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观念,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起,就牢牢地生根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之中,并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变化而发生内涵的变化。本文从农民工绘画题材的角度谈中国当代现实主义艺术的精神品格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现实主义 农民工题材 油画
  • 简介:李斗植.1947年出生于韩国荣州,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韩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亚洲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先锋。他充满激情的绘画,开创了一种新形式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抽象主义绘画语言:强调艺术的自足和纯粹,以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视觉语言激发人们的想象思维,以感性的手段来传达生活中的各种情绪。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 韩国 李斗 大师 大象 当代艺术
  • 简介:张宏(1577—1652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晚明吴门大家。徐瀓《吴门画史》中记载张宏是沈周、文徵明的后传弟子,他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董源、巨然、米芾,又兼学北宋李成、郭熙和南宋李唐、夏圭,并融合而成自身风格。他极其重视写生,以自然造化为师,绘画作品极富真切的自然韵致及现实生活气息,相比同时期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清疏冷寂、远离尘世的幽山静水,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

  • 标签: 文徵明 元四家 夏圭 吴门画史 董源 视觉革命
  • 简介:  如果说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绘画一直是决定性的开拓与主导力量,那么随着绘画中抽象表现主义狂潮的退却和雕塑中极少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崛起,雕塑在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历史中,第一次取代绘画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 标签: 主义雕塑 哲学诗性 形而上绝唱
  • 简介:中国画坛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术新潮涌动,各种流派粉墨登场,以西方现代派为参照系,同西方接轨,追求行为艺术,更有寄希望于发明新的制作技巧企图一举成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艺术创作是真诚的,有其鲜明的特点。

  • 标签: 行为艺术 现实主义 创作观 西方现代派 80年代 艺术创作
  • 简介:由中国美术馆和西班牙电信集团共同主办、中国联通大力支持的"立体主义时代—西班牙电信艺术珍藏展"于2010年11月30日下午4时隆重开幕,共展出43件珍贵的立体主义作品。西班牙电信集团是享誉世界的大型企业,他们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收藏有许多珍贵的艺术品,立体主义绘画就是其中重要的珍藏品。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国公司来华的藏品展,而是一次有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展览。

  • 标签: 立体主义绘画 电信集团 西班牙 艺术品 珍藏 展览
  • 简介:如果说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存在着某种区别,那么这区别产生的首要背景在于“设计”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在20世纪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之为“制作”:在中世纪,工匠们常为贵族制作特定的、专属的物品。那时“最优秀的艺术家依然是工匠,而最卑微的工匠也是一名艺术家”。此时艺术与技术工艺犹处于浑然未分的状态,设计与制作总是互相包含。而在20世纪以降的现代设计中,

  • 标签: 设计教学 设计理念 现代主义 应用 传统设计 现代设计
  • 简介:夏皮罗最终成为美国前卫艺术的一位声名卓著和强有力的辩护人,但我们发现在关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论战中他最初的贡献与格林伯格在几年后的结论是截然对立的:事实上1936年的文章是一篇直率地反现代主义的檄文,它竭力证明前卫艺术的立场对于独立或摆脱其赞助者阶级的价值是一种欺骗:“在一个所有人都可以是自由的个体的社会,”他断定,“个体必定摒弃其排他性,其残酷和邪恶的特性。”

  • 标签: 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视觉艺术 前卫艺术 1936年 格林伯格
  • 简介: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艺术与低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的材料之间持续不断的纠缠对现代艺术的影响。通过对印象派、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等流派艺术家作品的研究,阐述了低俗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复杂关系。

  • 标签: 视觉艺术 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 简介:石鲁,本名冯亚珩,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一个著名的大地主家庭。1940年1月在延安时,改名石鲁。15岁时,因逃避母亲为他包办的一桩婚姻,他去了成都入东方美专学画,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据他在《思想自传》中讲,在成都时,他曾在一本被当局禁止的杂志上读到《毛泽东自传》,毛的传奇故事及其救国平天下的理想,对他产生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石鲁 绘画思想 中国画 艺术精神 创作题材
  • 简介:“后现代主义”去哪里了?它藏到哪儿去了?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个曾经那么火爆的词汇竟然不知在什么时候变得不时髦了。曾几何时,“后现代主义”挂在所有人的嘴边,无论你厌恶它还是喜欢它,你都逃不开它。“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就像一把大伞遮住了阳光底下的一切,你再也看不到什么新玩艺儿了。好像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接受后现代主义就是艺术的全部,天底下的艺术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改头换面,旧调重弹。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影像 温柔 艺术家 所有人
  • 简介: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演变的动因现代艺术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19世纪以来,艺术上的每次革命,都是伴随着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基础的变革。不可否认,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更是史无前例的和具有革命性作用的,但同时它也孕育着发展的危机:现代科技文明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畸形发展与人文传统的萎缩.

  • 标签: 表现主义绘画 演变 德国 西方工业文明 现代艺术 现代化进程
  • 简介: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艺术与低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的材料之间持续不断的纠缠对现代艺术的影响。通过对印象派、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等流派艺术家作品的研究.阐述了低俗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复杂关系。

  • 标签: 视觉艺术 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 简介:看了袁运生《从中国出发》作品展,觉得他堪称一个后现代主义画家。突破规范和程式、消解形象的意义、表达技巧的非理性化和极度张扬的艺术个性,这些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般特点,袁运生的作品正是以这些特点使观众瞠目。他的作品的品格和意味显示他已体验到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核心层次。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艺术 作品展 程式 画家 观众 艺术个性
  • 简介:芙丽达·卡罗短暂的人生适逢墨西哥新政权的建立以及文化发展的时代交替。芙丽达与她的丈夫狄艾哥·里维拉在当时积极投身到民族独立运动以及墨西哥主义艺术创作之中。芙丽达的绘画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质.其坎坷离奇的身世经历、平权思想和革命意识,都在作品中得以直接和间接体现。而墨西哥文化民族主义,也是她借助作品向世人传达的重要内容之一。画家对民族元素的运用向世人展现了古墨西哥生动丰富的历史文化。

  • 标签: 墨西哥 芙丽达 文化民族主义 自画像 创作风格
  • 简介:解读大师:朱赛佩·阿尔钦博托的艺术世界朱赛佩·阿尔钦博托(1527—1593)出生于16世纪意大利米兰的艺术家。曾闻名于意大利北部,并受到维也纳哈普斯堡宫廷的喜爱,在那里他作为肖像画家工作了20年。他以精细的手法描绘蔬菜、

  • 标签: 阿尔钦 素食主义 艺术世界 16世纪 肖像画家 意大利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艺术史家阿尔弗雷德·巴尔的艺术理论观念,即在现代主义语境中如何阐释现代艺术的发展。巴尔通过他著名的现代艺术关系图《1890~1935年风格衍变图》,采用形式分析的方法构建现代艺术叙事模式。本文重点讨论该图表背后的艺术史观念,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其现代主义谱系的理论条件和艺术史价值。

  • 标签: 现代艺术 抽象艺术 形式分析 叙事模式 主义
  • 简介:王逊(1915-1969)是美术史论家、新中国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王逊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美学传统而又有所拓展,并在近于马赫主义的实在论的基础上,试图用主体的创造性来调和"艺术"的形式论和内质论,且呈现出由前期强调"美的理想性"到后期重视"现实主义"的思想轨迹;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王逊很早就受到左翼思潮的熏染,但其美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与曾经盛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同实异。对王逊美学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王逊的整体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可以与20世纪中国美学及相关学术的发展历程相互印证。

  • 标签: 王逊 美学 理想性 现实主义 实在论 马赫主义
  • 简介:历史常常会和我们开这样的玩笑,由于某种偶然的机遇,一些本来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成了后人永志记忆的对象.例如清初民间画师沈南蘋,他在雍正九年(1731)东渡扶桑、鬻画授艺后,其勾染工整、赋色浓艳的写实花鸟画便在异

  • 标签: 日本江户时代 写实主义 日本学者 西画影响 紫石 文人画家
  • 简介:在《艺术文摘》书后,西德尼·蒂利姆(SidneyTillim)搞了一篇“求助”广告,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批评家生涯。那是1953年,当时他是一名临时的体育记者,也是一位正在奋斗的画家,

  • 标签: 西德尼·蒂利姆 现实主义 艺术批评家 后结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