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本工作通过对纳米级高反应界面活性氧化锌与普通氧化锌、纳米氧化锌不同份数的试验应用,其结果表明:纳米级离反应界面活性氧化锌完全可同等量替代普通氧化锌(99.7%)、纳米氧化锌、混合搅拌型复合氧化锌使用,并保持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不变。有效减少胶料中氧化锌的使用量,降低配方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节约锌资源。

  • 标签: 纳米 反应界面 氧化锌 替代 重金属
  • 简介:与H2O2燃料电池类似,以水为阳极进料和氢源,在固体聚合物电极(SPE)反应器内进行了大豆油的电化学催化氢化。反应器的关键部件是膜电极组件(MEA),其由稀有金属黑阴极、RuO2粉末阳极、Nafion117阳离子交换膜构成。SPE反应器在温度60℃、压力0.1MPa、阴极进料为工业用大豆油下进行分批循环操作。研究了可能影响油氢化电流效率的各种因素,如阴极催化剂的类型、催化剂载量、阴极催化剂粘合剂用量、电流密度、反应物进料速率。发现用不同阴极催化剂时的电流效率顺序为:Pd>Pt>Rh>Ru>1r。用Pd黑阴极时,油氢化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升高而降低,0.50A/cm^2时为70%,0.490A/cm^2时为25%。电流脉冲频率在0.25-60Hz时对电流效率没有影响。Pd和Pt阴极催化剂的最佳载量均为2.0mg/cm^2。只要粘合剂的总量不大于30%(质量分数,以干基催化剂为基准),大豆油氢化作用的电流效率就不会受到Nafion和PTFE阴极催化剂粘合剂的影响。当电流密度为0.100A/cm^2时,大豆油的进料速率由80mL/min升至300mL/min时,电流效率由60%升至70%。在进料管线上加镍丝网湍流促进器,进由速度为80mL/min时电流效率可高达70%。

  • 标签: 大豆油 氢化作用 固体聚合物电极反应器 膜-电极组件 电流效率 催化剂
  • 简介:反应产物较少的(XLXPR^1(O))n(I:X=O或NR^2;R^2=H或烷基:L是二价的有机部分;R^1=H,烷基,烷氧基,芳基,芳氧基,杂环或杂环氧基;n=25-200)的生产方法:(a)HXLXH(X和L与I中相同)与等摩尔量的二卤代磷酸酯在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其溶剂量为>5ml/Ghxlxh(Mw112-1000),(b)除去>125%的溶剂,(c)进一步进行聚合,使Mw2明显大于Mw1。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含磷的酯类聚合物更容易生物降解。

  • 标签: 溶剂 大分子 溶液聚合 环氧基 烷氧基 聚合物
  • 简介:60℃和0.1MPa下,在固体聚合物电解反应器(SPE)中电化学氢化豆油。实验目的主要是确定可提高脂肪酸氢化选择性的阴极设计和反应器操作条件。增大豆油在Pd黑阴极催化层的流量(通过增加阴极碳纸/布衬层材料的多孔性,增大油料流通的速率,并在油料管道中插入一个湍流增进器)降低硬脂酸和亚油酸在油品中的浓度[例如:碘值(IV)98的油含有质量分数为12.2%的C18:0和2.3%的C18:3]。在Pd黑粉末阴极上电镀另外一种金属(Ni、Cd、Zn、Pb、Cr、Fe、Ag、Cu或Co)时,可显著增加亚麻酸脂、亚油酸酯和亚油酸的选择性。例如:可应用钯/钴阴极来合成含质量分数5.3%硬脂酸和质量分数2.3%亚油酸的IV值为113的豆油。豆油产品中反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为6%-9.5%(取决于产品的IV值,与特定的异构化指数0.15-0.40相对应)且获得高脂肪酸氢化选择性时操作条件下也不必显著地提高。

  • 标签: 食用油 双金属催化剂 电化学氢化 固体聚合物电解反应器 脂肪酸选择性 膜电极组件
  • 简介:在商用单管反应器中,以钒一磷氧化物(VPO)为催化剂,选择性氧化正丁烷生成顺丁烯二酸酐。长期试车运行表明,所用催化剂的磷/钒比例是不变的,而钒的平均氧化态及远沿催化床的相组分分布则与反应气压有关。确定了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字处理,对甲烷氧化过程进行模拟。在低甲烷浓度下,理论预测和实验数据非常一致。

  • 标签: 顺丁烯二酸酐 正丁烷 反应器 选择性氧化 催化床 钒磷氧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