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减轻人们对人流术的恐惧和焦虑,避免疼痛,使人流术麻醉达到起效快,苏醒迅速、安全、无痛以配合手术的实施,得普利麻、氧化氮复合麻醉适用于此类手术.方法:180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ASA分级Ⅰ~Ⅱ级,无手术及麻醉禁忌症.禁食禁饮8h,阿托品0.5mg肌注,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以患者个体差异静注1.5~2.0mg/kg得普利麻,0.7~1.0min注射完毕,意识消失后用麻醉机面罩吸入70%氧化氮和30%氧混合气体,总气流量4L~6L/min,达到麻醉三期1~2级,夹皮无疼痛反应开始手术,直致手术结束改吸纯氧4~7min至患者清醒.记录监测参数,意识消失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药物的用量.结果:镇痛有效率99%,心率、自主呼吸平稳,血压正常、稍降,均在正常范围,动脉血氧饱和度≥97%,意识消失时间0.82±0.15min,手术时间6.5±2.3min,苏醒时间12.3±2.8min,得普利麻90±20.6mg,氧化氮流量3L~4.5L/min,氧流量3L~1.5L/min.术中呼吸道梗阻2例,呼吸变浅2例,体动3例,术后呛咳1例,呕吐2例,均已安全处理,所有受术者于术后40min离院.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合用后效果确切,两药用量相对减少,增强镇痛作用,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对病人循环影响轻微,具有起效快,术中无知晓,镇痛效果佳,苏醒迅速、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定向力恢复完善,离院早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得普利麻 氧化亚氮 人工流产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2O对小儿气管导管囊内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组5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N2O组和非N20组。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采用RAE带套囊的气管导管。依次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2-4ug/kg、丙泊酚-3mg/kg及氯化琥珀胆碱1-2mg/kg,肌松完全后行气管插管。N2O组吸入1%-2%异氟醚、N2O和O2,吸人N2O浓度保持在50%左右。非N2O组吸入1%-2%异氟醚、O2和丙泊酚1.5-3mg/kg持续泵入。常规监测ECG、BP、SpO2、体温、PETCO2,必要时行桡动脉、颈内静脉监测。两组均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两组套囊导气管连接三通接头,先抽空套囊内气体,再向套囊内注人空气至气道恰不漏气为止,三通接头另一端接压力换能器至Cardiocap监测仪,记录其压力作为起始值,此后开始记时并连续测压,分别于套囊注气后15,30min及以后每隔30min记录一次,手术结束时记录最后压力。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导管号及麻醉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N2O组比较,N2O组套囊内各时点压上升非常显著(P<0.05),但注气后60-120min上升速度逐渐减慢。非N2O组套囊压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压力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30min时下降速度较快,其后则逐渐减慢(表1)。N2O组与非N2O组声音嘶哑、咽喉痛分别发生8例和2例,N2O组喉头水肿发生5例,而非N2O组无一例发生。结论在小儿N2O复合全麻中,气管导管的选择、每隔30min将套囊气体放出、改变气管导管套囊内介质是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腹泻贴联合酸乳杆菌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腹泻患儿中选取76例。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38例进入对照组(使用酸乳杆菌治疗),偶数编号的38例进入试验组(联合腹泻贴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37%)比对照组(81.58%)要高;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积分比对照组还要低,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贴联合酸乳杆菌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更好,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情恢复。

  • 标签: 小儿腹泻 嗜酸乳杆菌 腹泻贴 症状积分
  • 简介:摘要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呼吸系统为主的传染病,该菌寄生在生猪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污染排泄物或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慢性感染猪和带菌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率一般在 10%~ 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 5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H.pylori根除治疗同时或之后添加酸乳杆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肠道菌群角度为探索合适的益生菌使用时机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的患者30例,分成单用四联组、四联同时用酸乳杆菌组、四联后用酸乳杆菌组,每组10例。主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第8周末治疗结束时,检测3组患者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PD_whole_tree和Shannon,主要分析相对丰度>1%的优势菌门、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和增长或减少的趋势。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平均秩多重比较和Bonferonni校正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第8周末治疗结束时,单用四联组和四联同时用酸乳杆菌组的PD_whole_tree指数均低于四联后用酸乳杆菌组[22.43(21.39,23.45)和22.86(20.93,24.46)比24.93(24.17,27.00)],单用四联组优势菌属柯林斯菌的相对丰度低于四联后用酸乳杆菌组[0.00(0.00,0.01)比0.02(0.0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0、-2.667、-3.581,P=0.004、0.023、0.001);单用四联组与四联同时用酸乳杆菌组的PD_whole_tree指数,四联同时用杆菌组与四联后用杆菌组的优势菌属柯林斯菌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用四联组、四联同时用酸乳杆菌组、四联后用酸乳杆菌组的Shannon指数,优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优势菌属拟杆菌属、链球菌属、布劳特菌、肠杆菌属、栖粪杆菌属、毛圈瘤胃球菌属、克雷伯菌属、活泼瘤胃球菌属、霍氏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优势菌属中,有益菌属栖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均表现正性增加趋势,而潜在致病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链球菌属均呈负性减少趋势。相对丰度差折线图显示,第8周末治疗结束时,四联同时用酸乳杆菌组与单用四联组的致病菌或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大于四联后用酸乳杆菌组与单用四联组的相对丰度差。结论在含铋剂四联H.pylori根除后添加酸乳杆菌方案更有利于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而根除同时添加酸乳杆菌的方案较后添加方案在调节有益菌增长、减少潜在致病菌方面的效果可能更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嗜酸乳杆菌 肠道菌群 添加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表达水平,探索其与外周血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总IgE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哮喘儿童作为研究组,以及30例诊断为支气管炎(无喘息,无家族过敏史)的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FeNO、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总IgE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FeNO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血清总I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FeNO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与血清IgE呈正相关。结论FeNO水平能反映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的气道炎症,结合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总IgE更能全面反映哮喘疾病的现况及控制水平。

  • 标签:
  • 简介:本文研究了雷公藤内酯醇诱导哮喘豚鼠肺内酸性粒细胞(EOS)凋亡的作用,结果发现,雷公藤内酯醇能诱导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EOS凋亡和EOS的数量减少,并抑制EOS的bcl-2表达,以上提示雷公藤内脂醇能改善哮喘豚鼠肺内的EOS浸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雷公藤内酯醇 哮喘 豚鼠 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46例EGPA住院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并发症及转归。结果146例患者中男93例,女53例,年龄(41.7±16.1)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为0.5~450个月,中位时间18(6,60)个月。以肺部[121例(82.9%)]、鼻与鼻窦[119例(81.5%)]受累最多见;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者36例(24.7%),以核周型或髓过氧化物酶ANCA为主。ANCA阳性者肾脏(66.7%比20.9%,P<0.001)、神经系统受累比例(80.6%比51.8%,P<0.001)明显高于ANCA阴性者,更易出现发热(66.7%比40.9%,P<0.05)及视神经病变(8.3%比0,P<0.05),疾病活动度更高[中位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25(18,30)比19(14,24),P=0.001],红细胞沉降率[40.5(20.5,82.8)mm/1 h比25.0(13.3,50.8)mm/1 h,P=0.006]和超敏C反应蛋白[37.1(11.8,72.9)mg/L比13.5(3.4,66.1)mg/L,P=0.036]显著升高;而ANCA阴性者胸腔积液比例高于ANCA阳性者(20.9%比5.6%,P=0.04)。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为主。12例(8.2%)患者病情缓解,6例(4.1%)患者死亡或放弃治疗。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多见。结论EGPA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炎,临床表现与转归异质性强,病死率高。

  • 标签: 嗜酸细胞肉芽肿 血管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一种少见的以外周血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管外肉芽肿炎症为特征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累及多系统,如耳鼻喉、肺、肾、消化、心脏、周围神经等,但垂体受累并不多见。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了1例EGPA继发垂体炎的诊治过程,以提高风湿免疫科医生对EGPA垂体受累的认识,有利于正确制定治疗方案,早期干预。

  • 标签: 血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 垂体炎
  • 简介:摘要酸性粒细胞属于固有免疫细胞,有助于防御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感染,特别是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效应。酸性粒细胞浸润多种肿瘤,通过直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或在肿瘤微环境中间接调节肿瘤进展。酸性粒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酸性粒细胞碱性蛋白、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参与抗肿瘤效应,亦可通过促进炎症进展等方式促进肿瘤形成。为此,文章重点探讨酸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作为免疫治疗的预测靶标,对临床疾病治疗和监控的作用。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肿瘤 细胞因子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报告2例血管淋巴样增生伴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为28岁男性和26岁女性,病程分别为5年和1年,临床表现为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紫红色丘疹、结节。组织病理检查均有真皮层血管的增生,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呈特征性的上皮样,可内衬血管腔,突入血管腔内生长,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丰富酸染,1例还可见特征性的空泡。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血管 内皮细胞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GPA心脏受累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山西白求恩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的16例EGPA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6例EGPA心脏受累,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14)岁,与17例无心脏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比较(41±1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1),提示年龄大小与心脏受累与否有关。EGPA心脏受累16例患者中有症状者4例(25%),1例为首发症状,其余12例表现为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心脏MRI异常,其中10例(62%)心电图异常,13例(81%)心脏超声检查异常,1例患者行心脏MRI提示心内膜炎。16例EGPA心脏受累患者中,肺脏受累14例,鼻受累10例,神经系统受累9例,皮肤受累9例,胃肠受累6例,肾脏受累2例。16例患者血酸性粒细胞(EO)均增高,中位值2.46(1.49,3.94)×109/L,且EO与心脏受累有相关性。对核周型ANCA抗体阳性率分析,16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阳性,与无心脏受累组(8例患者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6例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0例用环磷酰胺。随访至今,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脑出血死亡,3例失访,其余11例出院后均病情平稳。结论EGPA患者心脏受累发生率高,心脏各个结构均可以受累,多见于ANCA阴性患者,且心脏受累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 标签: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心脏受累 心电图 心脏超声 心脏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测定哮喘患者血清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临床意义及理论根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36例哮喘轻中度发作患者血清ECP及肺功能最高峰值流速(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I),并予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治疗3个月后以及停用丙酸倍氯米松4周后各复查血清ECP、肺功能.对照组30例为非哮喘病人,仅测定血清ECP.结果哮喘病人血清ECP明显高于非哮喘者,有明显差异(P<0.01).停用吸入激素4周后,哮喘患者血清ECP复又升高,肺功能下降(P<0.01).结论血清ECP是哮喘病一很好的疾病标记物,检测血清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以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哮喘病 血清 嗜酸性粒细胞 阳离子蛋白 ECP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痰酸粒细胞增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AECOPD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为痰酸性粒细胞阳性激素治疗组(A组)、痰酸性粒细胞阳性非激素治疗组(B组)、痰酸性粒细胞阴性激素治疗组(C组)、痰酸性粒细胞阴性非激素治疗组(D组)。4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测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及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统计6个月内首次发生COPD急性发作时间和COPD急性加重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痰检酸性粒细胞计数逐渐降低,且病人MMRC评分逐渐降低;A组较B组痰酸性粒细胞降低更明显,MMRC评分及肺功能改善A组均优于B组(P〈0.05);同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组较C组MMRC评分及肺功能改善有差别(P〈0.05);A组6个月内首次发生急性加重间隔时间为(110.23±36.23)d,6月内发生急性加重发生率33.6%,与其余各组比较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粒细胞阳性AE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能及早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肺功能,预示痰检酸粒细胞阳性是临床AECOP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较好指标。

  • 标签: 痰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糖皮质激素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外周血酸性粒细胞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及危险性。对所有患者作酸性粒细胞数量检验,>0.5×109/L则确定为酸性粒细胞增高。结果出现HLA不全相合,是引发酸性粒细胞上升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GVHD、II-IV度急GVHD为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的危险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生存率显著较未出现酸性粒细胞上升者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外周血酸性粒细胞增高,是较为常见并发症,与慢性GVHD、急性GVHD发生相关,也是对患者远期预后结局进行预测的主要指标。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以过敏性哮喘、酸性粒细胞增多、全身肉芽肿性血管炎为特点的疾病,原来称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其病理特点是坏死性血管炎,组织中有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肉芽肿形成,主要累及小动脉和小静脉,冠状动脉等中等血管也可受侵犯,大血管受累者少见。小动脉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该病罕见,多数有哮喘表现,但有一部分患者因其他系统受累首发,给疾病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现报告1例我科收治的EGPA伴肺栓塞的病例,希望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肺栓塞 白细胞介素-5R B淋巴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