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渴求研发一种高科技充填材料替代传统根管治疗术的夹心饼充填,从而达到牙体缺损高效、长久、安全的修复,把医生从繁重的医疗工作中“救赎”出来,远离职业病的伤害。根管治疗术需要变革创新,故提出一种新的充填理念“浇筑技术”。

  • 标签: 流动树脂 替代 牙胶 浇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6-2010年间收治的77例肺栓塞患者,其中,男性47例,年龄在27-68岁之间,女性30例,年龄在31-74岁之间,所有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肺栓塞。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7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单纯的抗凝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0例患者,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87.5%,对照组37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7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结论在治疗肺栓塞疾病时,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栓塞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分娩的224例早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主要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本组224例主要发生因素自发性早产191例(85%),其中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106例;其它自发性早产(包括双胎妊娠、精神心理因素、以及外力造成外力、性生活过频等造成的早产)33例。医学指征干预的早产(包括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产前出血),85例(38%)。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的最主要发病因素是自发性早产(PPROM)和双胎、精神心理因素、外力因素等,其次是病理因素所致的具有医学指征干预的早产。进行孕期保健时,应注意早期预测及妊娠期的重点监护、干预,这是降低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早产 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 自发性早产(SPB) 医学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所致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追思50例创伤所致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45例,其中脾切除36例,自体脾片种植25例,保脾9例,全部治愈。结论脾脏切除仍是治疗创伤所致脾损伤的主要方法,明确脾损伤手术指征是康复痊愈的关键。

  • 标签: 脾脏 脾损伤 免疫器官 自体脾片种植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3926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过少成为剖宫产手术前5位指征,社会因素仍为第一因素。结论:应加强孕产期保健、孕期各种宣教,提高孕妇对阴道分娩、剖宫产的利弊认识,提高产科医师的医疗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更加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急性腹痛是指既往没有疼痛史的病人突然出现持续时间在7天以内的腹部疼痛,更常用的时间定义为48小时以内。目的讨论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突然出现的剧烈腹痛提示疾病非常严重,例如,腹主动脉瘤破裂、脏器穿孔或异位妊娠。腹痛的发作方式有助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疼痛在几个小时逐渐发作,开始时有轻微或隐约不适,逐渐发展到疼痛清晰和定位准确,提示这是一个亚急性过程,是腹膜炎的特征,急性阑尾炎、憩室炎、盆腔炎症和肠梗阻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又如急性胆囊炎或胰腺炎,可在发病1~2小时后逐渐变得定位清晰。

  • 标签: 急性腹痛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提昌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临床用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输血科血液供应虽有所增长,但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要。结论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临床医生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血原则,是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临床用血 科学 合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迁延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策略毕业论文选取我院从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迁延性胃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毕业论文,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采取个性护理方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程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迁延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增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保证了良好的护理质量,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比较满意。

  • 标签: 迁延性胃炎 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前及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恐惧评分、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好于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恐惧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人工流产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引发输血医疗纠纷的各种因素,并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从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降低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接受输血患者的2653份病历进行规范性检查,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被检查的2653例病历中,2410例输血病历合格,占90.84%,243例输血病历不合格,占9.16%。结论通过检查临床输血病历,使医护人员充分意识到输血病历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加强输血病历的管理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责任感,确保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以避免和防范临床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

  • 标签: 临床输血 输血病历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迫于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略显滞后的现状,国内各医学院校均积极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应运而生,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硬件基础,其实践操作的无风险性和可重复性,使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是促进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和依托。

  • 标签: 临床技能,实验中心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有效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7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经积极救治,抢救成功72例,成功率92.3%。死亡6例,死亡率7.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HCH)多为急性发病,病程进展很快,病情恶化多于发病1~4h以内,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快速地诊断,采取急救措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急救 措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中医源性脾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在手术中注意保护健康的脾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在消化道手术尤其胃切除术中出现15例医源性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脾损伤中溃疡病胃切除术4例,胃癌根治术10例,贲门癌根治术1例,占同期胃切除术3.3%(15/457例)。按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即Pachter脾损伤分级,Ⅰ级12例,Ⅱ级2例,Ⅲ级1例。致伤原因是术者人为造成。4例经电凝加医用生物蛋白胶止血,5例行大网膜逢合、明胶海绵压迫止血,3例行逢合修补术,3例全脾切除。全组均痊愈出院,3例脾切除患者中2例术后并发感染。结论消化道手术尤其胃手术导致脾脏损伤是一种医源性的脾损伤。这种损伤是可以预防或降到最低限度的,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十分重要。

  • 标签: 胃切除 医源性脾损伤 处理方法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路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18例肠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著有效46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中显著有效37例,有效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9.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 标签: 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的区别。方法2004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10例恶性黑色素瘤,采用光镜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物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治疗方法均为手术加生物化疗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肿瘤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以皮肤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及S-100均为阳性,治疗后死亡4例.1例再次手术未见复发,余5例未见复发征象。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少见,且发病隐袭,发生部位较广,组织结构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手术切除为主结合生物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对近年我院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病情加重的5例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存活3例,死亡2例;3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死亡6例。存活的32例患者经早期经过的一系列治疗及配合康复治疗后遗留重度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4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11例,有17例患者基本痊愈。结论大面积脑梗塞病情凶险,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预后较差,尽早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临床特点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