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则改为氯化钾缓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90.00%(P<0.05);两组治疗前PR间期、QT间期、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同时PR间期和QT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0%,对照组为10.00%(P>0.05)。结论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电图及心率等指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室性早搏 美托洛尔 门冬氨酸钾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中关系分析。方法实验组选取我院出现脑梗死的患者50例,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均检测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25.31±7.55)umol/L高于对照组(9.24±5.36)u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具有密切的关系。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关系
  • 简介:摘要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是一类可以介导修饰翻译后的蛋白质瓜氨酸化的钙依赖性半胱氨酸水解酶家族,目前发现家族中包括:PADI1、PADI2、PADI3、PADI4和PADI6。本文详述了人类PAD家族各成员的结构特征、具有的相关疾病区域特点及研究进展。

  • 标签: 同工酶类 细胞凋亡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受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相关因素一齐影响,病因异质性,发病率、致残失能率、死亡率奇高的疾病1。据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论述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联系。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价值 。 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则改为氯化钾缓释片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 ,对照组为 90.00% ( P < 0.05 );两组治疗前 PR 间期、 QT 间期、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同时 PR 间期和 QT 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 ( P < 0.05 );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 7.50% ,对照组为 10.00% ( P > 0.05 )。 结论: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 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电图及心率等指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

  • 标签: 室性早搏 美托洛尔 门冬氨酸钾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开展研究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3级高血压组。经检测发现,3级高血压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2级高血压组和1级高血压组患者,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3级高血压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占比显著高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公司现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亮氨酸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实验以保证检测方式符合要求。确保该方式在本实验室现有实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稳定性及准确性,能够确实有效的控制与保障产品质量。

  • 标签: 检查方式的研究 控制与保障产品质量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中盐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LunaC18(2)色谱柱(4.6mm×25cm,5μm),流动相A:乙腈-水(50∶50);流动相B:0.014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8.2),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浓度分别在7.931-71.379μg·ml^-1和0.1632-1.4684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和99.18%,RSD分别为0.64%和0.99%(n=9)。结论:本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中盐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 标签: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 盐酸半胱氨酸 甘氨酸 柱前衍生化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异甘草酸镁+门冬氨酸氨酸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近期(2019年1月—2020年07月时期)收治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7例,选取其中47例以门冬氨酸氨酸综合治疗为对照组,另47例以异甘草酸镁+门冬氨酸氨酸综合治疗为试验组。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P>0.05)无意义。而在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72.34%,差异(P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门冬氨酸鸟氨酸 联合治疗 综合治疗 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 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酶(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酶(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及万方数据库,对纳入的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合计患者428例。腺苷蛋氨酸组(治疗组)降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升高白蛋白(ALB)疗效与对照组相当;亚组分析显示,无论2周或4周疗程,治疗组降TBil、DBi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4周疗程中治疗组降ALT、AST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2周疗程中两组降ALT、AST疗效相当。现有资料未提示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有一定的退黄降酶效果,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可能提高疗效。其疗效和安全性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腺苷蛋氨酸 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汁淤积性肝病 高胆红素血症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Cy)又称高半胱氨酸(H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它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本身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也没有特异的3个DNA碱基对其进行编码,在体内不能合成,它是由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的中间产物,只能来源于蛋氨酸的分解代谢。血浆Hcy是一个总称,指血浆中所有形式的Hcy,包括还原型Hcy,双硫Hcy,混合双硫半胱氨酸Hcy和混合双硫蛋白质Hcy,正常情况下游离Hcy很少,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很多因素如遗传、营养、肾功能不全、药物、激素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造成高Hcy血症。近年来,随着Hcy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大量研究证明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与糖尿病、肾衰、老年痴呆等高度相关,危险度随Hcy浓度的升高而增加1。但到目前为止,Hcy的检测只局限于研究性质的科研单位和大型医院实验室,而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对心脑血管危险因子的认识还停留在早已家喻户晓的血脂上。现就Hcy的检测方法,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做一简述。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进展 方法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136例和脑梗死组18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比三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情况及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进行比较无较大区别(P>0.05)。结论在诊治脑血管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速率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可行性,建立简便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在Hitachi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以速率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依NCCLSEP5-7文件要求以线性范围和精密度作为评价指标,并分析其与HLPC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本法的线性范围2.0-50µmol/L;批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59%(P1)和1.92%(P2);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51%。速率法与HLPC的相关性Y=1.0207X-0.0302,回归系数(R2)=0.9893。结论该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较宽并与HPLC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 标签: 速率法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