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针刀疗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接收的原发性骨质疏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院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针刀治疗组,分别为36例、42例,小针刀治疗组患者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针刀疗法,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小针刀治疗价值。结果小针刀组、常规治疗前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针刀组治疗2周、6周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中的效果较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针刀疗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特立帕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的7月~2017年的3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除基础治疗,再加以特立帕肽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在接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特立帕肽治疗能起到满意效果且具备一定用药安全性,在短期内对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及相关临床指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 特立帕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部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15例患者为肝血管瘤,10例患者为肝转移癌,5例患者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结果本组50例原发肝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平扫和三期扫描,其中巨块型34例,单发右叶占位20例,左叶9例,左右同时累及5例,弥漫型7例,多发性结节5例,单发性结节4例,2例有肝门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4例肝门静脉内见癌性栓子,腹水14例。结论原发性肝癌予以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螺旋CT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gG与血压等级和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人为实验组,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两组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通过测定IgG,分析IgG在不同高血压等级、证型(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gG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高血压等级变化而变化。肝阳上亢。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且与性别、年龄、病情的轻重、脉压差的大小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体液免疫功能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胸部CT表现及胸部CT检查在复发性多软骨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01.02日至2017.11.01日在本院确诊的20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胸部CT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20例患者当中,气管壁增厚8例(40.00%),气管管腔狭窄6例(30.00%),气管壁钙化7例(35.00%),气管形态改变且存在剑鞘征6例(30.00%),气管壁毛糙模糊4例(20.00%),肺部感染6例(30.00%),肺内空气滞留征5例(25.00%),气管旁及纵膈淋巴结11例(55.00%)。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胸部CT表现比较典型,诊断价值高。

  • 标签: 复发性多软骨炎 胸部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8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4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方法选择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生活质量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治疗后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例二十四小时UNa、RA、Aldosterone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各组RA、Aldosterone与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予以分析。结果较之低UNa组,中UNa组与高UNa组的立位RA显著降低,高UNa组的立位Aldosterone水平显著降低,且P<0.05,而中UNa组Aldosterone水平和低UNa组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低UNa组反杓型、非杓型、杓型与超杓型的比例分别为13.1%、38.2%、43.9%与5.3%;中UNa组为10.2%、45.2%、40.9%与4.8%;高UNa组为11.1%、48.2%、38.0%与3.1%。高UNa组非杓型的比例显著超过低UNa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摄入大量食盐病例的RA与Aldosterone水平较低,血压水平较高,大多为非杓型血压亦或夜间高血压。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醛固酮 肾素 夜间血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高压氧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4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单纯实时光动力治疗;治疗组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高压氧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仅出现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0.3%(P<0.05)。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高压氧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 光动力疗法 高压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黄方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黄方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年复发次数与治疗后激素副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年复发次数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年复发次数与激素副作用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黄方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次数,而且激素副作用少,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 标签: 二黄方 多发性硬化 急性发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工作,使用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进行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且两种治疗方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的恢复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地塞米松 甲泼尼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就中医内科治疗(观察组)及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预后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用中医内科辨证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消除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内科 治疗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哌嗪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效果。方法:将4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应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哌嗪。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d相比,其血浆黏度、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明显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哌嗪治疗PNS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病综合征/药物疗法 阿魏酸哌嗪/治疗应用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夜间节律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节律度分为杓型血压与非杓型血压,所有患者均采用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评价动脉硬化,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非杓型血压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55例(40.7%),杓型血压80例(59.3%)。非杓型血压组baPWV、IMT高于杓型血压组,而ABI值低于杓型血压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可加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杓型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
  • 简介: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一般认为,该病是由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所致。而近年还提出了自身抗体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吸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的新理论。此外,ITP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近来也已取得重要进展,欧美相继制定了IT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文主要探讨成人ITP的规范化诊断。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迟发性肝破裂出血合并脾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情况。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三年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外伤胸腹部损伤所致的迟发性肝脾破裂损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追踪记录。结果3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均显示得到及时抢救和护理,同时患者均全部痊愈后出院,对肝脾破裂出血的临床外伤因素做了相应的统计分析显示多为车祸和跌落伤所致,同时外伤后迟发破裂出血的时间分布中在10天内。结论在迟发性肝脾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和护理中,要注意早期的抗休克和复苏护理,同时做好术后护理,做好肺部感染的防护和心理护理。

  • 标签: 肝破裂 脾破裂 护理
  • 简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为1%~2%,胎儿病死率达26.5%。我院收治2例该病患者孕前均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病史,均成功分娩,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血液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诊断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表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同期20例急性病毒脑炎未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电图。结果2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患者中,17例影像学异常,异常率为85.0%,全面发作8例(40.0%),单纯部分发作4例(20.0%),复杂部分发作3例(15.0%),部分继发全面发作3例(15.0%),癫痫持续状态2例(10.0%)。治疗后痊愈18例。结论急性病毒性脑炎对大脑皮质造成损伤后,容易导致继发癫痫的发生,影像学检查脑皮质的额叶、颞叶皮质受累,脑电图检查表现为中度和重度异常患者,容易发生癫痫。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能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病毒性脑炎 继发性癫痫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类我院就诊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0例,均采用CT与MRI检查,对比观察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与临床特点。结果MRI在小于24h梗死检出率方面与CT比较明显更高(P<0.05);在大于24h梗死检出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部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病灶总数量、小病灶数量等方面比较,CT检出率明显低于MRI(P<0.05);病灶检查时间方面,MRI明显短于CT检查(P<0.05)。结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应用MRI检查早期梗死、微小病灶均优于CT检查,MRI检查时间较短,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式。

  • 标签: CT MRI 多发性脑梗死 老年患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与舒适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与满意度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继发性高血压 脑出血 并发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