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骨结合种植体可为冠、修复体、义齿基牙和可摘义龄提供可靠的修复支持。近年来种植体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最近报告了一种发生于骨结合种植体根尖周围区的病变,为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本文的系列病例报告对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治疗进行了描述,这些患病种植体所替代的牙齿都曾有牙髓治疗和根尖手术失败的病史。

  • 标签: 牙髓治疗 根尖手术 失败部位 治疗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牙周疾病是一类高发的口腔疾病,对牙齿健康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口腔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对牙周疾病的诊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规范的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如何无痛治疗使患者满意,成为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无痛治疗 标准化操作 培训班 口腔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分型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分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肿瘤治疗和重建术后患者上颌种植修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27例病人,共植入131枚上颌种植体,25例患者佩戴了上颌种植义齿,12例接受了术前或术后的放射治疗,采用Kaplan-meier的方法评价种植体和修复体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种植体和修复体生存率,对所观察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种植体周围袋深度,菌斑指数,种植体周围出血指数以及吸烟与否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放疗和未接受放疗的患者之间,其种植体和修复体的5年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种植体周围袋深度,菌斑指数,种植体周围出血指数以及吸烟与种植义齿失败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放疗是影响上颌种植修复失败的主要因素,其它因素尚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种植体 上颌 种植义齿 修复体 口腔肿瘤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髁突骨折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髁突骨折采用穿腮腺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查阅病例资料,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骨折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穿腮腺入路 髁突 骨折
  • 简介:外伤造成的前牙牙折很常见.一般情况下.冠折及部分冠根折的病例在根管治疗后做烤瓷冠修复.按口腔修复的传统理论.对大部分根折的病例予拔除断根后义齿修复或种植牙修复治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拔牙.特别是牙冠完好的前牙根折病例。本研究尝试对此类病例进行根管治疗之后以铸造纯钛桩固定.经过3个月至1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前牙根折 保存治疗 钛桩 铸造 根管治疗后 烤瓷冠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患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因牙周病导致个别牙严重错牙合畸形患者19例(患牙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周状况。结果19例患者经牙周-正畸治疗后,有17例达到矫治目标,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R手术可使牙周-正畸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病 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对套筒冠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后基牙的牙周情况进行追踪观察。方法:对15例牙周病患者行缓冲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组织炎症、龈附着水平、牙周袋深度、牙槽骨边缘骨高度、牙周膜宽度和硬骨板的丧失、龋患、基托下组织炎症和颞下颌关节、咀嚼肌适应情况变化。并通过随访问答形式了解患者的主观感觉。结果:对15例牙周病患者进行了缓冲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共制作套筒冠义齿17件,基牙共计73颗,追踪观察时间1-3年。患牙经修复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牙周袋逐渐消失,牙齿松动度逐渐变小,有根分叉病变的牙齿有新的附着形成,X线片显示基牙的牙周膜和骨硬板清晰完整,牙槽骨边缘高度未再见降低,骨密度明显增加,除个别牙齿有牙龈缘的轻微炎症和萎缩外,所有修复体均应用良好。随访问答结果显示,患者对套筒冠义齿修复的效果是满意的。结论:套筒冠义齿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疗效显著、肯定。

  • 标签: 套筒冠义齿 牙周病 牙列缺损 修复治疗
  • 简介:40岁女性患者.右上中切牙拟行种植修复。二期暴露种植体时,发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外形不佳,相邻侧切牙大量牙周附着丧失,行结缔组织移植后也未能重建丧失的牙周附着。本文将详细讨论该病例最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包括种植体植入的位置不准确,没有事先分析可能导致牙周附着丧失的因素,并介绍下一步治疗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展示后续治疗的过程和治疗结果。

  • 标签: 后续治疗 病例报告 种植失败 牙周附着丧失 种植体植入 右上中切牙
  • 简介:目的:介绍经眶周小切口复位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ZMC)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治疗93例ZMC骨折,其中单纯经眶周(眉弓外侧和下睑缘下)小切口复位58例(62%),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35例(38%).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半年.结果:84例(90%)痊愈,面部畸形与眼球功能障碍完全恢复,眶周无明显瘢痕;9例(10%)明显改善.结论:ZMC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同期进行眶底探查与眶底骨缺损重建,对复杂性骨折还需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固定.

  • 标签: 颧骨复合体 颌面部骨折 开放复位 眶周切口
  • 简介:目的初步分析自体移植牙术配合正畸临床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正畸治疗中选择自体牙移植术的适应证以及对移植牙正畸治疗的特点。方法对5例牙移植2月左右后开始正畸治疗的患者,通过移植后牙齿的松动度、牙周袋深度、牙龈形态、边缘龈形态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检查,并摄取数字化根尖片对牙移植后8~24个月的牙移植效果的观察。结果4例患者经移植术后6~18个月的正畸治疗后,移植牙均生长良好,形成接近正常的牙周膜,1例患者的临床效果仍在观察中。结论自体牙移植术的诊断与治疗中,如果选择好适应证并适时配合正畸治疗可提高移植牙的成功率。

  • 标签: 正畸治疗 自体牙移植 矫治力
  • 简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例。对其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一些新的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是除烟酒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头颈癌致病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号传导与鳞癌的发生和转移亦有密切联系。Ⅰ、Ⅱ期头颈癌患者,通过单纯手术或放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以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药物,与调强放疗及不同分割方式联合的同期化放疗方案.是Ⅲ、Ⅳ期晚期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作用于EGFR靶点的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或与放疗联合,均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逐步被广泛接受,提示靶向联合治疗可作为肿瘤手术后新的辅助治疗方法。Ⅲ、Ⅳ期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其联合治疗方案有待统一。

  • 标签: 头颈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乳头瘤病毒 化疗 放疗 同期化放疗
  • 简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倾向的炎性疾病。患者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内疼痛,口腔黏膜苍白僵硬,触摸有条索感,舌运动、张口受限,以致咀嚼、吞咽困难,有的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复杂的发病机制导致该病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主张根据病变发展的阶段,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 标签: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治疗
  • 简介:随着正畸学的发展,正畸治疗造成牙槽骨变化的副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但由于人类牙槽骨形态、高度以及厚度的个体多变性以及活跃的改建能力,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变化无法得到精确预测。与传统影像检查相比,具有高度精确成像能力的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可以准确反应颅颌面解剖结构从而判断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变化。本文从正畸力下牙槽骨的力学反应以及CBCT对牙槽骨改建的精确判断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牙槽骨 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患者的主观疗效.方法对89例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追踪患者的长期耐受性、主观疗效及副作用情况,对长期使用口腔矫治器患者的感觉和行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0%以上患者单纯使用口腔矫治器进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并能每天戴用.其中12.4%的患者使用口腔矫治器达到10年以上.口腔矫治器能够长期有效地改善患者鼾声和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相关症状.其不适副作用较轻,86%副作用能够在患者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消退,不会对患者造成长期影响.经过治疗,OSAHS患者的日常生活、情感、社会交往的影响以及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其他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结论使用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患者耐受性高,长期疗效良好,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问卷调查 疗效
  • 简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尚无根治RAU的特效方法,均以减轻症状为首选。局部治疗发现低能量激光照射对治疗RAU有明显效果,具有抗炎、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和生物刺激效应等一系列作用。目前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用药的方法被国内外共识。

  • 标签: 低能量激光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治疗
  • 简介:磨牙区食物嵌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中以垂直食物嵌塞最常见,占71.1%[1].患者由于有挤压、胀痛等不适症状,急于要求清除和治疗.垂直食物嵌塞,常成为牙周病的病因之一.本文所选45例68颗牙均为磨牙垂直型食物嵌塞,笔者应用贵金属制成嵌体治疗食物嵌塞,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物嵌塞 治疗 磨牙 嵌体 常见 不适症状
  • 简介:阻塞性涎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涎腺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入。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几年来涎腺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阻塞性涎腺疾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 标签: 涎腺镜 阻塞性涎腺炎 涎石症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12例因接受固定正畸治疗而出现牙龈增生的患者纳入牙龈增生组,对照组为12例牙龈健康者.分别于基线时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牙周检查指标、龈下菌斑标本和龈沟液标本,采用实时PCR技术对龈下菌斑内的牙龈卟啉单孢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中间普氏菌(Pi)、齿密螺旋体(Td)和福赛氏类杆菌(Tf)进行定量检测,使用ELISA法测量龈沟液中白介素-1β的含量,比较牙龈增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牙龈增生组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并于4周后重新采样比较牙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基线时,牙龈增生组中龈下菌斑内五种牙周可疑微生物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内白介素-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时,牙龈增生患者的各项牙周检查指标均明显下降,同时Pg、Aa和Td的检出率、细菌数量以及龈沟液内白介素-1β的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Pg、Aa和Td等牙周病原菌和白介素-1β与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龈增生 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