沈村农民用土而对“6”号遗址进行了局部的发掘。“6”号遗址位于燕下都城内南部的东沈村东、中易水北岸,是一处商周时期的生活居住遗址。在发掘的约3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一批遗迹遗物,其中还出土了七座汉墓。现将七座汉墓的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七座汉墓(编号M1—M7)皆土坑竖穴墓,方向在0°到10°之间。墓中填土成五花状,部分夯打。葬具为木质,皆腐烂。从朽木痕迹看,M1、M4和M7为单棺墓,余为一棺一橔墓。椁木紧贴土坑四壁,棺放置在椁中部或偏南,唯M2棺下有两条横放的垫木。七

  • 标签: 汉墓 燕下都 发掘简报 墓葬形制 竖穴墓 文物研究所
  • 简介:用现场暴露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检验沉降对文物材料的破坏程度。提出了两种试验方法、试验步骤、试验后材料腐蚀速率的计算,建立材料损伤函数的几个步骤。

  • 标签: 酸沉降 材料失重 腐蚀速率 损伤函数
  • 简介:本文针对在"乾隆大阅"修复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论述,深入探讨了对文物修复原则的理解,同时,列举实例阐明国内、外的文物修复惯例和要求.在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制定出修复方案,得到了满意的修复效果.最后,在理论探讨与实际修复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综合考虑所修文物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等,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的是体现文物的三个价值.对于修复标准来讲,是没有绝对和唯一的,一件文物的修复只有最适宜的方案,而无标准方案.

  • 标签: 乾隆大阅甲 文物 修复原则 不改变原状
  • 简介:2008年4月-10月,为配合邯郸市人民路西延工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工程涉及的百家村村西区域的1座汉代墓葬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较为重要的考古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邯郸地区汉代贵族墓葬结构、丧葬特点、等级制度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邯郸市 百家村墓群 汉代墓葬 发掘简报
  • 简介:采用木材制作的藏展空间,木材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会对文物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对木材挥发性有机测定的方法。为此,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样品预处理技术,分离富集木材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木材中挥发性有机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了9种木材中挥发性有机的挥发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木材有机的挥发量差别较大。实验结果可为博物馆在装修和储藏中对材料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挥发性有机酸 SPME-GC/MS 木材 半定量
  • 简介:针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本实验采取了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高光谱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光谱信息丰富能够无损地应用于壁画的病害检测上。首先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不同起病害程度下的壁画高光谱图像,提取出壁画从未发生起到碎片脱落的病害周期内各个阶段对应的光谱信息,从而建立起病害光谱数据库;然后分别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主成分分析与支持向量机、主成分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三种评估模型对此光谱数据库进行训练,并且通过平均误差、决定系数的大小决定评估模型的优劣。实验结果显示PLSR取得了较好的评估结果,同时利用PLSR评估模型中的加权回归系数得到光谱中的重要波段;之后运用PLSR评估模型对未标注风险情况的壁画进行逐像素点的病害风险评估,获得壁画的起风险评估图。实验结果显示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能够对敦煌壁画起病害进行风险评估。

  • 标签: 高光谱技术 敦煌莫高窟 壁画 评估 起甲
  • 简介:2013年6~10月,考古工作者对乐山大佛景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广泛调查,柿子湾A区M6即是在本次调查中重点进行了测绘.该墓规模较大,画像题材丰富,墓门上方雕刻大量仿木结构建筑及画像,对乐山地区崖墓、汉代建筑史及汉代民间信仰等研究都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柿子湾崖墓 东汉晚期至蜀汉 画像 仿木构建筑
  • 简介:为了探讨铜盐等腐蚀产物对青铜器腐蚀的影响,采用腐蚀膏试验和微电极测试腐蚀电流的方法研究了氯化亚铜、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等对青铜试片和铜电极腐蚀的影响,得出氯化亚铜是加速青铜器腐蚀的最有害物质的结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以苯骈三氮唑为主钝化剂的高效防护剂同时改变了氯化亚铜的结构,起到了有效抑制青铜器腐蚀的作用。应用电位活化理论阐述了青铜器粉状锈小孔腐蚀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氯化亚铜加速青铜器腐蚀的多孔电极催化模型。

  • 标签: 青铜器 多孔氧电极 腐蚀与防护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