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高压双PICC管留置期间堵管的原因,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0月我院发生1例置耐高压双PICC导管堵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体会。结果1例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导管复通,能正常使用。结论根据堵管的发生原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堵管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耐高压双腔PICC 堵管原因 护理对策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灌洗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22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进行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灌洗治疗。结果22例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1d。随访0.5~2年,复发1例。结论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灌洗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简单有效,较传统钻孔引流术疗效更加优越。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穿刺引流 尿激酶血肿腔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CT与核磁共振诊断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CT和核磁共振诊断,比较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的病灶数量、部位及所需费用等。结果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出病灶总计89例;采用CT检查诊断出病灶总计46例,核磁共振诊断率明显优于CT检查,诊断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核磁共振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尽管核磁共振费用相对较高,但是综合考虑,核磁共振诊断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更高。

  • 标签: 核磁共振CT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4例蛛网膜下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脑脊液置换+尼莫地平)和对照组(尼莫地平)各4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76.19%显著高于对照组47.62%(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头痛缓解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出血可有效降低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 尼莫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宫填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宫填纱条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采用宫填纱条治疗后,其中58例出血情况均获得有效控制,治疗有效率为96.67%(58/60),且均保留子宫,其中有2例患者因胎盘早剥治疗无效而需实施子宫全切术。术后采用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治疗,仅3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5.0%(3/60),且经持续治疗后全部好转。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产褥期子宫出血症状。结论宫填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非常显著,且能快速止血,并能良好保留子宫,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宫腔填纱条 剖宫产 术中大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这是国家体育总局给出的电子竞技的定义。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电子竞技不是单纯地打游戏。更不是玩物丧志,它是一项体育运动,体现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培养的是团队意识。2003年,电子竞技被列为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开展比较广泛、比较成熟的项目主要有:反恐精英、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和FIFA系列。

  • 标签: 竞技运动 网络游戏 电子 运动器械 国家体育总局 团队精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于急诊外科救治的患者12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62例联用创伤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并发症、预后、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急救反应时间、总抢救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通路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易为患者家属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创伤救治 急诊外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乳腺外科的应用。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来我科治疗乳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了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外科通过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乳腺外科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乳腺外科 人性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胆结石接受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本院老年胆结石患者156例,依据随机原则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03%,并发症发生率6.41%,对照组为73.08%、21.79%;观察组术后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胆结石能够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胆结石 外科手术 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在外科治疗中,患者要承受的往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和痛楚,如何做好外科护理,减轻患者痛苦,使得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更快地恢复健康,则显得意义重大。所以,找到可行的措施和方案,切实有效地改善外科护理水平,提升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 标签: 外科护理 改善提升 措施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肛肠外科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6.56%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与临床具有良好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腹膜后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腹膜后肿瘤患者28例,对其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证实,脂肪组织源性的肿瘤8例,周围神经源性的肿瘤6例,副神经节瘤3例,纤维母细胞性的肿瘤3例,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瘤1例,肠胃间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其中1例患者的良性肿瘤在术后10个月后复发,2例恶性肿瘤在术后10个月复发,其中1例已经死亡。结论对腹膜后肿瘤患者使用积极、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外科治疗方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某院普外科护理工作者进行随机选取30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培训前后的护理不安全事件进行对照和比较,对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和对策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培训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培训前,患者满意度为(98.4±1.21)分,比护理前的患者满意度(94.12±1.56)分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预,可以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因此,对有效的对策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总结了泌尿外科护理实习带教的专业特点和带教要点,在充分做好实习带教前的心理预备和知识预备的前提下,制订针对性的带教计划。通过入科培训,使学生尽快适应实习角色,具体带教时要做到系统化、专业化、个体化,并通过实例介绍具体实习

  • 标签: 护理 实习带教 泌尿外科
  • 简介:摘要休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是机体在各种病因打击下发生的一种综合征。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刺激后引起的应激反应,主要病因是较大或较多的血管破裂造成大量失血和剧烈疼痛。其基本病理系微循环灌注不良,快速、及时、高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降低创伤患者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1。近年来,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医院急诊抢救工作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多,本文资料来自我院外科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58例严重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典型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乳腺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份我科乳腺出院病人,共计150份,包括(乳腺炎、乳腺囊肿等),其中观察组75人,对照组75人,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等相关指标。结果病人入院以后采用临床路径,可以有效的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有效提高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及主动性,十分适用于乳腺外科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乳腺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定时定量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外科手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90例患者,采用每隔4h向气管插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ml,引起患者呛咳,利于吸痰的方法,预防痰痂形成,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确保其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安全度过复苏期,有1例形成痰痂,但无生命危险。结论对脑外科患者进行术后气管插管护理时,每隔4h向气管插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ml,可以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外科 术后气管插管 生理盐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3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我科室病房装有空气消毒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手术切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伤口暴露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切口细菌培养、换药次数、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切口红肿12例、甲级愈合146例、细菌培养阳性10例、换药次数(2.4±0.7)次、住院天数(6.8±1.5)d;对照组切口红肿11例、甲级愈合138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换药次数(6.3±2.1)次、住院天数(8.4±1.9)d;两组患者在切口细菌培养、切口红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心胸外科病房对Ⅰ、Ⅱ类手术切口采取伤口暴露为主的护理方法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

  • 标签: 暴露疗法 手术切口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