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24例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抽动障碍2例,慢性抽动障碍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17例。经治疗显效13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6%。结论通过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改善行为、减少焦虑,不伤害自己或他人。改善精细运动协调性,改善社会交往能力。

  • 标签: 儿童 抽动障碍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开展、实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产科2014年3月~2014年9月200例孕产妇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孕产妇提供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入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后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降低了危险因素及发病率,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达到了“三好一满意”的效果。结论为孕产妇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围产褥期的保健质量,更好的保障母婴安全,促进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产科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影响儿科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指导儿科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分析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结果患儿陪护人员的复杂性、陪护年龄、文化程度、患儿住院时间及护士自身素质、健康教育时机及方法策略。结论提高患儿陪护认知;护士应掌握健康教育时机及方法;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 标签: 儿科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肠道内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人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微生物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最后指出补充益生菌是治疗身心疾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每个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医护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再到每个家庭。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应用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口头教育及示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法。结论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改变了患者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了生存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能使代谢得到控制。

  • 标签: 社区 糖尿病 健康
  • 简介:摘要职业健康监护涉及职业健康检查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两方面内容,据调查可知,当下,职业健康监护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牵涉到许多相关机构,甚至作为受益者的劳动者本身也具有某些弊病,比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等。

  • 标签: 职业健康监护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新兵集训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调查。结果271名新兵SCL-90各因子分、阳子项目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EPQ评定结果高N分组各因子分,总均分以及阳性项目数均明显高于低N分组。结论新兵在集训期的适应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

  • 标签: 新兵 集训期 调查 SCL-90 EPQ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我市性病监测点性病门诊治疗的性病患者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诊疗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因子。结果除了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子无明显差异之外(P>0.05),经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病患者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有利于改善其情绪。

  • 标签: 性病患者 心理健康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后访视中对产妇及婴儿的影响,提高产妇的自我管理及新生儿护理能力。方法对200例城区住院分娩产妇进行产后14天内访视,调查分析产妇及婴儿的健康状况,给予母乳喂养知识、婴儿护理保健、产褥保健等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在母乳喂养成功率上,乳腺病发生率、新生儿便秘、脐部感染等项目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访视实施健康教育,可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预防疾病,保障母婴健康

  • 标签: 健康教育 产后访视 应用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孕产妇100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检查与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常规产前检查和系统孕期健康教育。结果100例孕妇对产前护理需求最高的是胎儿状况,需求率82.0%;其次是孕妇的身体状况,需求率为68.0%。实验组孕妇护理后的心理应激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门诊护理中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可显著高孕妇的心理能力,且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孕期健康教育产科护理心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证实六部曲健康教育法在临床护理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8月馆陶县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各20例,分别随机分为护理组、对照组2组,每组10人,从平均住院日数、平均住院费用、年存活人数、生活质量4个方面对比观察,护理组严格按照六部曲健康教育法指定的方法步骤进行,对照组按日常护理进行。结果从平均住院日数、平均住院费用、年存活人数、生活质量观察,护理组均优于对照组,尤其在生活质量方面,日常的常规护理病人均为差,表现较为突出。结论六部曲健康教育法对临床护理的效果是肯定的。

  • 标签: 六部曲健康教育法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视频健康宣教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宣教的反馈效果。方法将术后高龄白内障患者统一集中到视频播放处,用投影仪放大后播放给患者观看,尽量将声音调至最大,便于患者观看和理解。结果视频健康宣教后高龄患者的知晓率大于常规宣教的知晓率。结论应用视频健康宣教有效地提高了术后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知晓率,有利于患者回家后的自我护理及术后的康复。

  • 标签: 视频健康宣教 知晓率 高龄 术后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超声检查中应用作用。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取健康体检超声检查110例,抽签分两组。接受常规指导者入对照组,有55例;接受优质护理者入实验组,有55例。两组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检查时间更短,检查效率更高,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超声检查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效率,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健康体检 超声检查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关注十八大以后这一新时期干部的心理健康现状。一共发放614份问卷,走访了市区镇区共9个单位,访谈60名公务员,结果表明(1)近三成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干部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3)科员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结果对影响干部心理健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政府和个人的角度提出相应提升干部心理健康的对策。

  • 标签: 干部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产科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分娩130例孕产妇,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括65例孕产妇,观察组包括65例孕产妇。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进行两组产妇产后大出血、母乳喂养、自然分娩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后大出血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产科护理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增强,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导致越来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心理型亚健康是一种重要的类型,本研究阐述了心理型亚健康的定义与原因,并结合众多文献总结了心理型亚健康的调护方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效率,预防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理型亚健康 定义 原因 调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病症的临床特点,对产后出血的病因、病症时间以及治疗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之后进行处理,其中5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有子宫收缩乏力的症状,对其进行了按摩、止血处理,之后进行了静脉滴注抗生素和缩宫素等。另外的8例患者中,有4例进行了剥离胎盘,3例进行软产道裂伤缝合,1例进行了子宫切除。结论产后出血作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检测,进行有效的宫缩预防及伤口止血处理1,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主要措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