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潜伏期低浓度局部麻醉(局麻)药椎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时对产程和母婴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136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两组均实施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对照组麻醉时间为活跃期,观察组为潜伏期。记录两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统计出血量、5min新生儿Apgar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5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76.5%显著高于对照组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镇痛中,于潜伏期给予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有利于缩短潜伏期,对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椎管阻滞 低浓度 局部麻醉 分娩镇痛 潜伏期 活跃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将振动排痰护理模式应用于慢阻肺中取得的应用价值,评估对患者住院时间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本院确诊为慢阻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选患者共计94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振动排痰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以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功能指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对比差异为P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应用价值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影响研究。方法:择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我院收治的7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结合患者救治期间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差异分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6例。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急诊护理干预,分析在不同救治护理措施应用下患者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效果。结果:在急诊护理干预的应用下,分析患者抢救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常规组,分析患者抢救效果;研究组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可配合临床救治方案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促使患者能够取得更好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借鉴。

  • 标签: 急诊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抢救时间 抢救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本文介绍了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Q-TOFMS)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该方法在药物中的有关物质分析、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代谢组学及中药学4个主要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观察组行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急救模式,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急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有效缩短了各项急救时间,并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 急性脑卒中患者 急救时间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本院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实验组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结肠癌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运用细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细节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咳嗽、咳痰、喘憋、发热等症状消失所用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5.13±0.35)d,对照组为(8.22±1.06)d,P<0.05。结论:对支气管炎患儿运用细节护理有利于促进患儿病情康复并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支气管炎 小儿 细节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情稳定后7-21d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2-7d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BI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于2022年1月至12月进行,纳入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在研究组中出现2例恶心呕吐患者,而在对照组中,出现了4例恶心呕吐患者,2例下肢水肿患者,2例精神障碍患者,4例术后疼痛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和复苏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麻醉和复苏时间,发挥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术后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对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46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患者各73例,对照组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内科治疗,即尼莫地平与脑保护剂治疗,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抽取的对象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持续治疗30d后观察治疗效果。分析并观察两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进展时间与神经功能变化状况。结果: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C、HDL、LDL和TG指标分别为2.12±0.20、1.57±0.41、0.99±0.25和1.16±0.37,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5.69±1.02、2.98±0.67、3.02±0.33和0.96±0.26,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在发病4周时N1HS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等,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荐和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痔疮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 94例痔疮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对照组( 47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 47例,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舒适度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 P< 0.05;实验组干预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 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 95.74%)高于对照组( 78.72%), 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4.26%)低于对照组( 17.02%), P< 0.05。结论 对痔疮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术后恢复,增加其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对增加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痔疮 围手术期 综合性护理 住院时间 满意度 舒适度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GinkgolideInjection,GI)作用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及对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再灌注(tMCAO)模型,(1)分别于再灌后1、3、6、9hip首次给予GI(2.5mg/kg),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评价动物缺血损伤程度。(2)于再灌注后1hip给予GI(2.5mg/kg),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d,分别于再灌注后24、72h取脑检测缺血半影区p53、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再灌注后1、3h给予GI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与脑组织含水量(P〈0.05、0.01),6、9h给药大鼠脑损伤未见明显改善。(2)于再灌注后1h给予GI显著抑制p53、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P〈0.05)。结论GI对tMCAO模型大鼠的有效治疗时间在缺血再灌注后3h内;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涉及抑制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脑卒中 治疗时间窗 凋亡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股沟疝围手术期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及对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遴选2020年7月-2021年7月10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结果: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同时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腹股沟疝患者中,不仅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同时有效预防及控制并发症,实现提高预后的目的。

  • 标签: 腹股沟疝 临床护理路径 围手术期 下床活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效果及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用2020年5月-2021年7月院内收治的72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36例。参照组用囊肿刮除术治疗,观察组用开窗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长于观察组,有差异(P

  • 标签: 开窗减压术 口腔颌面部囊肿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健康宣教联合个性化饮食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健康宣教联合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研究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酸中毒纠正时间以及血糖控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宣教 个性化饮食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症状缓解
  • 简介:目的以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例,对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此类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压疮持续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此次采取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平均为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持续时间情况。结果(1)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2例压疮持续时间平均为(2.1±0.4)d,对照组12例压疮持续时间平均为(5.8±0.3)d,观察组压疮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压疮发生率,使压疮持续时间缩短;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

  • 标签: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压疮发生率 压疮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68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机械通气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集束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集束化护理组护理1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服务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满意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机械通气时间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MT下的全程优质对突发性耳聋并耳鸣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突发性耳聋并耳鸣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SMT下的全程优质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得分、满意度、耳聋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SMT下的全程优质护理用于突发性耳聋并耳鸣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SMT下的全程优质护理 突发性耳聋并耳鸣患者 症状消失时间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优化个体护理干预对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20年2月至10月间收治的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传统护理以及优化个体护理,并对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结果(p

  • 标签: 优化个体护理 ICU老年重症肺炎 症状改善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