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在新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按照本次研究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随机选取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 106名新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两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53名,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的 CD + 3 、 Mil-2R 、 IgE 水平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 CD + 3 、 Mil-2R 、 IgE 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D + 3 高于对照组患者 , Mil-2R 、 IgE 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用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 ( P< 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能有效的改善免疫水平,治疗安全性得到保证, 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新生儿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上应用前瞻性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于新生重病监护室进行医院感染护理预防研究,数字随机将128例患儿设置为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将另外128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结果:(1)观察组患儿中,共有7例发生医院感染,占比为5.5%;共有121例未发生感染,占比为94.5%。对照组患儿中,共有20例发生医院感染,占比为15.6%;共有108例未发生感染,占比为84.4%。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治疗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病例数 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比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智力指数、运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早期家庭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身体康复。

  • 标签: 早期家庭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新生进行护理时存在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总结这些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防范。方法:对我院新生科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在新生监护室的新生患者共计 2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新生监护室内常见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对这 200例患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新生监护室出现的不安全护理事件总共有 5例,具体来说,包括 2例针刺伤、 1例院内感染、 2例蓝光烫伤,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 2.5%。对于住院的新生来说,造成其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人为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结论:由于新生的免疫能力较差,自我防范意识还不成熟,因此出现不安全事件后无法及时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醒,这对于新生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因此,在对新生患儿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提起精神,十分耐心、细致的对患儿进行护理,注重医护之间的配合,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最大程度的避免新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护理工作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助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产妇,根据奇偶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每组50例。分析上述措施实施后,产妇各指标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程时间较短,分娩出血量较少,P

  • 标签: 产科 助产护理 心理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危重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新生86 例,其中43例使用咪达唑仑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记为观察组,剩余43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好转时间,高频振荡通气6小时后吸氧浓度(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并统计高频振荡通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振荡通气6小时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FiO2、PaCO2、O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高频振荡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改善危重新生的氧合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缩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时间,相较于单纯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咪达唑仑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危重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新生86 例,其中43例使用咪达唑仑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记为观察组,剩余43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好转时间,高频振荡通气6小时后吸氧浓度(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并统计高频振荡通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振荡通气6小时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FiO2、PaCO2、O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高频振荡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改善危重新生的氧合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缩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时间,相较于单纯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咪达唑仑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新生早产与足月对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方法: 在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选择 40 名化脓性脑膜炎早产儿作为研究的实验 1 组,选择 40 名化脓性脑膜炎足月儿作为研究的实验 1 组,都应用 美罗培南加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和脑脊液的恢复情况 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与实验 1 组相比,实验 2 组患儿 治疗和脑脊液的恢复情况都是比较好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产与足月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与早产儿相比,足月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情况以及脑脊液的恢复情况是相对较好的, 临床中要加强干预和研究,以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早产与足月 化脓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诊断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了解彩超对诊断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6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诊断的高危新生(例数=471),患儿均接受彩超诊断,评估彩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471例有症状患儿的检出之中,其中检出异常共85例,占18.05%(85/471)。在进行检查状况分析中,卵圆孔未闭29例,占34.12%(29/85);房间隔缺损21例,占24.71%(21/85);动脉导管未闭17例,占20.00%(17/85);室间隔缺损7例,占8.24%(7/85);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危重症新生的治疗中早期行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新生82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采取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泵注,比较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 新生儿 多巴胺泵注 治疗中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33例。其中,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OI、PH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治疗后两组PaO2、PaCO2对比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略低。 结论 在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对患儿采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对患儿的各项呼吸指标作出调节,对其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应用的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的影响。方法:实验数据以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出生的 60例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喂养方案,研究组则实施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喂养方案,两组新生的营养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新生的身体机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实施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新生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使其改善成长发育所须的营养状况。

  • 标签: 微量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窒息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采用全身亚低温的临床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5 年 3 月~ 2017 年 8 月在我院接受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新生 48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4 例新生,研究组新生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研究组新生在出生后的 10 ~ 12 小时之内进行全身亚低温治疗,并维持新生的肛温在 33.5℃ ~ 34.5℃ ,持续时间为 72 小时,维持对照组新生肛温在 36.5℃ ~ 37.5℃ ,同时给予两组新生相同的其余治疗手段,最后采用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新生神经行为测定等方式对两组新生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新生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研究组新生的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新生神经行为测定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采用全身亚低温有着显著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

  • 标签: 新生儿 全身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于 20 17 年 11 月 --20 18 年 11 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 54 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采集新生血液,用 ELISA 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若存在反应, 2 周后复查。结果: 2 周后重新采血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于 0.03U/mL 。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会让少部分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反应呈弱性,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 疫苗接种 表面抗原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用氨溴索联合咖啡因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5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出生日期进行分组,每组28例,给予参照组咖啡因治疗,给予观察组氨溴索联合咖啡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总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为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咖啡因治疗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氨溴索联合咖啡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消化早癌患者中将消化内镜技术进行应用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工作选择在我院开展,开展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患者均确诊为早癌,人数为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则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命名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影像学质量评分均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表示为P

  • 标签: 消化内镜技术 消化道早癌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