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本社区的糖尿病前期患者282例,按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1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慢性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即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对,P

  • 标签: 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前期 糖代谢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得应用效果,观察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月至7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患者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各组41例。结果 FTS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输液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三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快速康复 护理 外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入选 60 例乳腺肿块患者,对所有患 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诊断效果。结果:在 60 例乳腺肿块中,检出 28 例良性肿瘤,所占比为 46.67%、 30 例恶性肿瘤, 所占比为50.00%,检出率为 96.67%;误诊 2 例。恶性肿瘤在血流分级中,0 级所占比 6.67%、I 级所占比 30.00%均低于良性肿瘤;fl 级所占比 30.00%、皿级所占比 53.33%均高于良性肿瘤,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良恶性肿瘤 鉴别 效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治疗中,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的疗效情况。方法:合计抽取 84 例样本资料(即:2019.10-2020.10 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数表法分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 4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 6 个月后体重、 BMI 、 FVC 、 FEV1% 的改变情况;随访 1 年,统计治疗前 1 年内和治疗后 1 年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体重、 FVC 、 FEV1% 明显增加,治疗后 1 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 P<0.05 或 <0.01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经济上投入较少,并且能达到较满意效果;是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哮喘患儿采取布地奈德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94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47例,采取常规哮喘治疗;观察组 47例,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97.87%,对照组为 78.72%,差异明显( 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 10.64%,对照组为 14.89%,不具备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对小儿哮喘患儿采取布地奈德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哮喘 布地奈德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分别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胃营养干预,对照两种方法是否有促进患者恢复的临床效果方面情况差异。方法 在本院所有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后进行营养干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一致的情况下选取不同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全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则使用早期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总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营养情况和临床治疗干预之后的恢复情况,评价最终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开展干预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情况更高一些(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成反比,明显要更短一些(P<0.05),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上消化道穿孔术后的老年患者来说,开展治疗干预的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要比全肠外营养的效果更好一些,可以积极促进患者的早期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改善营养状态,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老年 上消化道穿孔 手术治疗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吲达帕胺、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纳入本院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5 月研究时间段内收治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90 例开展对比治疗研究,期间予以对照组(n=45 )培哚普利治疗,, 予以观察组(n=45) 吲达帕胺、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差异。结果:入院 2h 时患者血压、心功能量 化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

  • 标签: 吲达帕胺 培哚普利 高血压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使用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时的价值。方法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12 月,挑选在我 院收治的 71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选择掷骰法分为A 组(n=36 例)、B 组(n=35 例)。A 组实行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B 组依照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AB 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7.2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 血管造影(CTA )与冠状动脉造影(DSA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和符合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 43 例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 CTA 与 DSA 检查,比较患者CTA 与 DS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 DSA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观察 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冠 心病符合率。结果:对 43 例患者共 274 个病变节段进行检测,以DSA 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灵敏度为 88.20%,特异度为 94.69%,准确性为 90.88%, 阳性预测值为 95.95%,阴性预测值为 82.92%; CTA 诊断冠心病符合率为 93.02%, 诊断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符合率为 91.47%,诊断斑块符合率为 95.7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A 血管 造影诊断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狭窄较为准确,是一种无创、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女性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 2018/1?020/1 期间接收的摘取节育器的绝经妇女 120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60 例。其中,对照组选择手术取环,术后抗菌 消炎治疗模式;实验组选择取环前需用米非司酮药物,并于阴道处放置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的取环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取环 率( 86.67%)明显超过对照组

  • 标签: 米非司酮 伍米索前列醇 绝经后取环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手术室体位护理对手术室脑瘤患者长时间手术压疮形成的护理效果及手术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脑瘤手术患者共 97 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将患者依据术中护理意愿分组后,开展回顾性护 理研究。对照组(n=49) 术中行基础护理,观察组(n=48)术中联合体位护理。比较患者手术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手术室体位护理 脑瘤 手术压疮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四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初产妇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学的方式根据产妇分娩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为44例。A组为剖宫产组,B组为分娩组。88例患者在住院之后均进行四维盆底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在应用四维盆底超声的效果。结果 A组(剖宫产组)Green分型中的Ⅱ和Ⅲ型与B组(分娩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症患者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症患者当中抽选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产病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羊水过多发生率(9.09%)、胎膜早破发生率(0.00%)、早产发生率(12.12%)以及剖宫产率(18.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12.12%、33.33%、42.42%),经检验,X2=4.69、4.26、4.23、4.59,P<0.05。结论:产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合并症患者中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的价值。

  • 标签: 产病一体化护理模式 妊娠结局 妊娠合并症
  • 简介:目的:对比和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72例肾囊肿患者行超声介入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聚桂醇组(n=39)和无水乙醇组(n=33)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抽尽囊液,分别注入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39/39)和97.0%(32/33)。治疗过程中,聚桂醇组5例诉轻微胀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显著低于无水乙醇组10例短暂刺激性腹痛和5例持续性腹痛、醉酒样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5%,15/33)(P〈0.05)。术后6个月随访,聚桂醇组治愈率82.1%(32/39),与无水乙醇组治愈率81.8%(27/33)相仿;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径〉8cm肾囊肿的治愈率为56.0%(14/25),显著低于≤8cm肾囊肿的治愈率100%(47/47)(P〈0.05)。结论: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与无水乙醇相仿,其优势是硬化剂可保留在体内,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囊肿大小是影响硬化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超声引导 肾囊肿 聚桂醇 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 D+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IgE 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 2019 年 6 月~2020 年 6 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 82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各 41 例,将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列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D 口服的为观察组,将两组患儿治疗后 1 个月的血清 IgE 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 行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在采用维生素D 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56%,高于对照组的 82.93%,x2=4.9865,P=0.0255;患儿的FEV1(2.23?.59)、FVC(3.33?.54)以及 FEV1%(74.90?.61)均优于对照组的 (1.27±0.56)、(2.12±0.45)、(64.62±3.54),同时血清 IgE 值(12.34

  • 标签: 维生素D 沙丁胺醇 小儿支气管哮喘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区域性局部皮内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后瘤周淋巴结PET/CT成像的差异,评估^18F-FDG在肿瘤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成像效果。方法:构建4T1原位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模型,区域性局部皮内和次日静脉注射^18F-FDG,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对淋巴结摄取^18F-FDG较高者隔日再行瘤周局部皮内注射锝硫胶体(technetiumsulfurcolloid,99mTc-SC)后行小动物SPECT/CT成像。显像完成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局部皮内注射时,有微转移的小鼠瘤周淋巴结摄取^18F-FDG异常增高,ID%/g值为19.2±2.0(n=2),显著高于对照(自身对照时对侧淋巴结;ID%/g值为6.8±0.4)和无转移小鼠(ID%/g值为7.2±0.4)相同位置淋巴结(P〈0.001)。静脉注射时,未发现任何小鼠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ID%/g值为2.5±0.5;P=0.870)。局部皮内注射^99mTc-SC时,可观测到多个腋淋巴结,其中1个瘤周淋巴结与^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位置相吻合。H-E染色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18F-FDG高摄取的淋巴结为发生微转移的淋巴结。结论:区域性局部皮内注射^18F-FDG能定性前哨淋巴结,比静脉注射法早期发现肿瘤微转移淋巴结。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结微转移 皮内注射 静脉注射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