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软组织血管纤维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的表达与鉴别诊断,以及分子遗传学的特征。方法 光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分析。结果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镜下有其特殊结构特点和特征性分布,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都有特征性表达,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CD34(+)、CD31(+)、SMA(+)、Desmin(部分+)、EMA(-)、S-100(-)。结论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纤维血管性肿瘤,通过免疫组化或分子遗传学检测,能够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检测 分子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肿瘤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干预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有关肿瘤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干预的文献,检索年限上限不定,下限至2015年7月。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均以延续护理为主要干预方法的临床试验研究。结论我国肿瘤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为寻求进一步发展应考虑在我国政策与财政支持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延续护理团队,加强医院与社区协作,为患者提供多方面、规范、连续的延续护理服务。

  • 标签: 延续护理 PICC 临床试验研究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对1例胎盘畸胎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6岁女性,孕39+3周,超声检查示单活胎并脐带绕颈2周半,行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男婴,体重3.2㎏,Apgar评分正常。术中发现胎盘有一赘生物,病检胎盘大体见约20×18×4cm大小,胎盘母面小叶完整无缺损伴钙化,胎儿面光滑,血管网清晰,距脐带根部3cm处有一胎膜样条索状物连接一赘生物,大小为5×4×3.5cm,赘生物表面光滑,如皮肤组织,有毳毛,切面实性,质地不均,内有骨骼、牙齿等成分。镜下胎盘组织成熟足月,脐带正常。赘生物大部分组织退变,表面被覆表皮及附属器,深层为成熟的脂肪小叶组织,局灶可见原始的间叶组织。边缘可见羊膜及少量退变的绒毛组织,未见神经组织成分。结论胎盘畸胎瘤极为罕见,产前超声检查容易漏诊或误诊,确诊仍依赖产后病理检查,需与胎儿无心无定形畸形鉴别。对胎儿及妊娠几乎无不利影响。

  • 标签: 胎盘 畸胎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脑外伤后继发异位骨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并复习回顾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病例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此例脑外伤后继发异位骨化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诊治进行探讨。结果此例患者入院行头颅CT检查,初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给予神经营养,改善循环,醒脑开窍促醒治疗,局部骨化区中药浸浴,局部按摩理疗,恢复顺利,现病情平稳。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脑外伤后继发异位骨化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异位骨化 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献复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状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和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和国内报道159例RP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IRF患者男∶女为1.86∶1,多以腰背痛、尿闭和腹痛为首发症状,常伴下肢水肿和腹水的体征。(2)诊断CT对诊断腹膜后软组织异常、B超对诊断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非常有价值。(3)治疗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输尿管梗阻和防止再狭窄,内科治疗目前仍以激素为主,新近应用他莫西芬,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晚期需外科治疗。结论RPF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经手术和病理。影像学检查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重要。对继发腹膜后纤维化应警惕是否合并消化道肿瘤。早期与中期以内科治疗,而晚期则需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医学网络环境是指以医学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讯网为依托,以数字状态为信息存在方式的医学电子化环境;它既有一般网络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特指性,即直接服务于医学及有关人员,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 标签: 医学网络环境 档案信息 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腹膜后巨大恶性蝾螈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并见散在的神经节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伴横纹肌分化,免疫组化标记Myoglobin(+),desmin(+),S-100(+)。结论恶性蝾螈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神经鞘瘤,恶性程度高,极易复发,预后差。

  • 标签: 腹膜后 恶性蝾螈瘤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瘤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脑膜血管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结果40岁中年男性,无症状意外发现颅内占位,影像学表现为钙化结节和囊变,手术全切,病理证实为脑膜血管瘤病,术后癫痫大发作一次。结论脑膜血管瘤病是一罕见的颅内良性增生性瘤样病变,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以幕上多见,青年发病,散发型患者术前可无癫痫病史,囊变虽然少见但不应被忽视。需要警惕术后癫痫再发。

  • 标签: 脑膜血管瘤病 囊变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手术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癌并对乳头状微癌的特点作探讨。方法对该例乳头状微癌声像图分析,通过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进行鉴别诊断,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乳头状微癌声像图表现为单个低回声结节,无包膜,边缘不规则,有细毛刺,结节内有细小钙化点。结论超声新技术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及结节周边的清晰度和结节的硬度,从而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

  • 标签: 甲状腺 乳头状微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是骨伤科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其发病率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综述了近年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不同方案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今后膝骨关节炎的手法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原则是内补肝肾,外除风、寒、湿,佐以养血柔筋,多采用中药内服兼外用,而手法在止痛及促进循环上有着确切的疗效。文中通过对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肯定,阐述了不同治疗方案产生不同的疗效,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配合手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 标签: 手法 膝骨关节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strumalcarcinoidoftheovary)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起源。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文

  • 标签:
  • 简介:[摘 要]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是一种无明显临床特异性表现的罕见疾病,通常见于女性患者。它的表现最常见为腹部肿块、血尿和腹痛,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我们报道了一名60岁女性,左肾上皮和间质混合瘤。肿瘤是通过左肾部分切除术切除的,术后1年半未复发。

  • 标签: [] 成人中胚层肾瘤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 MESTK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队伍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为护理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某院2000-2009年在国内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论文数量呈波浪型波动,非护理杂志占的数量较多,论文数与人数有关,论文研究方向比较局限。结论护理人员的科研实力尚不足,当务之急是加强科研人员梯队建设和重点科研骨干的培养。

  • 标签: 护理人员 论文 护理科研 学科建设 护理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查阅2001年~2009年因应用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相关文献41篇(共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31~60岁之间,大部分患者在用药10~6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肾功能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阿昔洛韦的适应症、用法及用量,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阿昔洛韦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应用阿昔洛韦所致不良反应,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有关文献报道因应用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对比分析。结果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阿昔洛韦的适应症、用法及用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 标签: 阿昔洛韦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