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30岁,G2P2,两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平素月经规律,于2004年6月20日.因下腹痛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积液。于2004年7月12日月经干净3天后,来我院妇产科就诊.再次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约40天大小,要求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查吸出物无绒毛组织。嘱再次复查B超。提示孕囊在宫腔内.当时考虑妊娠月份过小,嘱一周后来复查,患者到外院再次行人工流产术.

  • 标签: 子宫间质部妊娠 卵巢囊肿 并发症 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仪陇县人民医院2001年1月----2013年1月2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以腹部不适或者腹痛为主要表现的8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5例,腹痛伴出血4例,贫血3例,病程1月-----5年。诊断方式剖腹探查18例,腹腔镜探查2例。手术方式胃部分切除12例,全胃切除1例,小肠部分切除7例。结论GITS是消化道最多见的间叶肿瘤,手术切除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治疗
  • 简介:间质量控制是WHO推荐的一种评价实验室工作质量的方法。参加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活动,不但能考核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而且还可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标准物质的应用、化学试剂的纯度及实验用水是否符合要求,是对其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核、监督、确认和评价。它能为检测值溯源提供相关证明,有助于增加客户对实验室的信任,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是检测结果质量保证计划的内容之一,是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特定要求。本实验室每年参加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组织的理化检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现对2000—2005年室间质控考核结果评价如下。

  • 标签: 考核结果 室间质控 理化实验 实验室工作质量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室间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 肺间质纤维化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 。 方法: 此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接治的 50 例 肺间质纤维化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 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高于护理前 ( P <0.05 ) ,护理前后比较,其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此次研究对 肺间质纤维化 患者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其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护理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应用,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0例GIS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其中7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10例行CT检查并1例同时行MRI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胃肠钡餐X线示1例食道中下段弧形压迹,边缘呈虫蚀状,正常粘膜推压移位。4例胃体呈类圆形充盈缺损,粘膜撑开、展平,浅表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2例胃窦肿瘤呈不规则充盈缺损及腔外钡斑,粘膜破坏。1例仅见外压改变(2)CT显示5例胃内及小肠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呈中度或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发生于小肠的可见小肠推移。部分肿块内见不规则钙化斑(3)MRI及DSA显示1例胃内肿瘤于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2例空肠、1例末端回肠肿瘤呈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DSA对于GIST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钡餐造影 核磁共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随访6—36个月,无瘤生存者8例,高度恶性者5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11个月、13个月、16个月死亡,另有3例于术后复发未继续治疗。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无法切除及术后复发的病例可联合伊马替林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均形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3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1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肿瘤呈均匀等密度的3例;肿块周边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4例。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例;周边强化,中央坏死液化4例。结论胃肠道肿瘤为富血供肿瘤,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从分子中医学论间质细胞瘤及治疗是人6个瘤中有关肿瘤包括各种瘤症在内治疗的重点论文。因为所有肿瘤治疗必定存在调节细胞间质及其分泌物来抑制肿瘤生长因子的规律。这是由于间质干细胞是经络系统的二个干细胞之一,包括碱基对连接在内都有间质干细胞基质成分,而且所有的肿瘤组织细胞包括癌组织细胞都是原来细胞改变了正常生长周期节律而失控,所疯狂复制而产生的,而在间质中是进行这种失控细胞生长周期节律进行调节是恢复正常秩序的主要的最好的场所。分子中医学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个特点来治疗癌症,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而其他医学想治癌成功,必定要符合这个客观规律。在人间质细胞系统中最重要的反应是糖基化和反糖基化,而对糖基化终产物的危害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糖基化终产物是动脉粥样硬化元凶。糖基化终产物是引起糖尿病和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易患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并已成为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高血糖可使蛋白因子糖基化,形成一种糖基化终产物致病因子,糖基化终产物可干扰细胞内部信号通讯从而使细胞发生殿堂反应,如能升高胞浆游离钙,及胞内二酰基甘油和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并可刺激三磷酸肌醇受体表达等,在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肝脏和胰腺星状细胞中存在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糖基化终产物可诱导这些细胞迅速增殖。因而就产生了蛋白质基因的糖基化,糖基化终产物的糖链,脂多糖结合蛋白和其受体的炎症系统,甲基转移酶的P糖蛋白耐药性等。该系统的主要肿瘤为嗜络细胞瘤,这些反应最为明显的人体器官是胰腺。又由于是在人体各间质或间隙区域,也是各种组织器官间的交界处,所以人体的各种化学�

  • 标签: 间质细胞瘤 分子中医学 糖基化反应 胰岛素 间隙连接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生物学行为以及诊治情况,得出结论尽管胃肠道间质瘤的光镜下形态相似,但免疫表现型却呈异源,需要做免疫组化以准确定性。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 治疗
  • 简介:白噬是一个进化保守的过程,细胞可以通过自噬降解和重复利用细胞中的蛋白或者消除受损的细胞器起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热衷于研究自噬的细胞机制及其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作用。然而,自噬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却研究得很少,本综述着重于阐述自噬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以便更好地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预后。

  • 标签: 自噬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尽可能找出并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止咳、祛痰等。及时控制继发性肺部感染。

  • 标签: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摘要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存在肾间质微血管不同程度的丢失。最近发现Endostatin,作为一种抗增殖血管蛋白,也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Endostatin抗血管形成机制及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Endostatin 肾间质微血管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从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综述近10年来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研究概况。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有禀赋不足、反复感受六淫之邪、感受时邪、误诊、误治、毒损肺络等。病机主要为正气亏虚,痰瘀内阻于肺,肺失宣降,涉及脾肾。证型各家各派有所不同,治法方药则因证而异。通过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作深层次的梳理,以便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该病,为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gIST发生在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3例,十二指肠2例,16排螺旋CT检查能够准确的显示所有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结论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16排CT检查对GIST的诊断有着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16排螺旋CT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将20例于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评估CT诊断效果。结果 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符合率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CT检查,其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影像学特征与表现显著,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CT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患者护理经验的回顾,总结针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患者行双镜联合治疗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行腹腔镜辅助内镜手术,15例行内镜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术中出血,应用钛夹止血成功。术后平均住院5-9d,患者恢复好,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它具有定位准确、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充分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监护、体位和活动的指导、加强饮食护理、各引流管的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在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双镜联合 胃间质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多层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应用,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结果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边缘光整或不规则,粘膜撑开、展平或破坏中断,浅表溃疡形成,胃肠道受压移位,小肠肠腔狭窄。CT表现为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可有液化、坏死、囊变,平扫病变为均匀等密度或等密度、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呈中度或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局部管壁增厚,部分肿块内可见不规则钙化。结论胃肠道双重造影,在显示腔内病变及粘膜细微结构,动态观察局部管壁功能状况具有很大优势,而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否伴有转移、初步判定肿瘤的良恶性性质等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气钡双重造影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外科治疗对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进行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例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其外科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回顾与评价。结果本组15例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未有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或死亡。其中7例(46.7%)经6个月~3年随访,了解到有胃肠道间质肿瘤转移或复发的情况。结论为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能够确保临床疗效,但术后容易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的情况,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以提高今后医院单位救治本病的水平。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肿瘤 外科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