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焦虑抑郁心理、不良反应情况与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CO2为(31.28±3.85)mmHg,低于对照组的(42.73±4.16)mmHg,而PaO2为(96.52±5.03)mmHg,高于对照组的(87.64±4.53)mmHg;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与GC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4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机体血气指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康复进程,获得确切康复效果,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暂停后高质量护理措施对新生儿窒息性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住院的50名新生儿窒息性复苏病人,将其分成25名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预后以及术后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复苏成功率达92%,与常规手术相比,完全不能达到100%。观察组的患者预后生活品质得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护士满意程度显著提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P

  • 标签: 窒息复苏 新生儿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肺复苏干预措施实施阶段开展急诊干预阶段对于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率的影响。方法:样本收录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计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急诊护理干预阶段心肺复苏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心肺复苏干预阶段落实急诊护理阶段措施,能进一步提升急救干预效率,有效优化患者的急救效果与预后生存质量,更好地保证本院医疗行为质量提升(P<0.05);对于急诊就医的患者而言,若是必要的急救干预措施能显著优化机体状态,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心肺复苏干预措施的开展,有效降低了机体抽搐,反应迟钝,胸部不适等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在急诊科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中,开展心肺复苏,干预手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因突发因素导致的心脏停搏现象,有效提高了病情的抢救效率,使得急救护理质量也随之提升(P<0.05);通过对急救干预后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联合开展心肺复苏干预的患者情绪状态更加稳定,在医疗干预阶段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对身体状态影响更小(P<0.05);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析中,在急救护理干预阶段开展心肺复苏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急救效率,促进病情干预质量,优化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均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P<0.05)。讨论:在急诊护理干预阶段,针对心脏骤停、呼吸不畅的患者,在急诊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心肺复苏手术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心率血压状态,促进机体功能有所恢复,有利于后续医疗干预方案的及时开展,使得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得以提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患者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心肺复苏患者74例,接收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分组形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数量为两组,命名为参照组和急诊组,通过针对分组后的心肺复苏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参照组37例为常规护理方式,及急诊组37例为急诊护理干预)。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患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针对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结果发现,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后可以改善病人康复效果。

  • 标签: 急诊护理 满意度 心肺复苏患者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措施在心肺复苏后病人恢复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9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分为普通组和急诊护理组两个组别,其中每组患者人数为95例,普通组患者予以常规性的护理治疗,急诊护理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行急诊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负性情绪以及神经功能的康复情况展开针对性比较。结果:急诊护理组患者在血氧分压数值上要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同时二氧化碳的分压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P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科儿科合作对产房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的影响。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产房新生儿窒息患儿的随机分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苏和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产房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产科儿科合作模式进行窒息复苏和护理,包括妇产科医师与儿科医师的协同工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复苏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房护理模式进行窒息复苏和护理,仅由妇产科医师或助产士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中,窒息复苏和护理时,产科儿科合作能够更快地进行有效的复苏干预和支持,减少窒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科儿科合作对产房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妇产科医师和儿科医师的协同工作,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窒息复苏,并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因此,在产房护理中,应推广和实施产科儿科合作模式,以改善产房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产科儿科合作 产房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的预见性护理。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62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清醒、睁眼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躁动等5项不良反应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神经外科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神经外科 全麻 苏醒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9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心理、生理、环境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效果较为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麻醉复苏室恢复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的预见性护理。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62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清醒、睁眼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躁动等5项不良反应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神经外科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神经外科 全麻 苏醒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肺部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护理,气道护理,早期营养支持,预防DVT。经过我科医生与护士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转出监护室。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索E1类似物,有诱发宫缩、扩张宫颈及溶解黄体的作用,由于宫腔内压力增高,血管收缩,造成低氧,血中HCG及孕酮水平下降,子宫收缩,致使内源性前列腺素产生,进一步兴奋子宫,使之收缩增加,迫使妊娠产物排出,使流产获得成功。应用米索前列醇流产已较多,但其所致过敏性休克报道少见,本院发生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药物流产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 目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 方法:选取 10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行急诊护理措施,比较效果。 结果: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的一组,治疗效果较好,数据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急诊护理措施,能够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措施 效果分析
  • 简介:抑肽酶是外科常用的止血剂,但有致敏作用。本院在2004年8月收治1例因抑肽酶过敏试验致严重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经急救、护理,患者脱险,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抑肽酶 过敏试验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术室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本文探讨了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手术室抢救创伤性休克的体会。

  • 标签: 手术室 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术室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本文探讨了2018年3月~2019年3月手术室抢救创伤性休克的体会。

  • 标签: 手术室 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 :目的:深入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的优势和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全部都是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总数为9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等各方面的数据。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8%,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7.0%,并发症发生率为15.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来说,通过选择合适急诊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保证生命安全,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严重创伤 休克患者 急诊护理 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针对60名创伤性休克的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法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效果、疼痛感评分和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救治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出我院从2019年3月开始,直到2021年3月医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探讨急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至采用急诊护理措施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失败率低于参照组,成功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和比例少于参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说明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急救效率,研究组高于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急诊护理措施进行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可加大应用和推广力度。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个体化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7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液体个体化治疗。观察指患者28天生存率和SOF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28天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OF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SOFA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液体个体化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脓毒症休克患者的28天生存率,降低SOFA评分,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脓毒症休克 液体个体化治疗 SOFA评分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