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帕米尔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晚新生代以来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不断地挤压汇聚,其构造运动是欧亚大陆最强烈的地区。高原腹地发育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包括近SN向的塔什库尔干正断层所处的帕米尔中部现代区域的构造应力场以EW向水平拉张为主。2016年11月25日发生的阿克陶Ms6.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层分支的NWW向木吉盆地北缘断层,其具有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地震在震中附近产生同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lkm,呈近SN--NNE向水平拉伸,发育近EW—NWW向的张裂缝,为地震破裂的产物,张裂缝的最大水平拉伸位移量最大垂直位移量分别为46cm16cm。地表破裂带中的NENw向张剪裂缝只是连接贯通这些雁列的张裂缝,其水平相对位移量取决于张裂缝的水平拉伸量张裂缝之间的几何关系。地表形变带表现的拉张性质与帕米尔高原腹地区域现代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为垂直向基本一致,可能与深部热物质上涌造成的上地壳拉伸有关。而地表形变带呈近SN向水平拉张,与区域近EW向拉张应力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木吉盆地北缘右旋走滑正断层阶区局部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 标签: 阿克陶地震 地表破裂带 拉张应力 塔什库尔干断层 帕米尔
  • 简介:简单介绍了通渭地震台观测条件,并对通渭台近几年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发生前,通渭地电阻率资料出现明显波动异常,波动异常持续1年多,震后恢复正常年变形态。

  • 标签: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地电阻率 异常变化
  • 简介:福建省地处台湾海峡西岸,1604年泉州海外的8级地震对它造成很大的破坏,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批经过8级大震考验的珍贵古建筑物,受到海内外专家的重视。作者经过实地考察,认真查阅历史资料,着重介绍了经过1604年大震考验的泉州古建筑物,并结合今天福建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地貌,福建土楼等,较系统的展示了海峡西岸的地震地质景观。

  • 标签: 古地震 遗迹 地震 地质 景观
  • 简介:汶川芦山地震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频繁发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最为常见,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的深切河谷地区以及四川地区周围山地.这些次生灾害以活动断裂为地质构造基础,以地表大量松散固体为物质来源,以强烈频繁的余震、坡面流水暴雨洪水为动力条件,由此形成巨大的灾害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其严重后果甚至极大地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控,建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因害设防,分层防御.

  • 标签: 震害特征 次生灾害 分布特点 应急处置
  • 简介:2017年8月8日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Ms7.0地震,这是继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四川芦山Ms7.0地震后在此地区发生的又一强震。本研究对此次地震中的66组主震记录进行了常规校正处理,基于此分析了此次地震中典型台站——九寨百合台站的地震动特征,并通过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参数分析了近场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九寨百合台站的三分量峰值加速度都超过了100gal,而地震动持时相对较短,并且三分量反应谱在短周期大于Ⅷ度多遇地震设计谱,小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谱;由于九寨沟地震属于典型的走滑型地震,因此地震动参数的方向性特征不明显;九寨沟地震的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以及反应谱谱值小于同等震级的芦山地震,并且小于几个典型衰减关系的预测值。对九寨沟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特征研究表明,此次地震是一次震级较大、但灾害损毁程度较低的地震。

  • 标签: 四川九寨沟地震 地震动分布场 近场效应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 简介:介绍了合肥市创新防震减灾社会管理机制的基本做法,分析了其成效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市县防震减灾社会管理的意见建议。

  • 标签: 防震减灾 工作机制 政府职能
  • 简介:本文尝试使用了一种图形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解码仿真研究,阐述了用该语言实现EDAS-C24型数字测震仪实时数据流的解码过程,提出了在G语言下利用数字滤波器逼近模拟积分器及模拟微分器响应实现对解码数据实时仿真的方法,并通过设定频带宽度,比较了设计的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频带内,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是一致的,仿真的精度是理想的,成果已经在广东省地震科普馆的地震互动区部署运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 标签: LABVIEW G编程语言 测震仪 实时数据 解码 仿真
  • 简介:2014年云南景谷先后发生MS6.6、MS5.8MS5.9中强地震,云南强震动台网获取了丰富的加速度记录。本文整理了各次地震中固定台流动台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分别进行了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加速度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所观测到的加速度峰值比云南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预测值高,反应谱谱值随震级的增加有增大趋势。最后将益智强震台作为典型台站,分析了该台站在地震中的场地放大效应。

  • 标签: 景谷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关系 场地效应 H/V谱比
  • 简介:分析了乐山市中南部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探讨了溪洛渡向家坝电站水库蓄水后,这一地区断层活动及地震发展趋势,为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水电站 水库蓄水 地震活动 对策
  • 简介:丽江-小金河断裂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走向北东,为一高角度斜滑断裂.与平面遥感影像相比,通过三维影像解译断错地貌有显著的优越性.印度P5卫星数据具备真正2.5m分辨率,在制图方面,像对生成DEM以及制图精度可达1∶25000.本文依据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原理,利用ENVI软件DEMExtraction模块提耿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带P5立体像对的DEM.文中利用等高线套合分析法剖面线法对DEM精度进行评价,结论认为,DEM精度优于1∶5万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精度,而且与实时动态分(RTK)测量结果比较一致.文章重点选取了丽江市北东方向干塘子西南方向南溪盆地两处,将三种高程数据——从P5立体像对提取出的DEM、googleearth影像地形高程1∶5万矢量地形图等高线生成的DEM,结合GoogleEarth影像做成三维立体影像,较为直观地对三种高程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对比,结论认为,P5立体像对生成的DEM精度最高.在室内利用高精度三维立体图对丽江-小金河断裂断层地貌进行了解译,经过野外踏勘探槽验证,证明三维影像解译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 标签: DEM 丽江-小金河断裂 地貌解译 DEM精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