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慢性病的很多危险因素都与外部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对慢性病流行成因进行剖析,进行早期预防控制,是最为有效,也最为经济的防治手段。

  • 标签: 慢性病 成因 预防 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因等,筛选出与AKI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kidneyinjurynetwork,AKIN)诊断标准进行分期回顾性研究。结果:观察期间入选的ICU患者共222例,AKI发病率为32%,其中1期、2期、3期分别占12.2%、5.9%、14.0%。ICU患者病死率为13.1%,AKI患者病死率为36.6%,非AKI患者病死率为2.0%。引起AKI的主要原因为肾性,包括脓毒症、呼吸心跳骤停、恶性肿瘤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者类型、AKI第1天分期及循环衰竭是AKI分期的影响因素,年龄、患者类型、AKI第1天分期、肝功能衰竭及血糖最低值是AKI预后的影响因素,肾上腺素、脓毒性休克是ICU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论:ICU患者中,发生AKI的患者病死率更高。年龄、患者来源、AKI第1天分期及循环衰竭是AKI分期的影响因素,年龄、患者来源、AKI第1天分期、肝功能衰竭及血糖最低值是AKI预后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ICU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分析。方法:择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1月间 26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实施分析,总结患儿发病特点。结果:患儿在 1月 -6月手足口病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在 7月 -8月呈下降趋势, 9月 -11月呈升高趋势, 12月呈下降趋势。在 1月份发生率最低,为 0.8%,在 6月份发生率最高,为 20.0%。患儿中 3-5岁发病率最高,达 82.7%,> 10岁发病率最低,为 0.8%。在 0-2岁、 3-5岁年龄段间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在 6-8岁、 8-10岁、> 10岁年龄段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患儿中男童发生率 66.9%较女童 33.1%明显升高( P<0.05)。结论:手足口病多男童中发生,且 3-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4月 -6月、 10月 -11月为发病高峰时期,临床需实施针对性预防。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特征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12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症状的观察,总结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方法,主要护理措施有消毒隔离、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及时观察病情,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避免此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儿童 腮腺炎 护理体会 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在诊断急性腹泻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05月2日至4日某部相继发生急性腹泻症状19例,男性战士,年龄18~27岁,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血、便常规检查。收集该单位食堂的炊具、餐具、食堂工作人手进行病原学检测。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进行最后诊断。结果19例病例最后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结论流行病学调查可迅速明确急性腹泻原因。

  • 标签: 腹泻 流行病学调查 感染性腹泻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传入期、扩散期,目前己进入快速增长期,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健康教育要行动在艾滋病疫情发展之前。其内容除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系统卫生知识外,还应包括性道德教育、严禁卖淫嫖娼、禁毒的法制教育。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特征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新发虫媒传染病是由一种新型病原微生物所引发起的传染病。新发虫媒传染病是新发传染病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虫媒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新发虫媒传染病发病原因、新发虫媒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效的控制、预防新发虫媒传染病的发展。

  • 标签: 新发虫媒传染病 微生物 传染病 流行趋势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手足口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全面地总结与分析,并且临床中对这种疾病的诊疗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方法。在对手足口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了文献检索和回顾性研究的方式,通过对这种流行病学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疾病是一种发展历史悠久的全球性传染疾病,这种疾病的好发人群主要针对五岁以下的儿童。在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我限制性,并且疾病在治疗过后的预后情况良好,不会留下其他后遗症,但是这种疾病在发病时还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证,导致幼儿死亡。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只要根据手足口疾病的发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手段进行防治,就能有效地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手足口流行疾病的发病原理,并且就这种疾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不断提升手足口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手足口疾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统计工作对医院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医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卫生统计是医院研究问题、制定计划、总结工作、监督各部门的重要方法,对提高流行病控制水平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流行病作斗争,近年来,对健康统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在控制流行病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卫生统计在流行病控制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控制流行病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信随着人类各方面的融合,以及统计学、医药等多方面的融合,将会逐步取得胜利。

  • 标签: 卫生统计 流行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好发于老年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的变化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带状疱疹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带状疱疹 流行病学 带状疱疹疫苗 皮肤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该地区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特点,为该地区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该地区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共出现2048名传染病病例,回顾分析上述时间段传染病发病的相关资料。结果:2048名患者中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79例,占比18.49%,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为649,占比31.69%。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流行性感冒是本地区主要的传染病,需要积极采取综合预防管理措施,预防本地区相关传染病的发生。结论:研究某地近五年的传染病,研究表示,流行性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概率较高,符合地区流行趋势。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情况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年轻人群梅毒流行特征,并探究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对本地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报告的1250例年轻梅毒病例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梅毒病例的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分布等。结果:2021年报告病例301例,占比24.08%;2022年报告病例412例,占比32.96%;2023年报告病例537例,占比42.96%;可见,本地年轻人群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18:1,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段以20-24岁为主,病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农村,病例职业分布以酒吧工作人员为主。结论:年轻人群梅毒流行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需要疾控中心根据年轻人群梅毒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对其进行干预,才能避免梅毒在年轻人群中的广泛流行

  • 标签: 年轻人群 梅毒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