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可以通过唾沫、接触和各种大小的呼吸气雾剂的近距离传播来传播。目前,全国卫生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新型冠状病毒列为b类传染病,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a类传染病医疗设备、设备和用品的清洁、消毒、消毒和供应必须确保诊所工作人员的安全,各种可重复使用的保护设备的消毒和消毒必须安全有效,同时充分确保设备和设备的供应。

  • 标签: 新冠疫情防治 消毒供应中心 风险管理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底开始,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状病毒肺炎)在湖北武汉发现,并已逐渐传遍全国。作为公共卫生的“守门人”,全科医生将继续在疫情期间向患者提供社区一级的护理和服务,并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持续性的、可负担的、全面化的医疗预防服务;并且可以在早期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在确保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渠道、评估和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全科医生可以负责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定期治疗和护送,为急慢性病患者提供咨询和及时转诊;跟踪和关心患者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全科医生 疫情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合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特殊性,针对疫情传播高危因素及血液净化中心特点来规范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措施,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科室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护到位的基础上确保治疗工作的持续开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管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舱医院感染控制面临较多的难点,如布局简单,环境简陋;方舱医院消毒设备少,消毒方法单一;方舱医院控制流程不规范,缺乏相关标准等。为了提高方舱医院感染控制效率,可从设置舱内污染区功能、加大消毒感染控制设备与消毒频次、制定规范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设置专门的感控与防护员等方面着手,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感染控制 难点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前救护及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与2021年6月开始,在此期间对研究对象进行选择和明确,主要来源于负压救护车转运的疑似或确诊患者共计130次,接诊人数172例。所有的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和转运措施,主要包含,转运前准备和接诊转运流程、交接流程及转运后消毒及处理、救护车消毒等。研究结束时间为2022年5月。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所有的患者接受院前救护和转运的过程中,转运顺利完成,患者被送到相应的科室。且转运过程中参与的相关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感染事件,说明根据转运的流程顺利完成该项工作。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专业化和高效化的院前救护和转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同时也可预防患者的交叉感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院前救护 转运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发热门诊收治疑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分别采用核酸快速检测系统与核酸提取法进行检测,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诊断价值与检查时间的差异。结果:核酸快速检测系统与核酸提取法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无意义(P>0.05);核酸快速检测系统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核酸提取法(P<0.05)。结论: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具有敏感度、特异度高且检测速度快的优势,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核酸快速检测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发热门诊收治疑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分别采用核酸快速检测系统与核酸提取法进行检测,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诊断价值与检查时间的差异。结果:核酸快速检测系统与核酸提取法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无意义(P>0.05);核酸快速检测系统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核酸提取法(P<0.05)。结论: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具有敏感度、特异度高且检测速度快的优势,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核酸快速检测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 通过预检分诊、合理布局、科学性护理管理、多维度防控培训、心理干预等管理模式对发热门诊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和完善,严格科学防控及质量管理。结果 自2022年5月1-2022年12月1日发热门诊共计接诊100338人/次,以上接诊病例均无发生漏报、漏诊现象,没有出现由于时间延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案例,无医务人员感染情况发生。结论 发热门诊工作开展期间加强护理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疫情的防控效果,对于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 发热门诊 护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急诊科护士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60名护士,按应急储备时间分4批,各15名,分别成立应对新冠肺炎培训小组,观察培训效果及护士满意度。结果 4批护士网络理论、操作考核评分的考核合格率为100.00%,满意度评分为(15.44±1.73)分。结论 对急诊科护士开展应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对其应急能力、满意度提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确保护士的职业安全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 标签: [] 急诊科 护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检测,主要分为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主要为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基因测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血清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侧流免疫层析技术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确诊的重要方法。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比较高,将核酸检测与之结合,可提高检出率。但因个体或检测方法等因素,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存在假阳性,本文试图对新冠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毒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特异性抗体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COVID-19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核酸检测结果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这对疫情控制和个体诊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应对这些影响因素,有必要改进和优化检测方法,包括试剂盒的选择和技术的发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假阳性 假阴性
  • 简介:摘 要 :本文对本院自制的中药汤剂“御新汤”用于 425例医务人员预防 COVID-19回顾性分析,旨在调查在 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中,三个感染风险级别职业的各类医务人员服用“御新汤”后的一段时间内, COVID-19感染的几率。调查显示: 425例医务人员在规范物理防护下,在服用或未服用可能有效或无效的其它药物情况下,服用“御新汤”,每日一剂,平均用药 4.6天后,接受 14天健康状况跟踪观察, COVID-19阳性率 0%,疑似率 0.24%,阴性率 99.76%。结论:不排除服用“御新汤”对于预防 COVID-19有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药汤剂 预防 医务人员 感染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基础疾病对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2020年 1月 21日 -2月 24日收治的 93例确诊病例,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纳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史、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及转归等指标进行分析 。 结果: 93例确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轻型 2 例、普通型 56 例、重型 24 例、危重型 11 例。合并的基础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 24例( 25.8%),其次为冠心病 13例( 14.0%); 重型与危重型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基础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型与普通型( P<0.05) ,重型与危重型患者合并 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型与普通型患者。 与未合并基础疾病组相比,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年龄显著升高,呼吸困难的比例更高, 住院期间的最低 PaO2、最低淋巴细胞、最低白蛋白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最高 CRP显著高于未合并组, 糖皮质激素应用比例、氧疗力度(应用有创呼吸机、 ECMO)均高于未合并组;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入 ICU的比例更高、死亡率更高。结论: 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肺炎患者需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管理策略,从而实现对其更好的救治。

  • 标签: 基础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在全球、全 社会都在为抗击疫情奋战的关键时期,除了个人预防和医疗药物外,合理的营养膳食是改善个人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并可能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肺炎 ( 简称新冠肺炎 ) 患者能够具备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提出的营养膳食指导,对新冠肺炎 不同阶段患者的营养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营养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膳食指导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全国各省市口腔医疗机构已暂停非急诊诊疗服务,主要原因是口腔科常规防护不能完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笔者与长沙市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口腔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实地调研后将各门诊制定的疫情防控制度进行统计与整理比较,为民营口腔门诊在防疫期的接诊流程提供参考建议,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几率。本文拟讨论制定出适用于大多民营口腔门诊的统一防控策略,拟建议作为民营口腔门诊的常规接诊参考,希望本建议能得到各位学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 口腔门诊 接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