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创通气系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的机械通气支持,最早应用于慢性肺部疾患。由于其可避免因建立人工气道而带来的诸多并发症,近年来在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介绍了相关领域最新的临床指南。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胸段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腔镇痛对胸部手术围术期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全麻(GA)组和全麻-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GEA)组,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手术1h、手术3h、术后第1天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水平。结果:血糖:GA组在术中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GEA组血糖在术中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恢复基础值,胰岛素:GA组在手术中1h时显著降低(P<0.05),而GEA组在手术中1h、3h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在术中1h有显著差异(P<0.05)。C-肽:GA组在术中没有变化,而术后显著升高(P<0.01)。GEA组在术中1h显著增高并显著高于GA组(P<0.05),术中3h及术后恢复至基础值,胰高血糖素:GA组在术中和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GEA组在术中显著降低(P<0.01),术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胸段硬膜外腔阻滞在手术中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应引起的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合成,有利于改善代谢。术后硬膜外腔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对于应激代谢反应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术中 硬膜外腔阻滞 术后恢复 胸段 全麻 术前
  • 简介: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HHS混合液中海马神经细胞葡萄的代谢状况。方法:将原代培养大白鼠胚胎的海马神经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HHS混合液15min后,测其细胞内[^14C]脱氧葡萄-6-磷酸的含量。结果:暴露于0.05%、0.1%和0.25%HHS混合液15min后,胞内脱氧葡萄-6-磷酸的含量在15min和60min时明显增加(P<0.05),与同一时间的对照值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及至1天和7天后,海马神经细胞内脱氧葡萄-6-磷酸的含量恢复至实验前对照值水平(P>0.05)。结论:海马神经细胞在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15min后,在60min内对葡萄的吸收增加,但至少需1-7天方可恢复到正常的葡萄代谢状态。

  • 标签: 海马神经细胞 脱氧葡萄糖 混合液 暴露 原代培养 HHS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期持续气道内正压能否延长通气安全时限。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CPA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后患者均不进行辅助或控制通气,诱导前2min开始面罩吸入纯氧,CPAP组采用CPAP6cmH2O,C组为0cmH2O。诱导插管,记者通气安全时限(呼吸停止至SpO2降至90%)后再机械通气。记录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SpO2降至90%时(T90)的血压(mmHg),心率(b/m);分别于吸氧2min时(Tx)、SpO2降至90%时(T90)抽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观察胃胀气情况。结果:CPAP组通气安全时限为(561.1±142.3)s,C组为(462.0±136.1)s(P〈0.05)。动脉血气两组吸氧2min时CPAP组PaO2显着高于C组(505.7±73.8vs448.1±79.5mmHg,P〈0.05);两组SpO2降至90%时(T90)的PaCO2CPAP组显着高于C组(67.1±7.5vs61.5±6.8mmHg,P〈0.05)。两组心率,血压统计学上显着差异。两组的胃胀气差异。结论:全麻诱导期应用CPAP,可以延长通气安全时限。

  • 标签: 持续正压通气 无通气安全时限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45%以上,现已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氧疗是临床治疗ARDS的主要措施,是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然而,机体长时间接触高氧容易引起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yperoxia-inducedacutelunginjury,HALI)。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前期研究表明肺泡Ⅱ上皮细胞(typellalveola,epithelialcell,AEC-Ⅱ)凋亡与HAL1、ARDS、COPD等多种肺疾病相关,通过抑制AEC-Ⅱ可有效减轻肺疾病发病程度。目前抗细胞凋亡方法缺乏有效性及特异性。miRNAte:术为解决细胞凋亡提供新思路,研究表明在AEC-Ⅱ凋亡过程中miR-21—5p下调,上调AEC-Ⅱ细胞内表达,可明显降低AEC—Ⅱ凋亡率。因此,研究miR-21抗AEC—Ⅱ凋亡机制可为ARDS等肺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策略。本文将就miR-21抗AEC—Ⅱ凋亡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凋亡 MIR-21 死亡受体通路 线粒体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咪唑安定用于Ⅱ糖尿病下肢手术患者术中镇静时的循环和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0例硬膜外麻醉下肢手术60-76岁患者,ASAⅡ-Ⅲ级,分为Ⅱ糖尿病组(D组,n=20)和非糖尿病组(ND组,n=20),麻醉稳定后均给予咪唑安定0.03mg/kg静脉注射,酌情追加首次量的1/4-1/2,直至患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分。比较镇静前和后的循环和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础值、OAA/S3分即刻、5min、10min时,D组LF、HF、TP均显著低于ND组(P<0.05),而D组LF/HF显著高于ND组(P<0.05);OAA/S3分即刻、5min、10min时,两组的LF、TP、LF/HF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0.01),而HF均无明显变化;OAA/S3分即刻、5min、10min时,D组LF/HF与ND组基础值比较,显著性差异。结论:咪唑安定主要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益于改善糖尿病病人迷走-交感神经的均衡性,是Ⅱ糖尿病病人术中比较安全的镇静用药。

  • 标签: 镇静 患者 咪唑安定 Ⅱ型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LF
  • 简介:目的:经皮穿刺四联微创疗法与常规保守治疗脱垂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50例脱垂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4例患者在DSA引导下病变椎间隙行四种疗法联合治疗作为实验组,其余26例行常规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的随访,比较VAS评分、主观满意度评分、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等。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日常时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联微创疗法治疗脱垂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疼痛缓解程度更强,近期疗效更加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日常生活快等优良。

  • 标签: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联微创疗法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