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是肝炎大国,一直以来,乙肝是发病率最高和人群最大的国家,探讨肝功能异常者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有助于乙肝的研究。方法选取肝功能异常患者410例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抗-HEV-IgM、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统计检出率。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最高,论肝炎病毒主要以乙型以及甲型病毒的检出率最高。结论乙肝患者的发病率和传播性较高,所以加大肝炎疫苗的接种和宣传十分重要,可以强化身体对感染的阻碍能力,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降低传播率。

  • 标签: 肝功能 异常 肝炎病毒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异常的心肌酶谱、血脂、血糖和肝肾功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对8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部分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甲减患者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后随着甲状腺功能的改善,临床症状缓解,CK、CK-MB、LDH、HBDH、AST、ALT、TC、TG、LDL-C、HDL-C、apoA1、apoB、GLU、BUN、Cr、UA均显著恢复正常,经比较甲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生化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减患者升高或降低的血清生化指标随其甲状腺功能恢复而渐趋正常,据此可与相关疾病相鉴别。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血脂 心肌酶 血糖 肝肾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对呼吸异常创伤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救呼吸异常创伤患者,分为常规救治组40例和初级创伤救治组40例,比较两组气道、呼吸急症识别时间及优先识别处理率,颈椎保护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PTC救治组气道、呼吸急症识别时间20s,优先处理率100%,颈椎保护率100%,均明显优于常规救治组的72s,20%,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级创伤救治可有效提高呼吸异常创伤急症患者处理率,有效提高急救人员急救能力。

  • 标签: 初级创伤救治 呼吸异常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结果806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 双源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导管(PICC)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0例PICC异常拔管进行分析。结果异常拔管的因素分别是肢体肿胀13例,导管堵塞8例,静脉炎4例,导管脱落3例,可疑导管血液相关性感染2例。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异常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9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人诊断性刮宫后送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类型。结果759例患者中有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168例;子宫内膜有功能性改变255例;与正常月经周期各期子宫内膜相似336例。结论诊断性刮宫后送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确诊,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珍珠蜂蜜液治疗宫内节育器(IUD)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6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前两组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具有可比性。观察组80例采用珍珠蜂蜜液空腹服20ml,每日3次,每个月经周期服7天;对照组采用酚磺乙胺(止血敏)0.50g+肾上腺色腙(安络血)1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共5天。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珍珠蜂蜜液对宫内节育器(IUD)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疗效肯定,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等综合因素有关,值得作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子宫异常出血 宫内节育器(IUD) 珍珠蜂蜜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第四产程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第四产程不顺利的患者找到更合理的护理方式。方法将研究的患者分成两个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完全随机的方法),分组后,每组患者各为200人。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正常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结果两组通过护理之后,24小时产后出血具有显著差异出现明显差异(χ2=6.78,P=0.02)。实验组通过对患者的优质护理后,患者产后出血的异常状况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由对照组常规护理的产后出血率22.5%降为7.5%;而在第四产程产后出血上,通过统计学计算(χ2=8.98,P=0.01),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0.0%,实验组患者第四产程出血率则下降到2.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第四产程异常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第四产程 产后出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88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44例。接受宫腔水囊压迫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放射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出血发生率同参照组进行比对,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经统计后可知,差异正相关。结论在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治疗中应用放射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介入治疗 产后即异常妊娠子宫出血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物残留的患者应用宫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物残留患者60例,均为我院妇科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B超治疗(对照组,n=30)与B超及腹腔镜监护下,加用宫腔镜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例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实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完全清除30例,占100%;对照组26例,占86.7%,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物残留的病例,应用宫腔镜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操作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完全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异常部位妊娠不良 子宫内胚物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胆胰管汇合部异常(anomalouspancreaticobiliaryductaljuncition,APBDJ)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和无APBDJ非胆囊结石病人胆汁中的成分变化,探讨APBDJ与胆汁成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影像学及胆道测压证实APBDJ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和无APBDJ非胆石症病人各30人,采集胆囊胆汁,检验胆汁中胆固醇、非结合胆红素、胆汁酸、Ca++、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胆固醇载脂蛋白2(sterolcarrierprotein2,SCP2)、胆囊收缩素(CCK)的成分含量,对比分析APBDJ与胆汁成分改变的关系。结果APBDJ胆石症组胆固醇、Ca++、SCP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胆汁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非结合胆红素、β-G、CCK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PBDJ可能影响胆汁成分的改变;胆汁成分中胆固醇、胆汁酸、Ca++、SCP2的改变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

  • 标签: 胆胰管汇合部异常 胆汁 成分 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在群发事件中颅脑外伤后引发精神障碍病例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头部刀伤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患者外伤基本痊愈,精神症状好转。结论及时发现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早期症状,配合医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多关心和理解患者,在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头部刀伤 精神异常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探讨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对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对比分析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对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情况。结果在260例患者中,189例糖代谢异常,占总人数72.69%。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为72.69%(189/260),空腹血糖确诊率为32.69%(85/260),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更高(P<0.01)。结论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糖代谢异常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减少糖代谢异常漏诊率,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 异常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外伤后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后阴茎异常勃起患者血管栓塞术前后的声像图特征,超声观察阴茎海绵体动脉、窦状隙、动脉-海绵窦瘘及侧枝血管。结果治疗前5例表现为阴茎海绵体肿大、窦状隙扩张、彩色血流信号增多,海绵体动脉呈高速低阻型血流频谱、假性动脉瘤形成。治疗后5例动静脉瘘口闭塞,1例仍存在侧枝血管。结论超声对创伤后阴茎异常勃起具有较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 阴茎异常勃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实施麻醉后在恢复室恢复过程中出现呼吸异常情况的致病原因以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实施麻醉及手术治疗的1800例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患者恢复室恢复过程中出现呼吸异常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800例患者中有62例出现呼吸异常情况,其中上呼吸道梗阻的占比为2.17%,肺通气不足的占比为0.77%,喉痉挛的占比为0.50%。结论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与上呼吸道梗阻、肺通气不足以及喉痉挛等有直接关系,主要为上呼吸道梗阻,临床观察中需要加强对患者此类情况的关注,采取相适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恢复中的不良情绪,确保患者平稳度过恢复期。

  • 标签: 麻醉 恢复室 呼吸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异常孕妇对新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100例脐带异常产妇(试验组),选择同期脐带正常的产妇100例(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影响。结果试验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手术助产率明显高于(P<0.05);试验组新生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带异常,会严重影响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脐带异常易导致胎儿窘迫、胎儿窒息,脐带缠绕异常严重的产妇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死亡。

  • 标签: 脐带异常 分娩方式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原发性肝癌64例(I组),非原发性肝癌62例(II组),检测PIVKA-Ⅱ、甲胎蛋白(AFP)水平,对两组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组的PIVKA-Ⅱ、AFP水平均高于II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PIVKA-Ⅱ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优于AFP,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检测更优于单一检测。结论以异常凝血酶原作为血清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要优于单独检测,在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异常凝血酶 原发性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我院辖区儿童预防免疫工作,了解该疫苗接种反应情况,保障儿童健康,同时也为我院今后开展HIB疫苗接种工作制定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辖区2009年3月-2010年3月份2月龄以上所有受种儿童进行了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异常反应观察。结果通过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反应观察,B型流感是安全的,其反应是轻微的,所引起的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但持续时间短,局部反应主要以疼痛红肿为主,同时也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 标签: B型流感嗜血杆菌 疫苗 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女性不孕和反复流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观察。方法350例女性不孕或多次流产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处理、显微镜下染色体核型比对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检测出异常染色体核型18例,异常率5.14%。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3例,占72.22%;性染色体异常5例占27.78%。结论常染色体异常主要表现为形态结构和数目畸变的异样变化,是导致反复早期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女性性染色体异常中40%为(45,o;45x/46xx)Turner’s综合症患者,多因其卵巢发育不全引起不孕。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是在细胞水平对遗传性疾病进行诊断,可信度高。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助孕是避免流产,减少遗传缺陷儿出生,促进优生优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染色体核型异常 自然流产 女性不育不孕 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