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人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428例乙肝患者,均给予临床乙肝五项检验,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乙肝患者中,乙肝五项均呈现不同阳性,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发生率最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病人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差异显著,不同标志阳性发生率均不同,其中HBsAg阳性发生率最高,需提高注重。

  • 标签: 乙肝 乙肝五项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VIg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分别采用:(1)在母亲怀孕后三个月,每月注射HBVIgG三汉,新生儿注射HBVIgG二次,每次200单位。(2)只给新生儿注射HBVIgG二次每次200单位。(3)婴儿不注射HBVIgG,仅注射乙肝疫苗三针。观察其保护效果。同时观察HBsAg阳性的母亲所产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者。结果三种方案均对阻断母婴传播有效。第一种方案保护率为95.88%,第二种方案保护率为77.39%,第三种方案保护率为63.46%。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度到我院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乙肝表抗阴性儿童 128例,在接种疫苗一个月后,观察统计本组儿童的免疫应答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免疫应答差异及接种疫苗前后的相关抗体水平差异。结果:本组儿童在接种疫苗一个月后的总免疫应答有效率达到了 81.25%( 104/128);其中高免疫应答有效率为 46.09%( 59/128),低免疫应答有效率为 35.16%( 45/128),高免疫应答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免疫应答有效率( P< 0.05)。≤ 2岁儿童的免疫应答有效率显著高于 3-5岁儿童和> 5岁儿童( P< 0.05), 3-5岁儿童显著高于> 5岁儿童( P< 0.05)。接种疫苗前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相关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05);接种疫苗后≤ 2岁儿童的相关抗体水平显著高于 3-5岁儿童和> 5岁儿童( P< 0.05), 3-5岁儿童显著高于> 5岁儿童( P< 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具有极高价值,且年龄越小的儿童接种效果越好。

  • 标签: 乙肝疫苗接种 预防 控制 乙肝感染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研究试验,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为乙肝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0例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种乙肝疫苗后进行了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的12岁以下儿童,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检测报告,分析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结果:接种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总率为79.33%,各年龄组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乙肝疫苗 乙肝表面抗体 检测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临床意义及预防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儿童共147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临床研究。经采集研究纳入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接种结束1月后,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行实验室乙肝免疫应答检验。分析免疫应答检验结果及不同年龄段儿童间免疫应答检验结果差异性。结果:随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年龄增加,疫苗总免疫应答率及高免疫应答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较3~5岁、6~8岁预防接种儿童,3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后高免疫应答率、总免疫应答率优势显著,P<0.05。结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临床乙肝发病风险,且需尽可能在适龄阶段内完成预防接种,确保实现正常免疫应答效果。

  • 标签: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 乙肝感染 免疫应答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临床检验结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125例乙肝患者,时间2017年02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乙肝五项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HbsAg阳性率88.75%,抗HBc阳性率86.25%,抗HBe阳性率最低80.00%;针对不同年龄段乙肝五项检验阳性分布,发现35-40岁,41-50岁区间的患者占比数量较高。结论:对乙肝患者采用乙肝五项检查,能够对患者阳性情况进行判定,同时结合患者实际年龄能够对患者疾病治疗起的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乙肝 乙肝五项 临床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对儿童乙肝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我县接收的乙肝疫苗接种儿童20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儿童都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分析接种前后儿童的免疫应答率(高免疫应答、低免疫应答、无免疫应答、有效率)、抗体水平变化(A1、A3、B)。结果:接种后儿童免疫应答有效率与抗体水平均比接种前明显较高(P

  • 标签: 乙肝疫苗接种 乙肝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孕妇产前管理对乙肝母婴阻断的重要性。方法:对昆山蓬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月建档行孕期保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0例进行产前管理,随访观察乙肝孕妇确诊时机、转诊情况、孕期治疗情况、新生儿出生宫内感染情况、乙肝母婴阻断率。结果:100例乙肝孕妇中有10例为孕前确诊,共计84例乙肝孕妇转诊至上级产科高危妊娠门诊行孕期保健,16例孕妇在社区卫生中心完成产前孕期保健检查、观察就随访。总计发生宫内感染率为5%,母婴阻断率为95%,84例转诊乙肝孕妇生出新生儿后4例新生儿阳性,阳性率为4.76%,16例在社区服务中心观察随访的孕妇生出的新生儿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6.25%,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期保健管理的新生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新生儿感染中1例为孕妇未接受治疗者,4例为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结论 社区卫生中心对辖区内孕妇进行母婴传染性疾病筛查,及早发现乙肝孕妇,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管理,符合转诊条件者即转诊至高危门诊接受治疗,不符合转诊者严密观察,确保乙肝母婴阻断率,对提高母婴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社区卫生中心 乙肝孕期产前管理 乙肝母婴阻断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按母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将所产婴儿分为阳性组(双阳、单阳)和阴性组,按0-1-6免疫程序全程接种10µg重组乙肝疫苗,其中,阳性组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首针接种后7个月和12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2.0ml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阴性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未发现感染现象,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282.38和73.72IU/L;阳性组实施母婴阻断后,其中,单阳组感染率为1.12%,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129.57和57.77IU/L;双阳组感染率为5.56%,7月、12月GMC分别为40.18和32.71IU/L;首针疫苗接种后7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92.98%(225/242)、86.52%(77/89)和72.22%(26/36);首针疫苗接种后12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83.54%(198/237)、80.49%(66/82)和77.14%(27/35)。阳性组母婴阻断保护率为97.33%,其中双阳组阻断保护率93.82%,单阳组阻断保护率98.76%,两组间阻断保护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组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具有良好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同月龄和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一定关系,在全程接种后的1~2个月后应检测乙肝“两对半”,若为无应答现象,应全程再接种乙肝疫苗。

  • 标签: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母婴阻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几种和乙组,分别采用乙肝疫苗处理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处理,处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分析,乙组的比例低,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研究中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处理后,能减少感染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HBsAg阳性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观察组自孕28w开始注射HBIG联合HBVac进行治疗,对照组未进行免疫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0.00%、27.50%及57.50%,观察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50%、2.50%及85.00%,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能够有效地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且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慢性乙肝 垂直传播
  • 简介:1使用时间、地点2012年8月17日于包头市美岱召奶联社开始使用康星药业扶正解毒散。至2012年9月5日结束,连续使用了20天的时间。

  • 标签: 解毒 扶正 药业 奶牛 河南省 包头市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针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开展治疗时,将扶正化瘀胶囊以及异甘草酸镁联合进行运用,分析这种治疗方法为其自身肝功能等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62例病例,所有病例确诊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收治开始时间为2018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2月,随机均分,各31例,异甘草酸镁用于A组,扶正化瘀胶囊以及异甘草酸镁用于B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  结果 B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开展治疗时,将扶正化瘀胶囊以及异甘草酸镁联合进行运用,可以使患者肝功能等指标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 扶正化瘀胶囊 异甘草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针对来该医院注射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合并乙肝疫苗的84例婴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做总结性研讨,讨论接种后的成果是否理想。方法现将84例研讨对象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依据所采用诊疗方式划分为三组。参照A组,参照B组以及研讨组。每组分别为28例成员。参照A组新生儿降生后按0、1、6月仅接种乙肝疫苗。剂量每次一针,10微克。参照B组新生儿降生后,既不接种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同时也不接种乙肝疫苗。研讨组在新生儿降生24小时内接种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100IU后,同时在在0、1、6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一次,剂量每次10微克。对比三组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参照B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抗乙肝病毒携带率与参照A组、研讨组携带率更高。同时研讨组携带率更小于参照A队。参照A组副反应发生情况总比例7.14%,包括低热1例,皮疹1例,共2例。参照B组由于没有进行任何接种措施,因此未出现任何副反应发生情况。研讨队副反应发生情况总比例为3.57%。参照A组、参照B组以及研讨队的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差距较弱,(P<0.05)。结论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具有显著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效果,并且不会给婴儿机体造成损害,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 标签: 垂直传播 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