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工挖桩在无法采用爆破成施工时,采用水磨钻法成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对基础持力层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了成效率。结合茅台王子酒制酒技改工程施工实例,对人工挖桩水磨钻法成施工进行技术探讨,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积累经验。

  • 标签: 水磨钻法 人工挖孔桩 成孔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向着山区发展。目前,本项目为山西垣曲至河南渑池高速公路河南段TJ-4标,人工挖桩与冲击钻孔桩这两种施工工艺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施工工艺、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结合山区地势、环境等多种因素对人工挖桩和冲击钻孔桩进行比较,分析各自优势和劣势。

  • 标签: 人工挖孔桩 冲击钻孔桩 优势劣势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冲击地压煤矿卸压技术,探讨了其原理和分类,并重点阐述了该技术在冲击地压煤矿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优化改进,同时分析了该技术的技术难点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为冲击地压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冲地地压 卸压孔封孔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口腔科2004年5月至2013年11月采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套筒冠义齿的常见问题,并探讨处理对策。结果34例患者发生牙面折裂或磨损2例、内冠脱落3例、基牙松动脱落1例、基牙折断1例、烤塑冠表面着色5例、牙龈萎缩、牙龈炎4例、基牙疼痛2例。结论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用于治疗牙列缺失效果较好,使用期间应针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的使用寿命。

  • 标签: 圆锥形套筒冠 义齿修复 常见问题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诊断37双生牙1例,并对其鉴别诊断、发生机制及CBCT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口腔医院2019年3月就诊的1例患者根据口腔临床检查、CBCT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对多生牙尖、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等几种牙齿形态异常疾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CBCT检查见下颌牙列牙齿数目正常,37 牙根周围存在大面积低密度透射区;三维重建后见疑似多生牙与37牙根相融合;矢状面显示疑似多生牙位于37颊侧;轴向位置显示髓室底可见有三个明显的根管口;两者的牙本质是连通的;该疑似多生牙内有独立的牙髓腔,有清晰的根管,且在根中段与37远中根管融合成一个根管,矢状面显示呈“Y”型。CBCT显示37牙是一个融合根。结合口腔临床检查,确诊为左下颌第二磨牙双生牙。结论CBCT是口腔疾病辅助检查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诊断牙齿形态异常上有显著的优势,可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 标签: 牙畸形 磨牙,第二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像,三维 双生牙 融合牙 牙根尖 形态发生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eksell Icon型伽玛刀锥形束CT的常规质量控制结果,评估其长期稳定性。方法使用QA TOOL plus验证锥形束CT精度;扫描Catphan 503模体,分析图像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比和均匀性。结果锥形束CT图像体积的最大偏差为0.09~0.17 mm,均通过精度测试;预设的CT剂量指数2.5和6.3 mGy扫描模式下,空间分辨率很稳定,分别为7和8 lp/cm;对比度-噪声比和均匀性均符合参考要求。结论12个月的Leksell Icon型伽玛刀锥形束CT的常规质量控制比较稳定。锥形束CT的质量控制除了参考厂商的调试基线值外,针对伽玛刀统一的分析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伽玛刀 锥形束CT 质量控制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形束CT在宫颈癌自适应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95例初治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宫颈癌患者的CT扫描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两个组别,分别为其提供常规CT扫描和锥形束CT扫描,观察患者的放射毒性反应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的0级发生率57.14%、I级发生率36.73%,对照组患者的0级发生率56.21%、I级发生率2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急性肠道反应的0级发生率61.22%、I级发生率24.89%,对照组患者的0级发生率56.21%、I级发生率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4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形束C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在宫颈癌患者的自适应放疗中推广。

  • 标签: 锥形束CT 宫颈癌 自适应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采用锥形束CT引导调强放射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05月~2020年06月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均实施锥形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断治疗老年钙化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老年患者的108个钙化根管作为研究对象,均因传统根管治疗不能成功疏通根管,应用CBCT技术检查判断根管口的位置,根管走向及位置,再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去除髓腔内及根管内钙化组织,探查并疏通根管,统计根管疏通成功率。结果:108个钙化根管中,95个根管成功疏通,成功率87.9%,根颈1/3钙化根管疏通率98.5%,根中1/3钙化根管疏通率80.0%,根尖1/3钙化根管疏通率53.8%。结论:锥形束CT与显微超声技术联合使用,对疏通钙化根管具有明显效果,为老年钙化根管提供了有效的诊治方法。

  • 标签: 锥形束CT 显微超声技术 老年 钙化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予以LEEP刀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慢性宫颈炎患者86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实验组予以LEEP刀宫颈锥形切除术(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微波治疗(43例),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为(86.1±1.1)分、心理功能为(85.1±0.4)分、人际关系为(87.4±0.4)分、社会功能为(86.4±0.4)分;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LEEP刀 宫颈锥形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用锥形束CT测量比较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牙冠唇面角及Collum角(冠根角的补角),为正畸前牙转矩恰当表达及牙槽骨开裂、骨开窗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从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口腔科并拍摄CBCT影像患者筛出200例,男66例,女134例,年龄18~40岁,平均26.7岁。将影像数据导入Invivo5.4软件,使用牙弓断面视图功能获取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的正中唇舌向截面,导入Auto CAD 2007软件分别测量牙冠长轴根方延长线与牙根长轴的夹角(Collum角),过牙冠唇面中心点的唇面切线与牙冠长轴的夹角(唇面角),对两测量指标分别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比较不同牙位间大小差异,对同一牙齿两测量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和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Collum角(唇面角)分别为0.17°±5.11°(15.50°±2.91°),-5.67°±5.74°(15.52°±3.50°),-5.56°±4.67°(20.07°±3.66°),-3.97°±4.49°(14.40°±3.20°),-6.50°±4.03°(14.76°±3.25°),-3.70°±4.91°(18.27°±3.07°)。Collum角正值显示牙根长轴相对于牙冠长轴明显舍侧偏斜,负值显示牙根长轴相对于牙冠长轴明显唇侧偏斜。上下颌尖牙唇面角显著大于同牙弓内中切牙(P<0.001)及侧切牙(P<0.001),而中切牙和侧切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上颌中切牙外,同一前牙Collum角与唇面角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冠根成角有较大差异;牙根长轴的舌侧偏斜越明显,牙冠唇面曲度也越大,此时牙齿的转矩表达更多变,在正畸术前评估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牙齿 前牙 冠根形态 Collum角 唇面角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探测C臂锥形束CT对颅内血肿的定量检测能力。方法于小气球内装对比剂与水的混合物模拟颅内血肿,并按体积分为9组,每组分别接受3次MSCT和3次C臂锥形束CT扫描,将两种成像技术所得图像进行MPR,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体积测量软件对每组测量3次,计算与真实体积的偏差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形态规则的血肿,C臂锥形束CT测量血肿体积的准确率较高,与实际血肿体积和MSC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形态不规则的血肿,在测量〈30ml或〉60ml的血肿体积时,C臂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存在误差(P〈0.05);测量体积为30-60ml血肿时,C臂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基本一致(P〉0.05);MSCT测量体积准确率明显高于C臂锥形束CT(P〈0.05)。结论合理选择C臂锥形束CT颅内血肿定量检测范围,在介入诊治中有效监测颅内出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脑出血 血肿
  • 简介:牙缺失是口腔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口腔种植义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已成为牙缺失的主要修复治疗方式之一。然而,伴随着口腔种植的广泛开展,出现了一些神经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甚至出现在曾被认为较安全的区域—下颌骨前部。因此,种植术前获取精确的解剖信息是必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的进步,锥形束CT可以实现口腔精细结构的三维重建。本文就锥形束CT在种植术前对下牙槽神经前袢诊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种植 下牙槽神经前袢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在髋关节翻修股骨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使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行髋翻修的61例患者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7)岁。根据骨盆平片及患髋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5.6±2.2)年。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和假体松动发生。1例术后2周脱位,经手法复位后未复发。1例术后2年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骨折内固定处理。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t=10.5505,P =0.000)、3个月(t=12.6154,P <0.05)和6个月(t=16.6196,P <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t=14.1128,P <0.05;术后3个月t=30.0689,P <0.05;术后6个月t=59.9639,P <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45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2%。末次随访时股骨柄假体的位置无明显改变,中心固定有58髋(95.1%),柄-髓腔匹配优良率100%。所有病例均出现股骨近端骨重塑,其中Ⅰ度56髋,Ⅱ度5髋。结论在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2 、Vancouver B3)和股骨近端骨缺损(Parprosky Ⅱ、Parprosky Ⅲ)病例中,采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假体行股骨侧翻修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骨长入良好等特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假体和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了40例接受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入组时间跨足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采用电子射野影像仪图片引导治疗,20例)和观察组(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治疗,同样20例),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有效率显著提高,而且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降低,这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对胸部肿瘤患者施以锥形束CT图像引导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备广泛推广应用的潜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利用宫颈锥切术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同时对所出现对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同时使用阴道镜进行活检,病理结果确诊为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148例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利用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进行治疗是118例患者,另外30例患者是利用的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的。最后将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在手术后HPV阳性的消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48例患者利用LEEP治疗的患者中术后病理结果与手术前采用阴道镜活检结果相同的有80例(67.8%),与手术前阴道镜CIN级别相比,术后病理结果CIN级别升高的有16例(13.6%),CIN级别下降的有22例(18.6%);而在CKC组中,与术前活检结果相比较,分别是21例(70%)、1例(3.3%)、8例(26.7%)。在患者治愈率结果上面,LEEP 组、CKC 组分别是94.1% ( 111 /118) 、93.3% ( 28 /30)。在手术前是高危性HPV的患者有114例,在手术后三个月进行复查有98例患者转阴,有16例患者在手术后还是阳性,对他们进行随访,没有出现病变。结论: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与治疗都有其应用价值,能够消除病灶,解决宫颈HPV感染,得到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宫颈锥切术 宫颈内瘤变 HPV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锥形束CT技术对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通过锥形束CT检查以及传统X线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锥形束CT检查的准确率为100.0%(60/60),传统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为60.0%(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应用锥形束CT检查,可以有效提升检查准确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锥形束CT技术 传统X线片技术 口腔内科疾病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束CT在颌骨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于我院治疗颌骨囊性病变并进行锥形束CT的6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参与研究患者当中包括45例含牙囊肿病人;出现根尖周囊肿、鼻腭囊肿分别为6例、9例;剩余病人出现了源性角化囊性瘤病人。结果:通过为病人使用锥形束CT,分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可以将病人的病灶充分显示,有利于医生的诊断,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研究。结论:对于出现颌骨囊性病变的病人使用锥形束CT,效果优异,诊断可靠。

  • 标签: 锥形束CT 颌骨囊性病变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锥形束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选择40例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本次研究对象的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分组遵循入院顺序,患者被平均分为对照组(电子射野影像仪图片引导治疗,20例)和实验组(锥形束CT图像引导治疗,同20例),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实验组显著更高,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比,实验组评分显著更低,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胸部肿瘤患者形束CT图像引导治疗,提高了放射治疗的有效性,缓解了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安全性较高,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诊的120例,口腔内科患者。按照回顾式资料分析方式,将X线检查患者记为对照组,锥形束CBCT检查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根管再治疗发生疼痛的准确率,以及两组患者根尖周炎检测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根管在治疗发生疼痛的判断准确率为100%,相比较之下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12%。观察组对根尖周炎发生的判断准确率为100%,相比较之下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8%,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可以提升对根管再治疗,发生疼痛的判断准确率,也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根尖周炎发生进行准确判断,相比较于传统成像具有更多优势。

  • 标签: 锥形束CT 口腔内科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