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有效性和年成本-效果。方法①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60例ECPR的资料,以出院存活/院内死亡、初始可电击/非可电击心律分组,比较年龄、性别、OHCA/IHCA(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初始心律、存活率、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时间、死亡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②对存活者进行1年随访,以ECPR治疗总费用作为成本、1年存活率作为预后效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54例成人ECPR患者纳入分析,出院存活17人(31.5%),其中15人(88.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且1年随访存活。中位ECMO时间5(IQR 1~8)d、死亡时间4(IQR 1~9)d、住院时间10(IQR 3~18)d、总费用209 122(IQR 121 431~303 822)RMB、日费用23 587(IQR 13 439~38 217)RMB。出院存活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比例显著高于院内死亡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非可电击心律组,且治疗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PR属于资源密集型治疗,总费用约20万元,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患者ECPR有效性及年成本-效果显著。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 有效性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0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ECPR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CPR资料及ECPR启动前实验室检验。结果共纳入ECPR患者78例,男性51例,女性27例,存活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死亡组(P=0.017)。同时存活组患者SAVE(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1.57±4.15)vs. (-9.36±5.36), P<0.001]。存活组中旁观者心肺复苏比例高于死亡组(P=0.014)。存活组ECPR启动前存活组血清AST、ALT、C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心肺复苏(OR=0.114,95% CI: 0.015~0.867, P=0.036)和SAVE评分(OR=0.625,95% CI: 0.479~0.815, P=0.001)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中心资料显示ECPR是救治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旁观者心肺复苏、SAVE评分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 呼吸心搏骤停 SAVE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心源性休克 容量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n=37)和存活组(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结果:血小板输注量(OR=2.506,95% CI:1.142~5.499,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OR=6.881,95%CI:1.615~29.316,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输注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结论血小板输注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血小板 心肌炎 预后 输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支持感在男护士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2月选择山东省2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766名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766名男护士组织支持感总分为(44.05 ± 9.31)分,条目均分为(3.38 ± 0.72)分,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6.19 ± 5.65)分,条目均分为(2.62 ± 0.57)分。766名男护士组织支持感在神经质、开放性2种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分别为21.71%、10.19%,组织支持感在宜人性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感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766名男护士的组织支持感和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且组织支持感在男护士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人格特质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给予男护士更多的组织支持来改变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而提高男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 标签: 男护士 人格特质 组织支持感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lymphocyte ratio, CLR)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及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AP组患者与非SAP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P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评估CLR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47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LR中位数为3.69×10-9,81例(16.9%)发生SAP。高CLR水平组SAP发生率显著高于低CLR水平组(26.7%对7.1%;P=0.001)。单变量分析显示,SAP组与非SAP组年龄、心房颤动、吞咽困难、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卒中病因学分型、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C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CLR可作为SAP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3.472,95%置信区间1.431~14.706;P=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CLR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35(95%置信区间0.693~0.774;P<0.001)。最佳截断值为6.14×10-9,此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1%和72.6%。结论基线CLR较高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AP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肺炎 C反应蛋白 淋巴细胞计数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试验预期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道不适的影响。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07例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3例,女32例,男21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年龄(58.85±3.12)岁,采用普通面罩式雾化器吸氧方式;观察组54例,女30例,男24例;年龄范围为49~66岁,年龄(59.01±3.15)岁,给予HHFNC。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水平、呼吸道不适症状、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为(90.26±6.62)mmHg(1 mmHg=0.133 kPa)、氧合指数为(312.24±12.52)mmHg,较对照组[分别为(86.28±6.98)mmHg、(280.24±15.28)mmHg]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3.26±1.26)mmHg,较对照组[(34.25±1.98)mmHg]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24 h、48 h后口腔鼻腔干燥评分为(4.25±1.23)分、(2.26±0.62)分,咽喉疼痛评分为(5.33±0.26)分、(2.26±0.32)分,较对照组[分别为(5.36±1.21)分、(3.28±0.98)分,(6.29±0.29)分、(3.25±0.38)分]低,Kolcaba舒适状况评分为(60.25±6.36)分、(82.65±3.26)分,较对照组[分别为(56.02±6.28)分、(75.25±2.98)分]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26%(5/54)、二次插管发生率7.41%(4/54),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4.53%(13/53)、22.64%(12/53)]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HHFNC可调节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血气水平,改善呼吸道不适症状,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 血气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体外循环(CPB)大鼠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进行体外循环2 h。治疗组体外循环后经尾静脉注射腺苷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 3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治疗3 d后,测定各组大鼠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表达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分析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评价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采用TUNEL染色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比例;采用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内质网应激(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水平。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大鼠外周血LDH和CK-MB水平[(410.58±25.22)、(9.44±2.71) 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812.39±30.91)、(16.23±3.9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8、4.271,P<0.05)。治疗组大鼠外周血MDA水平[(8.31±1.79) 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13.48±2.1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4,P<0.05)。治疗组大鼠外周血SOD活性[(172.12±19.37) U/mg]明显高于模型组[(120.32±15.33)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P<0.05)。治疗组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106.81±12.89)、(71.56±7.36) pg/g]明显低于模型组[(186.38±18.93)、(109.49±11.43) p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8、5.381,P<0.05)。治疗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9.32±2.36)%]明显低于模型组[(18.54±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7,P<0.05)。治疗组大鼠心肌细胞GRP78、CHOP和Caspase-12表达水平(0.71±0.11、0.78±0.13、0.62±0.10)明显低于模型组(1.03±0.13、1.24±0.12、0.9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3.012、2.895,P<0.05)。结论腺苷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可显著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降低心肌细胞凋亡,进而保护心肌细胞功能。

  • 标签: 腺苷A2a受体激动剂 CGS21680 体外循环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东省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饮食及血糖管理状况,评价结构化教育对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血糖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从参与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登记的成人T1DM患者中,纳入120例截至2019年12月已完整连续随访满5年的患者进行调查。对纳入患者进行最近3个月的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FFQ数据以获得患者饮食情况,并和《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推荐量进行比较,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水平。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χ²检验比较各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合格问卷114份,合格应答率为95%(114/120)。每日碳水化合物仅43.9%(50/114)的患者达到了指南推荐的水平,50.9%(58/114)的患者过量摄入脂肪,52.6%(60/114)的患者过量摄入蛋白质。患者膳食纤维的的摄入量为11.33(7.23,15.22)g,远远低于25~30 g的推荐量,达到指南推荐摄入量的患者仅有7.9%(9/114);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量均明显低于推荐水平,达到推荐水平的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下。与GTT登记时结果相比,随访满5年的HbA1c值[分别为(8.87±2.33)%和(7.12±1.06)%]、血糖过高患者比例[分别为32.40%(36/111)和2.63%(3/114)]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达标率[分别为23.42%(26/111)和51.75%(59/114)]、坚持每日自我血糖监测≥4次[分别为27.03%(30/111)和65.80%(75/114)]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前广东省成人T1DM患者饮食质量低。低脂、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应该作为T1DM患者健康饮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T1DM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结构化教育可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 标签: 糖尿病,1型 饮食摄入 饮食模式 结构化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轴锁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了我科近2年来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患者85例,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根据AOFAS踝关节-后足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平均得分为91.4分(73-94分),优良率为95.1%;结论:轴锁技术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理念具有创新性,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轴锁技术 下胫腓联合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产妇自我效能、分娩恐惧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分娩的88例产妇,依据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9.3±1.6)岁,孕周(35.3±1.5)周;研究组产妇年龄(29.1±1.4)岁,孕周(35.2±1.4)周。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分别从产前教育、产时分娩支持、产后护理及出院指导、产后访视4个方面给予产妇实施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及产后24 h的分娩态度量化评分、分娩自我效能量化评分以及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后24 h分娩态度量化指标评分中医疗护理为(6.9±1.1)分、自我控制为(4.0±0.9)分、产痛伤害为(7.0±1.1)分、胎儿健康为(8.7±1.3)分、总分为(26.1±2.7)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1±1.6)分、(4.6±1.3)分、(8.1±1.6)分、(11.1±2.0)分、(30.1±3.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24 h分娩自我效能量化指标评分中结果期望为(132.1±21.5)分、分娩自我效能期望为(124.6±16.8)分、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为(251.7±65.2)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01.2±20.6)分、(93.4±36.7)分、(183.4±45.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9%(40/44)比75.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产妇的分娩恐惧,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及顺产率。

  • 标签: 产妇 产科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 自我效能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人体重要的代谢和生命活动。铁代谢是一个复杂、被精密调控的过程,涉及铁的获取、存储利用、输出等。铁代谢紊乱会对心脏产生显著影响,如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铁负荷性贫血、冠心病等。该文综述了铁代谢异常与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脏病 铁代谢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2018 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跖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0例跖骨骨折患者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40例跖骨骨折患者当中治疗效果评价为优的例数有21例,评价为良的例数有15例,评价为中的例数有3例,评价为差的例数有1例,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有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50%。结果 克氏针内固定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克氏针内固定 跖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结合胸腺五肽治疗对慢性乙肝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乙肝患者134例, 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使用恩替卡韦结合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HBV-DNA转阴率、HBeAg清转换率、HbsAg阴转率,比较两组肝功能,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sAg阴转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HbsAg阴转率稍高;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ST、ALT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AST、ALT水平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N、HA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周皮肤松弛采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的眼周松弛患者200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眼袋整形术治疗的对照组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的例数为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对比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眼周皮肤松弛,采用眼袋整形术与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 眼袋整形术 眼周松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确诊的急性肺栓塞住院治疗患者,依据CHA2DS2-VASc评分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两组:低CHA2DS2-VASc组(<4分)319例,高CHA2DS2-VASc组(≥4分)79例。再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之间的各协变量,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高CHA2DS2-VASc组急性肺栓塞患者Geneva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AP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CHA2DS2-VAS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显示,高CHA2DS2-VASc组患者2年内肺栓塞及因肺栓塞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是低CHA2DS2-VASc组的2.820倍(95% CI:1.366~5.822)。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重新分组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强预测因素(HR:3.421,95% CI:2.164~5.408)。结论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混杂偏倚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强预测因素。

  • 标签: 肺栓塞 CHA2DS2-VASc评分 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