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中心姜彤研究员和刘绿柳高级工程师受马来西亚国家水利研究所(NAHRIM)主任邀请,于2009年5月26~28日赴马来西亚参加了“制定中的水与气候变化适应性指南”研讨

  • 标签: 气候变化 适应性 水利 指南 马来西亚 高级工程师
  • 简介:采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源追踪方法,研究了奥运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京津冀污染控制措施对北京城八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空气质量的影响,量化基准、减排情景下京津冀地区对北京城八区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贡献率。首先,模式对比验证结果表明,NAQPMS较好地模拟出奥运会同期(2006年8月)北京空气质量状况。其次,源追踪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除平谷县外,其余各区县SO2、PM10浓度北京污染源贡献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城八区,北京污染源对SO2、PM10月平均浓度的贡献百分比都超过80%。2)保障方案污染减排情景下,一方面北京污染源对城八区SO2贡献浓度显著减小;另一方面除张家口外,天津、河北各源区对城八区SO2贡献浓度略微下降,综合效果下,城八区SO2浓度将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分析表明北京污染源对城八区SO2浓度贡献效率将增加。3)保障方案减排情景下,北京污染源对城八区一次PM10贡献浓度也显著减小,而天津、河北各源区对城八区一次PM10浓度则略有增加,这与周边源区对城八区SO2浓度贡献特征略有不同,综合效果下,北京本地强有力的颗粒物削减措施依然可有效降低城八区近地面PM10浓度。

  • 标签: 空气质量 污染控制措施 数值模拟 源追踪 北京奥运会
  • 简介: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降水酸度分析:2008年7月20日至8月20日减排期间,北京地区3个酸雨监测站(密云的上甸子、北京观象台和昌平)的降水酸度为199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强,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值,酸雨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接近100%。仅8月1~20日期间,

  • 标签: 2008年奥运会 北京地区 降水酸度 监测站 成因探讨 减排
  • 简介:风能和太阳能是欧洲的主要能源消费方式,因此关于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转化和并网等问题一直受到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2000年春季,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倡议并组织召开了第1届海上风电研讨

  • 标签: 太阳能 风能 斯德哥尔摩 消费方式 经济学家 海上风电
  • 简介: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AQPMS)的模拟结果,对奥运开幕前后京津冀地区(2008年7月20日~8月24日)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输送特征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的改变使得在南、东南和东三个方向输入北京地区的PM10通量在数值与分布上发生了较大幅度改变。开幕式前PM10主要自南部边界输送入北京,占输入总通量的55.8%,东南边界次之,占29.4%;奥运期间,二者贡献分别变为38.1%和47%,且入京总通量小时均值由50t下降为40.2t。垂直方向上,开幕式前输送能力最大的区间位于边界层中下部,奥运期间(8月8日~24日)边界层内输送的垂直分布较为平均。另外,结合2006年同期气象场及排放清单,通过替换的方法对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气象场的变化在PM10区域输送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空气质量的改善方面,污染源减排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北京 奥运会 可吸入颗粒物 减排 输送通量
  • 简介:1概况由世界气象组织(WM())主办的第5次港口气象人员(PMO)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7月20~24日在智利维尼亚德尔马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21个国家的4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PM0是特指负责招募、巡检和联络志愿观测船(VOS)的气象人员。

  • 标签: 世界气象组织 国际研讨会 港口 智利
  • 简介: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8月29日正式接受.科技部组织的建设期验收。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峰主持,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两年来实验室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健全了领导班子、确定了关键岗位、成立了实验室学术委员及顾问专家组,完成了实验室人员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定;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中的基本科研能力建设任务,主要包括: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灾害天气 科技部 组织 大气物理研究所 管理中心
  • 简介: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气象部门的战斗堡垒,是党领导和发展气象事业的基础,承担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带领广大气象职工落实气象工作的各项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等重要职责。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直接影响党领导气象事业发展的能力,关系气象事业在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我省气象部门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

  • 标签: 基层党组织 气象部门 先进性 气象事业发展 管理监督 党员干部
  • 简介: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院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和科研人员的积极努力下,2007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2007年我院正式组织上报决策气象服务产品9期,其中周凌唏“我国卤代温室气体减排成效显著,需加强温室气体监测分析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曾培炎和回良玉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气象服务工作 决策 温室气体减排 成绩 气象服务产品
  • 简介: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并行版本,对2006年7—8月发生在中国南方的持续高温干旱气候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RegCM3能够较好地模拟出2006年夏季盘踞在中国大陆的副热带高压,同时模拟的暖区位置、范围及强度与实况也较接近。相关性检验结果也表明,RegCM3对发生在中国南方的持续高温天气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 标签: 区域气候 高温干旱 数值模拟
  • 简介:2010年10月21~26日,第4届人工影响天气国际研讨会在韩国大邱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30多位人工影响天气专家出席了此次大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姚展予、史月琴、陶珥、段婧和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唐仁茂全程参加了此次大会和会后的研讨。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国际研讨会 中国人 韩国 专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2018年5月28日至6月8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lPhysics)主办的第9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Ninth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ICTP的所在地意大利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举行。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模式理论 区域气候 意大利 应用 WORKSHOP
  • 简介:历史进入到20世纪末,气象学家发现,自然原因不能够完全解释全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气候系统正在因人类的工业活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日益膨胀的全球人口而言,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 标签: 全球气候系统 世界气象组织 出版发行 中文 未来气候变化 气象学家
  • 简介:厦门市气象局1998年12月被中国气象局授予气象部门文明系统称号,成为全国第五个文明气象系统。现将近2年来创建活动的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厦门市 文明 机关 服务 做人
  • 简介: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研究了登陆中热带风暴频数的非平稳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主要周期型。对1951—2006年登陆中的热带风暴频数序列进行分解,分别得到包含有准4年(C01)、6~7年(C02)的年际周期分量和14~16年(C03)的年代际周期分量的时间变化型。这些分量给出了登陆中热带风暴频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独立的变化特征,其中C01周期分量强度最大,且与ENSO有关。登陆中的热带风暴频数趋势分量不显著,表明近56年来登陆中热带风暴无明显增加(减少)趋势。这些周期分量与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相关分析表明,登陆中热带风暴频数年代际变化与南半球热带和中高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 标签: 登陆热带风暴 中国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海平面气压场
  • 简介:将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到奥运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中,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搭建运行平台,将高时效性的观测结果与多模式集成实时预报系统的模式输出结果相结合,做出BP神经网络拟合预报结果。在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站点2008年7月7日到8月26日模式模拟结果、观测结果以及BP神经网络拟合结果的对比研究中发现:BP神经网络能大大提高模式预报效果,平均误差率减少34.7%,相关系数提高39%,特别是在模式模拟效果较差的情况下,对提高预报效果更明显。对BP神经网络样本问题进行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样本数目多少并不是决定拟合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应选取具有稳定映射关系的样本,才是提高拟合预报效果的关键。

  • 标签: BP神经网络 空气质量预报 北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