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极低出生体重的喂养和照料一直是新生护理研究的热点和临床挑战,极低的营养状况是极低出生体重的根本问题,直接影响着极低出生体重的生存. 出生和此后的生活质量。 出生体重极低的婴儿能量储存,但生长发育较快,需要更多的能量,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一矛盾,营养因素越来越受到新生保健专业人士的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喂养不耐受的护理研究现状。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 伴随超低出生体重的不断增加,其生命质量广受人们的关注。较多的超低出生体重检查、转科以及治疗均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其在转运期间较容易产生体温、意外脱管、循环以及呼吸系统等不良事件产生,从而危及患儿的生命。为此,对超低出生体重做好安全转运护理尤为重要义。本文对超低出生体重安全转运护理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确保患儿在转运期间的安全性。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安全转运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不同生长状态对超未成熟(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临床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病例资料进行非干预性前瞻性研究,根据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A组(出生胎龄<28周且出生体重<1 000 g)、B组(出生胎龄<28周但出生体重≥1 000 g)和C组(出生胎龄≥28周但出生体重<1 000 g),比较3组患儿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2 392例患儿纳入分析,出生胎龄(27.7±1.9)周(22~36周),出生体重(919±158) g(300 ~1 750 g);其中A组948例(39.6%),B组571例(23.9%),C组873例(36.5%)。A组存活率[49.5%(469/948)]低于B组[68.0%(388/571)]和C组[67.4%(588/873)](P<0.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高于B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低于B组,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高于C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低于C组;B组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生长状态影响EPI和ELBWI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对存活率的影响具有同等重要性,而出生胎龄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的影响较出生体重更大。

  • 标签: 婴儿,早产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超未成熟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产出生体重早期教育的介入对其智能发育的重要性。方法将98例出生体重(1500~2450g)早产儿(胎龄<36+6周)分为早教组(A组,52例)和对照组(B组,46例),并选择同期正常足月儿为正常对照组(C组,45例),其中A组接受早教介入,而B组和C组接受常规儿童保健,不参与早期教育。3个组均在1周岁、2周岁及3周岁时接受Gesell发育量测试。结果早产出生体重早期教育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而与正常足月儿对照组各能区的发育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教育的介入能有效地促进早产出生体重的智能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 早期教育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正气通压(CPAP)和固尔苏联合应用在早产儿、出生体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52例早产儿、出生体重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2天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1%,大于对照组的69.23%,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PaO2和PaO2/FiO2显著大于对照组,PaCO2显著小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AP和固尔苏联合应用于治疗早产儿、出生体重的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PAP 固尔苏 早产儿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出生体重(LBWI)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对围术期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7例出生体重先心病手术患儿,出生体重1225~2500g,平均(2109.1±399.29)g;孕30.3~42.2周,平均(36.5±2.81)周。手术时日龄为8~79d,平均(28.4±18.39)d,手术日体重1628~3205g,平均(2369.7±413.50)g。其中早产儿1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体外循环时间30~160min,平均(90.6±42.8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125min,平均(53.5±28.55)min。术后持续机械通气,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11例延迟关胸。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23.5%。结论:LBWI先心病应早期手术治疗,良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 标签: 婴儿 低出生体重 先天性心脏病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发现红霉素对胃肠道有促进动力的作用,能较明显的改善新生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出生体重静脉用小剂量红霉素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本科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60例患有喂养不耐受的出生体重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没有先天性胃肠道畸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早产儿较对照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同时治疗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增加较快(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喂养可通过食物刺激胃肠道激素和肽类的分泌,促进胃肠动力的成熟,有助于改善出生体重喂养不耐受。

  • 标签: 红霉素 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使用脐静脉置管(UVC)对于早产出生体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在2021.5-2022.5收治的60例早产出生体重按随机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30,其中实验组采用UVC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支持治疗,比较两组营养指标、住院天数、体质量恢复时间、头围增长和体质量增长。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体重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出生并收治我科治疗的100例胎龄<37周且体重<2500g的新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儿均接受同一种配方奶喂养,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及喂养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及喂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每日的体重及每日增长体重。结果经相同时间喂养后,两组患儿的体重均有所增长,实验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平均日增长体重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产体重的胃肠功能,促进患儿的营养吸收及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 低体重儿 综合护理干预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对其进行随访,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每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出院后6-12个月内,每隔2-3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之后每隔6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期间对其身长、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对其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所改善。结论:新生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随访门诊 极低出生体重儿 智能发育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对其进行随访,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每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出院后6-12个月内,每隔2-3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之后每隔6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期间对其身长、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对其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所改善。结论:新生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随访门诊 极低出生体重儿 智能发育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出生体重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66例体重的资料,分析病例变化特点,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治愈出院65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实施有效的护理及对症护理是提高低体重成活率的关键。

  • 标签: 低体重儿 喂养 保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重早产患儿手术治疗中,实施优质麻醉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早产体重19例,其中低于1.5kg患儿5例。采用胃肠减压、麻醉诱导、呼吸参数设定、液体管理、温度控制麻醉监测等麻醉管理措施,监测早产儿的预后情况。结果:19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有6例患儿术中使用多巴胺维持循环稳定。术毕患儿血气分析正常,生命体征平稳。除3例带管入室的患儿继续带管回nicu外,9例患儿因反复出现呼吸暂停而带管回新生儿科。结论:我院早产体重麻醉方案主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腹部手术辅助骶管阻滞麻醉,患儿术后体征稳定,且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低体重 麻醉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产房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delivery room,DR-CPR)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近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并筛选所有需要DR-CPR的VLBWI/ELBWI近远期结局的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0月26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Egger's检验,并绘制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79 099例VLBWI/ELBWI,需DR-CPR组5 661例,不需DR-CPR组73 4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需DR-CPR组相比,需DR-CPR组死亡(RR=2.30,95%CI 1.89~2.82,P<0.05)、3~4级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RR=1.92,95%CI 1.56~2.36,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R=1.18,95%CI 1.04~1.33,P<0.05)、神经发育损害(RR=1.25,95%CI 1.14~1.38,P<0.05)的发生率增加;两组2期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RR=1.31,95%CI 0.96~1.79,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ELBWI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结果一致。结论需要DR-CPR的VLBWI/ELBWI死亡、3/4级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神经发育损害的风险更高。

  • 标签: 心肺复苏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肺出血的危险因素,为肺出血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 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的临床资料。以诊断肺出血的86例为肺出血组,同期住院无肺出血的20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存活率、并发症及血小板参数的差异,对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出血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65.1%(56/86)和90.1%(182/202),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肺出血组(χ2=26.241,P<0.01)。两组病例前3天液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6、1.811、1.840,P=0.350、0.073、0.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OR=2.304,95%CI:0.213~1.564,P=0.0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OR=3.143,95%CI:0.061~2.521,P=0.028)、血小板计数(OR=0.991,95%CI:-0.015~-0.005,P=0.001)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降低(OR=0.337,95%CI:-1.657~-0.739,P=0.001)是肺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降低与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肺出血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监测及治疗,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肺出血。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肺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术(PICC)堵管的集束化护理。方法60例PICC置管极低出生体重,对照组30例,干预组30例。比较集束化护理策略前后PICC堵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前PICC堵管率为10%,集束化护理后未发生PICC堵管。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减少PICC堵管的发生。

  • 标签: 堵管 PICC 极低出生体重儿 集束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