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减价是当事人一项选择性的救济权利,并且减价同时应该被理解为包括涨价在内。减价制度的意义在于维持合同的风险均衡,持续当事人的风险分配格局,激励或促进效率的履行和资源的效率配置。为此减价计算中的比例关系应是:履行时履行地不符合约定的履行与符合约定的履行的市场价格之比。减价的构成条件就是履行不符合约定且买方接受,实质就是买方接受了不符合约定的履行,所以此制度一般性地适用于各种违约救济,不限于特定类型的合同。由于存在减价与终止合同或主张赔偿的选择,减价出现的几率并不高。另外,减价不以修理、更换或重做等救济用尽为原则。

  • 标签: 减价 履行不符 准据时点 救治优先
  • 简介:<正>目次一、外观主义的法律理念二、外观主义的法律构造三、外观主义的类型结语:兼外观主义的前景外观主义,亦称表见责任,指以交易当事人行为的外观为准认定其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比较法上,法国学者克洛德.商波在其所著的《商法》中

  • 标签: 外观主义 外观事实 信赖保护原则 交易当事人 表意人 善意取得制度
  • 简介:'企业员工持股信托,乃同一企业内之员工为长期取得、管理自己所服务公司之股票,而通过信托方式,每月固定自其薪资所得中提拨一笔小额资金交付予受托人,受托人将同一企业内委托人所交纳之信托资金以集合运用与分别管理方式,并采‘滚人平均成本法’(即定期定额)投资于委托人所服务公司之股票,再依分别管理方式分别计算每一个受托(兼受益人)之信托财产权益,待委托人退休或离职时,始结算返还信托财产。'由此可见,职工持信托是以职工为委托人,同时也是受益人,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委托

  • 标签: 职工持股信托制度 中国企业 职工持股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信托法 信托财产
  • 简介:  提出拐点的重点是房价,由于房价是房地产市场的综合表现,因而其实质是预估2008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形势.笔者历来认为,观察房地产市场形势,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对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关系变动趋势、房地产业的成熟度和周期性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的判断和预测.……

  • 标签: 房市拐点 拐点剖析
  • 简介:民事证据契约是诉讼契约化在民事证据领域的体现,不但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私法自治的精神,也是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主体性地位。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完善的证据契约制度,但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诉讼模式的转变,建立完善的证据契约制度逐渐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对证据契约的价值、理论依据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完善进行探讨。

  • 标签: 民事证据契约 正当性 价值 完善
  • 简介:国家海洋战略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重大课题,其法律形式为统合的海法。在法律框架内,存在着独立于陆法之外的海法,这是海法实现统合的逻辑基础。海法的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统合方式是国际海法的国内化;海法国内法体系的统合的现实选择是消解海法纵向与横向冲突;海上执法机构的统合意味着中国从分散到统一的海上执法模式的转变。传统海洋强国、周边临海国家及台湾地区在海洋战略推动下的海法统合经验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海洋战略 海法统合 国际海法 国内海法 海法体制
  • 简介:当公益诉讼的客体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法行为时,所提起的公益诉讼类型则为行政公益诉讼.在当代中国,行政主体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所具有的职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权力形式所无法取代的.然而现实情况是,行政主体不仅没有切实履行其应有的职责,反而成为了公共利益的最大侵害者,行政公益诉讼的设立实有必要.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主观诉讼 混合诉讼 客观诉讼
  • 简介: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时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这一论断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是我们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 标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治国方略 江泽民同志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简介:<正>一、前言:本文的问题意识众所周知,法律上的义务(obligation,duty),指的是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上必须作出某种作为或作出某种不作为的拘束。在现实的法律生活中,人们往往承担着纷繁多样的义务,其中一般人在宪法上所应承担的义务,通常在我国宪法文件以及宪法理

  • 标签: 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 义务条款 宪法典 公民 现行宪法
  • 简介:实践中,在理解合同的效力含义时往往存在歧义.国内许多学者将其等同于合同生效的概念.事实上,合同效力与合同生效的内涵并不相同,合同生效只是合同效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 标签: 效力待定合同 合同效力
  • 简介:公诉证据是公诉机关决定是否将案件提起公诉是所掌握的尺度,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有着诸多明显的局限,应通过立法予以改进和完善.

  • 标签: 起诉 公诉证据
  • 简介:<正>在现代社会,主权领域的主导性理论是社会契约理论。虽然在这一领域也存在着形而上学的或者神化的主权理论,也就是有形或者无形的君权神授,认为国家源于神(上帝)或者某种绝对的精神、理念,政府的权威都由神意所授予,君主代表神意,服从君主,就是服从神意,但是这种观点现在接受的人越来越少。随着神学的逐渐退却,代之而起的是社会契约。在大到国家之形成、小到民事权利之行使等诸多问题中,社会契约经常被作为明示或者默示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追问"主权是否来源于社会契约"这一问题,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才能明确地回答"主权是谁享有的权力"、"主权是服务于谁的权力"、"主权是面对谁主张的权力"、"主权的位阶如何"等一系列问题,据此揭示出主权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地位与作用。

  • 标签: 社会契约论 主权国家 神意 君权神授 《社会契约论》 人类社会
  • 简介:亲告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与非亲告罪是刑法中犯罪的一种重要的法定二元分类,从立法例上看,我国历史上,以及目前国外都存在关于亲告罪自首的特别规定,作者通过比较、分析、论证,建议我国应对亲告罪自首作出特别规定.

  • 标签: 亲告罪 非亲告罪 刑事立法 刑罚裁量制度 自首制度
  • 简介: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公诉权的应有之义,是一种司法请求权,不具备实体性的法律效果,不侵犯法院的审判权。在多数国家和地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都被广泛肯定。量刑建议制度有利于保障量刑公正,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量刑建议制度是一大缺憾。我国建立量刑建议制度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和政策基础。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当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科学构建我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 标签: 量刑建议 量刑建议制度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 简介:情势变更原则是合同履行中因客观条件变化所适用的原则,其适用的条件是必须有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尚未履行完毕前的情势变更事实,该事实在合同订立时无法预见,且事实变更不可归因于合同当事人,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变更或解除合同。

  • 标签: 情势变更 显示公平 变更合同 解除合同
  • 简介:本文从单位犯罪究竟是几个主体的犯罪这一问题出发,评论指出了理论界现存的两主体说、一主体说以及复合说等观点在适用中的不足。最后在对"双罚制"溯源的基础上,论证了"双罚制"的本质,进而提出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一个犯罪主体、一个刑罚主体、两个(或多个)刑罚分担对象的"唯一主体说",并对该说的解释功能、立法价值、司法价值进行了论证。

  • 标签: 单位犯罪 主体 双罚制 唯一主体说
  • 简介:行政争议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概念,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根本不同之处,如何界定与判定行政争议则是行政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在公私法二元分立理论背景之下指出行政争议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与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依据公法可以解决的争议,并以主体、公权力、权利义务等因素作为判断行政争议的标准.提出了从制度层面增加"行政争议"的概括性规定和设立权限争议的解决机制两点建议.

  • 标签: 行政争议 民事争议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主体
  • 简介:仲裁是一种法律服务,其基本性质是契约性,司法性是仲裁的重要衍生特性。仲裁关系可以分为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如果某个问题是内部关系问题,那么就应该着重考虑其契约性;如果是外部关系问题,就应着重考虑其司法性。

  • 标签: 司法性 《仲裁法》 契约性 法律服务 外部关系 内部关系
  • 简介:反思平衡在《正义》的论证结构中究竞处于何种位置,它与契约如何分工、衔接,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清晰的说明。本文试图论证,对正义观的最终辩护应由正义观与深思熟虑的判断之间的反思平衡来完成。反思平衡的主体不是原初状态中的道德人,而是现实中的我们。在反思平衡中,与深思熟虑的判断融贯度最高的正义观便是最佳的正义观,在此意义上,这一正义观获得了辩护。《正义》中提出的正义观是反思平衡所面对的无数正义观中的一种,而契约是罗尔斯为构造自己的正义观采取的方法。因此,契约并不提供最终的辩护,它只负责构造一种正义观,这一正义观最终从它与判断的反思平衡中获得辩护。

  • 标签: 反思平衡 契约论 道德理论 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