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诊救治模式护理干预在急诊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在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诊心绞痛患者, 7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为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期间,通过单双号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急诊内科护理(对照组)与急诊救治模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静脉通道开放用时、停留于急救室时间、入院 10分钟后 FPS-R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AS评分与 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其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通道开放用时、停留于急救室时间短于对照组,入院 10分钟后 FPS-R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 P< 0.05。 结论:急诊救治模式护理干预在急诊心绞痛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心绞痛 急诊救治模式 护理干预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方法及观察其急救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5月-2018年2月入住我院并将医生确诊为重型颅脑外伤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53例采用我院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治疗措施(观察组),23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照组)。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比较,观察组TT、PT、APTT、INR疏浚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PLT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改进后的急救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防治患者颅内出血的出现。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急救治疗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对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3-2018.2收治的120例心肌梗塞患者,根据不同救治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对照组患者直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未接受研究组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塞患者应用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可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诊护理 心肌梗塞 救治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于2017年01月—12月间收治,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行急诊护理流程。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医疗纠纷率、救治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救治成功率,减少救治时间以及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其急救治疗方式划入常规组与实验组(n=47)。常规组实施院内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入院前由120医生实施急救治疗后入院实施持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4.25%,常规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4.89%,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心梗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救治总时间数值均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院前急救治疗 心梗消失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中心和上级医院急诊科救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的救治措施,观察组40例,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分析抢救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救治时,采取院前急救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能够获得更好的救治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救治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院前急救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折患者急诊救治护理干预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多发性骨折患者,共计100例,2016年9月~2017年9月是研究时间阶段,所有患者均予以急诊救治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和分析术前准备时间、护送交接时间、护理后的护理有效率。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与护理前相比更高,统计学处理后发现有显著差异形成,P<0.05;且护理后的护理有效率数据较高,术前准备时间、护送交接时间较短。结论予以急诊救治护理干预多发性骨折患者,能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易于接受该种护理模式。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急诊救治护理 应用价值 护理满意率
  • 简介:目的探讨转诊安全性评估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12月通过系统的转诊评估后由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医院转诊来我院的51例急诊高血压性脑出血(评估组)的救治情况,并与2014年1月到12月陈仓医院未经系统评估转诊来的63例急诊高血压性脑出血(传统组)的救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评估组病死率(3.92%,2/51)和出血增加发生率(1.96%,1/51)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分别为20.63%(13/63)、14.29%(9/63);P<0.05]。结论转诊前进行科学的安全性评估,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死率。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转诊 安全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名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入院后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急救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例数为13.33%,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更短,恢复良好率和中度残疾率更高,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率、死亡率更低,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利于提升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多发伤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层医院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并实施救治的3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16例,观察组19例。根据对照组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救治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西药(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94.74%vs62.50%),且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10±0.21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2.94±0.87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6%vs31.25%),且P<0.05;。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救治措施并联合西药纳洛酮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继而帮助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救治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在重症医学科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治疗,其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呼吸机应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机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道护理干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实验组应用气道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护理干预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治愈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治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结论气道护理干预方法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升临床治愈率,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呼吸衰竭 急诊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给予整体护理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148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整体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74例患者。整体组实施整体护理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并对比整体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结果整体组的护理满意度68例(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56例(75.68%),整体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5例(6.76%)显著低于对照组19例(25.6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采取整体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整体护理 严重创伤患者 急诊救治
  • 简介:目的探讨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护理配合救治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62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干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时间、护理满意指数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经流程改进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抢救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评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抢救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配合 急危重症患者 抢救流程 手术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急诊救治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血压手术治疗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同时了解急诊救治的方法。结果120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预后良好(59.17%),49例患者预后不良(40.83%),对比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者的相关指标差异,可知血糖、血小板计数、伤后时间、休克、胸腹部损伤、基础疾病、GCS评分、ISS评分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对比差异(P<0.05)。结论综合分析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因素,给予其针对性的急诊救治,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 预后 急诊救治 探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