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郑海亭,1889年生。1915年随吴桥的一个杂技团到俄国演出。当时,他表演的节目主要是魔术和柔术,他的柔术特点是"缩骨法"。1921年12月21日,郑海亭的儿子在俄国出生,按俄国习俗取俄国名字为弗拉基米尔·让诺维奇·亭。为了使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还取了

  • 标签: 俄罗斯 驯兽 俄国 马戏 节目 演出
  • 简介: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新制作《波希米亚》首演之夜赢得了满堂彩,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个新制作确实堪称近年来罕见的优秀本土歌剧大制作。导演将歌剧的场景来了个乾坤大挪移,由19世纪的巴黎拉丁区挪到了北京的798艺术区,只不过798如今的房租已是天价,远非剧中这几个穷哥们所能负担得起。但这并非重点,导演寻求的是一个能和北京观众直接对话并呼峨起共鸣,能容纳北京、艺术、狂野荒诞加小资爱情的概念和符号;在这个意义上,798是无与伦比的。

  • 标签: 《波希米亚人》 国家大剧院 艺术家 19世纪 制作 北京
  • 简介:原上海青年话剧团的老青话.自2003年(青话创建40周年)起.每年的正月初六都会一起团聚.共同追怀那难忘的岁月、难以割舍的情结.共享昔日说不尽道不完的趣闻轶事所带给我们的欢娱。

  • 标签: 上海戏剧学院 人生 话剧团 趣闻轶事 戏剧家 周总理
  • 简介:我曾驱车采访了东北三省二转专家王肯、王兆一、那炳晨、马力、靳蕾、耿瑛与二转老艺人王忠堂。采访中普遍被专家们提到的一个重点,就是二转的活"化石"——艺谚。

  • 标签: 二人转 艺谚
  • 简介:王兆乾(1928-2006),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黄梅戏研究会总干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

  • 标签: 傩文化 黄梅戏 王兆乾 生平事迹 艺术水平
  • 简介: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近日揭晓。厦门大学周宁的《话剧百年:从中国话剧到世界华语话剧》、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吴新斌的《工业时代演剧空间美学试探》分别荣获二等奖,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方李珍的《被规训的激情——从两个戏谈起》荣获三等奖。

  • 标签: 文艺评论 中国文联 福建省 戏剧家 中国话剧 艺术研究院
  • 简介:面对着与我们二台同一量级的地方戏曲艺术——东北二转的强劲崛起和有力普及,作为东路二台重点流布区域的文艺工作者不得不认真地思索,现在的二台与二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两相比较之下,作为新生代二转的超级领军人物赵本山的出现,具有什么样的标志意义、象征意义和启示意义?紧迫而无情的事实是,我们必须把二台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 标签: 培养问题 艺术人才 二人台 东北二人转 地方戏曲艺术 象征意义
  • 简介:10月23日,由上海国际艺术节、新加坡华艺节和新加坡华乐团联合委约创作,美杰音乐出品制作的原创“中国新歌剧”《画皮》,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隆重首演。此次新剧的打造之初,作曲家郝维亚、导演易立明两位艺术家便对自己多年来在歌剧领域的创作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并最终为歌剧《画皮》的创作提出了“中国新歌剧”的定位。

  • 标签: 创作经验 《画皮》 歌剧 中国 颠覆性 “鬼”
  • 简介:2012年4月,国家大剧院以一部自己制作的瓦格纳“漂泊的荷兰》拉开第四届歌剧节的帷幕。早在歌剧节开幕前一个月,这部意大利名导强卡洛·德·莫纳科所称的“前所未有”的宏大制作便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国际大牌和明星团队组成的强大演出阵容更赚足观众的眼球。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华班”的B组阵容似乎向中国的瓦格纳迷昭示:中国自己的瓦格纳制作已经近在眼前了。

  • 标签: 《漂泊的荷兰人》 国家大剧院 观感 瓦格纳 制作 意大利
  • 简介:萧长华一、承前启后、自成一家的丑行表演艺术大师萧长华先生少年时期搭“三庆班”学艺、登台,工丑行,他天资聪颖,条件优秀,又得名师教诲,并长期观摩前辈的舞台实践,在良好的熏陶下,潜心探索丑行艺术的新境界,并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成功,深得“三庆班”时任班主小生大家王楞仙的赏识。

  • 标签: 艺术成就 丑行 名家 个性 舞台实践 承前启后
  • 简介:孙正阳孙正阳是一位全面的、杰出的丑行艺术家!1960年前后,上海京剧院几乎每年部有出国公演,而出国前都要来京进行汇报演出,接受中央领导审查,因此我们总有机会去看“上京”的好戏。

  • 标签: 艺术成就 丑行 名家 个性 上海京剧院 汇报演出
  • 简介:《桑树坪纪事》乃上世纪八十年代探索剧之集大成者,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反思意识。本文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桑树坪纪事》,提出清醒者与麻木者的悲剧,并以清醒者与麻木者的视角进行反思。

  • 标签: 《桑树坪纪事》 悲剧 麻木者 清醒者 反思
  • 简介: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木偶戏,以特有的艺木魅力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成人观众。从事于这项艺术活动的上海木偶剧团,去年又取得了极为可喜的成绩。这个剧团共有演职员一百四十一人,去年一年中,他们排了两台大戏,两台小戏,共演出了一千三百三十一场,突破了建团以来的最高纪录。

  • 标签: 木偶剧团 两台 木偶制作 神话剧 四十一 演出时间
  • 简介:傩,早即见于《周礼》和《诗经》,而“傩戏”的出现则是在一,二千年以后了。那么傩与傩戏到底是什么关系?傩戏的真实意义是什么?究竟它是宗教仪式、还是戏剧形式,或者是这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它可否断言是所谓的“戏剧的活化石”呢?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下面谨谈谈我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傩与戏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联系,故而在傩文化的研究中,大都少不了对傩戏的源流沿革、发展脉络的探讨。力图将傩以至于傩戏放在中国戏曲史上重重的写下一笔,其颇有代表性的论述则是称傩戏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说“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早期形式、中国戏曲的一个源头。这些论点从近年来所发表、出版的一些文章和书籍上时有所见。比如在《傩堂戏民俗价值浅议》(见《南风》1988.4.)中有“古朴原始戏剧的胚芽”之说(还可参见《世俗的祭礼》中“傩祭”条);而较为详尽地论述这种看法的当

  • 标签: 傩戏 中国戏曲史 傩堂戏 早期形式 傩文化 傩祭
  • 简介:上海沪剧院根据查文红等优秀教师教育支边扶贫先进事迹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沪剧《上海老师》于3月27日起在逸夫舞台与观众见面。这是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领导下,以院长茅善玉为首的沪剧院新班子上任后推出的第一个新戏。这个戏的创作排练一直得到包括新闻传媒集团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广大观众也早就翘首期盼新世纪沪剧院第一个教育题材新戏问世。

  • 标签: 上海 沪剧 《上海老师》 戏剧创作 教育题材 人物形象
  • 简介:我一直很有兴趣关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众所周知,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三并举的戏剧创作政策之后,各类题材的剧目齐头并进,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代表作。戏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擅长表现古代的题材和塑造古代的人物,这是戏曲发展过程中自身本有的优势。现代戏难编难演是戏曲发展中的客观现实。尤其是以生活中典型楷模为原型创作的现代戏,会受到更多现实因素的限制束缚,编创演

  • 标签: 唱情 巧编排 情巧
  • 简介:在粤语地区,谁是最幽默的人?答案不是周星驰,而是黄子华.幽默,不是单纯的指好笑,而是在笑过之后充满意味深长的思考,哪怕思考的范围是从快乐的变为严肃的,依然是值得回味的.

  • 标签: 艺术 个人 周星驰 幽默 意味
  • 简介:“秦腔迷”们大概都知道:每当时针指向下午两点,693千赫便会传来亲切而熟悉的声音.“听众朋友,‘秦声荟萃’节目又和您见面了!”“听众朋友,熟悉的开园曲,把您带进我们‘戏曲大观园’节目中!”“‘点戏台’向您带去诚挚的问候!”这声音日复一日地在千千万万个听众的耳边回响着,深深地刻在每个听众的心坎上,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惬意和欢畅.

  • 标签: 戏曲节目 下午两点 秦声 直播室 广播事业 陕西人民
  • 简介: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从本质上而言,是主人公创造了其他人物。其他所有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现,首先是因为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他们每一个人在帮助刻画主人公复杂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地就是说,

  • 标签: 人物关系 设置策略 历史剧 《故事》 主人公 复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