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循环管理(PDCA)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以计划(plan)、执行或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的科学工作流程进行管理,是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

  • 标签: 供应室 质量控制 循环管理
  • 简介:探讨中医情志因素与疾病康复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内要》提出“五神脏”与“五志论”的具体内容,实例说明情志因素对患者康复的指导作用,提出了“情志致病、亦能治病,调畅所机、情药并施”的全新康复理念。

  • 标签: 中医情志因素 疾病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接受的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和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的患者时,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临床情绪,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28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4)和观察组(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n=64),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出现新感染及原感染扩散的患者数量进行统计并算出概率,同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出现新感染及原感染扩散概率的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住院期间被感染的概率,提升其被护理的舒适度。

  • 标签: 控制 院内感染 护理干预 措施 作用
  • 简介:摘要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诊疗护理,以医方为主导,通过信息的多途径交流,使医患双方形成信任合作关系并形成共识,达到维护患者健康的目的。医患沟通是避免医疗纠纷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沟通中的方式方法技巧都影响事物的进展方向,影响着彼此身心健康。

  • 标签: 沟通 医患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馨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收的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其随即均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各41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调查组产妇采取温馨助产护理,对比两组孕妇产后24h内的出血量以及总产程。结果:调查组产妇总产程为(7.12±1.27)h,产后24h出血量为(146.72±9.36)ml,低于对照组的(9.31±1.44)h、(184.36±12.37)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的分娩中,采取温馨助产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产后24h出血量,并且缩短产程,减少分娩给产妇带来的痛苦和危险,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分娩 温馨助产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7-2020.7月在职的76名护理人员,按照双盲法的方式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38名,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照组(38名,实施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评分以及病房护理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评分以及病房护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护理人员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后,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口腔诊疗操作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使诊疗操作过程中器械、环境、医护人员手污染严重。近年来,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监测不到位而导致传播HBV、AIDS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情况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调查证实。口腔器械、诊疗环境中污染细菌不仅数量大且致病菌多。以牙钻手机为例,染菌量可达5×10^4~5×10^6cfu/cm^2。由此可见。控制口腔医院门诊感染至关重要,而对感染控制进行监测能为其质量提供有效的保证。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 口腔门诊 感染监测 血液传播性疾病 消化道传染病 诊疗操作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环境污染和各类菌株的变异,使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成为医疗活动的重点。为此,WHO提出以消毒、隔离、灭菌、灭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而质量控制护士在预防医院感染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为此,我院就如何发挥质控护士的作用而制定如下规范。

  • 标签: 质量控制护士 医院感染 预防 护理
  • 作者: 王学芹张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小组前后各计9884例和135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压疮管理小组前后2年的高危压疮上报率、压疮量表使用率和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压疮管理小组未成立前,9884例患者中共计上报高危压疮31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0.31%,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13567例患者中共计上报192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1.42%,显著高于前者,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9884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3233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32.71%,13567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10854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80.00%,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1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1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35.48%,192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5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7.81%,显著低于未成立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高危压疮上报率和压疮量表使用率,降低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 摘要 】 随着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不孕症患者心理与行为表现越来越被重视,为不孕症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漫长的治疗期。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孕症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通过早期、多次地给与心理干预,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妊娠结局。

  • 标签: 不孕症 患者 心理压力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防范静脉治疗护理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近一年(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实施静脉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还要识别潜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以此实施风险细节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缺陷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护理满意评分为(98.12±0.69)分,对照组为(80.76±2.53)分,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防范静脉治疗护理风险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而且还能减少护理缺陷,控制护理风险率的产生,更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细节管理 静脉输液 护理治疗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防范静脉治疗护理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静脉治疗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管理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满意度。结果:细节管理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细节管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治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细节管理效果确切,可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细节管理 防范 静脉治疗 护理风险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的ICU护理管理中,采用建立质量管理小组的方法,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督与改进。并利用回顾性分析,对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实施前后的ICU护理管理情况,展开系统化的研究与分析。结果:在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实施后,ICU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出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通过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小组的方法,可以使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显著提升,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促进ICU患者的顺利康复。

  • 标签: 质量管理小组 ICU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疏导及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作用。方法: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总结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病人采取的心理疏导及护理方法。结果:心理疏导对于接受化疗过程中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产生的恐惧、悲观绝望等心理均得到有效调整。结论:发挥心理疏导作用,重视个性化护理干预,强化围化疗期的宣教,改善其心理状态,可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危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心理疏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采用强化护理模式,探究其护理作用。方法:本次10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常规护理)与B组(强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与有效率。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后,B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优势显著;另外B组病人有效率也比A组病人偏高,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强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病人护理中,能够提升病人治疗效果、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强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关于健康卫生知识的良好宣贯,使得人们对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的诉求越来越高,而口腔作为我们日常食物进口的地方,其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和整个机能,可以说,口腔是身体内部与外界联系的直接门户,也因此口腔是最容易受到交叉感染的地方,因而常言道“病从口入”。所以,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口腔安全方面精细化护理管理必不可少,因而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分析了当前精细化护理管理之于口腔安全的作用,希冀能为口腔科更好的实现护理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精细化 护理 口腔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病房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在提高患者护理安全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开展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两种管理方式,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组展开实验,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30例。结果:在用药管理、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整体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另一组,指标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此外,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也相对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病房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护理管理内容更加明确,有利于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

  • 标签: 老年病房 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