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儿8月龄起病以脾脏、淋巴结和腮腺肿大为突出表现,伴反复发热、窦肺感染、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多克隆性B细胞增殖。基因检出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11基因第5外显子新发杂合变异(c.368C>T,p.G123D),父母为野生型,诊断NF-κB相关B细胞增殖和T细胞失能性疾病。经10年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增殖控制良好。

  • 标签:
  • 作者: 卢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卢玲随着我国“优生优育”政策的推行,我国对胎儿的孕前检查工作也越来越完善,对胎儿进行定期的检查可以有效的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以及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等。但是目前很多准妈妈在做检查时对B超“大畸形筛查”不了解。很多准妈妈在检查时疑惑做了“大畸形筛查”后胎儿一切正常,那么为什么孩子出生后会出现畸形的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调节性B细胞(Bregs)是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B细胞亚群。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在正常生理条件下,Bregs数量很少,但在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存在潜在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介绍Bregs的分型、哮喘动物模型和哮喘患者Breg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Bregs抑制哮喘发病的机制以及Bregs对哮喘的潜在治疗价值。

  • 标签: 哮喘 B淋巴细胞,调节性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是一类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因子,主要调节细胞生存、增殖和分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难以清除的白血病干细胞克隆使治疗后的白血病再发,最终导致预后不良。研究表明,NF-κB信号在多种白血病细胞中,特别是白血病干细胞中持续活化。NF-κB抑制剂NF-κB抑制剂在治疗各类肿瘤包括白血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NF-&kappa B,白血病干细胞, NF-&kappa B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对初治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初治DLBCL老年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60~83岁);男性患者为75例,女性为5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前的血清白蛋白值、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淋巴细胞(Lym)计数计算CONUT评分,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CONUT评分对患者生存结局预测的最佳临界值,并且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CONUT评分组。组间年龄、B症状、Ann Arbor分期等不同临床特征的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总体生存(OS)曲线,并且计算其3年OS率。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本研究DLBCL老年患者OS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通过ROC曲线确定CONUT评分预测DLBCL老年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临界值为3.5分,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60.0%,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 (95%CI:0.614~0.795)。②根据CONUT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将129例患者分为高CONUT评分(n=78,CONUT评分≥3.5分)和低CONUT评分组(n=51,CONUT评分<3.5分),2组患者的年龄、B症状、Ann Arbor分期、化疗前血红蛋白(Hb)值、化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7.382、15.656、15.530、7.696、17.808,P=0.032、0.007、<0.001、< 0.001、0.006、<0.001)。③对可能影响本研究129例DLBCL老年患者OS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伴B症状、Ann Arbor分期、化疗前Hb值、化疗前血清LDH水平、化疗前血清β2-微球蛋白(MG)、化疗方案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化疗疗程数、IPI危险度分层及CONUT评分为DLBCL老年患者3年OS率的影响因素(χ2=6.229、6.690、5.037、8.937、13.588、11.174、4.806、15.787、12.491、13.838,P=0.013、0.010、0.025、0.003、<0.001、0.001、0.028、<0.001、0.006、<0.001)。④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ONUT评分≥3.5分(HR=2.26,95%CI:1.23~4.14, P=0.009),化疗疗程为2~5个(HR=2.89,95%CI:1.60~5.21,P<0.001)及化疗前血清LDH水平≥250 U/L(HR=2.44,95%CI:1.23~4.59,P=0.006)为影响DLBCL老年患者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NUT评分是影响初治DLBCL老年患者OS率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可根据CONUT评分识别营养不良的DLBCL老年患者,并且对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营养不良 预后 危险因素 营养控制状态评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弥漫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我国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之一,随着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应用,使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而言则获益不佳,且预后较差。近些年,应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治疗淋巴瘤,改善了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为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奠定基础。文章就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性DLBC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髓检查与18F-FDG PET-CT在初治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间瑞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78例DLBCL初治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利用ROC曲线计算AUC及cutoff值,利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以骨髓检查阳性作为金标准,PET-CT的敏感性为42.4%,特异性为82.9%,阳性预测值为37.1%,阴性预测值为85.5%。PET评估中骨髓FDG摄取类型为弥漫性摄取增加(DPET阳性)25例,局灶性摄取增加(FPET阳性)80例;FPET阳性患者中骨髓检查阳性比例为35%,DPET阳性患者中为44%。利用FPET阳性与流式细胞术的浸润比例绘制ROC曲线的AUC=0.75,cutoff=0.025%。FPET阳性指示骨髓浸润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68.7%(P < 0.001 );PET检查阳性、阴性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62.9%、83.2% (P < 0.001),2年总生存(OS)分别为83.6%、93.0%(P=0.003)。骨髓检查阳性、阴性患者2年PFS分别为83.6%、94.0%(P < 0.001),2年OS分别为64.8%、82.2%(P < 0.001 )。结论DLBCL中18F-FDG PET-CT对骨髓浸润判断不能替代骨髓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指示意义。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骨髓侵犯 骨髓检查 PET-CT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性、诊断技巧及治疗方案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一粒肠道弥漫性淋巴瘤致回肠-升结肠型肠套叠特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肠道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过程肠镜活检呈现假阴性,疾病发展到后期肠道出现不全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切除后活检得以确诊,该病诊断困难,往往发展到后期引起其他相关症状后才发现,延误治疗最佳时机;活检钳选择、活检技术、标本选择、NBI的使用以及特殊染色方法都成为提高活检阳性率的关键。结论肠道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预后差异,提高活检率可为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美罗华与CHOP联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采取单独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或RCHOP方案化疗后联合累及野放疗(IFRT)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临床分期为Ann ArborⅠ~Ⅱ期、非大包块型、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7.0岁(范围:20~83岁);男性患者为39例,女性为29例。根据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疗后是否联合IFRT治疗,将其分为RCHOP联合IFRT治疗组(n=22)和RCHOP单独治疗组(n=46)。对2组DLBCL患者的随访均截至2020年2月28日。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二者预后,并且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曲线,并且计算其5年OS和PFS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5年OS和PFS率,以及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提示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RCHOP联合IFRT治疗组和RCHOP单独治疗组DLBCL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2组DLBC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1.0个月(23.5~47.0个月)。2组患者的5年OS和P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率:94.1%比89.9%、χ2=0.279、P=0.598,PFS率:88.2%比77.1%、χ2=0.782、P=0.376)。③对本研究68例DLBCL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250 U/L(HR=27.033, 95%CI:2.256~323.916, P=0.009), Ki-67表达水平≥90%(HR=12.067, 95%CI:1.917~75.955, P=0.008),初治疗效未达到客观反应(OR)(HR=0.247, 95%CI:0.065~0.935, P=0.040)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已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Ann ArborⅠ~Ⅱ期、非大包块型DLBCL患者,联合IFRT治疗并不能改善其预后。RCHOP化疗联合IFRT对DLBCL患者的确切疗效及预后,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放射疗法 肿瘤分期 预后 累及野放疗 非大包块
  • 简介:摘要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发病率较高的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该病进展较快、病死率较高。如何通过现有的检查技术精确地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是研究者们面临的一难题。目前,PET/CT以其能同时提供解剖及功能图像的独特优势,广泛地应用于淋巴瘤的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中,但采用哪种评价体系对图像进行判读的准确率更高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综述了PET/CT定性、半定量及其他新的评价体系在DLBCL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给药方案分为R-CHOP样组或CHOP样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8例患者,R-CHOP样组78例,CHOP样组80例。R-CHOP样组和CHOP样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B症状、肿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Ki-67指数、骨髓受侵等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0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2%和19.2%,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5%、59.0%和19.2%。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为7个月,中位OS为15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7.5%和12.5%,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0%、32.5%和13.8%。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明显优于CHOP样组(均P<0.05)。在>70岁患者中,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CHOP样组(均P<0.05);在Ⅲ~Ⅳ期患者中,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CHOP样组(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PI评分、LDH水平、β2-MG水平、ECOG评分、LMR和PLR与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LMR和PLR是老年DLBCL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R-CHOP样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老年DLBCL患者的疗效优于CHOP样方案,ECOG评分、LMR和PLR为老年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老年 临床特征 疗效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中期18F-FDGPET/CT在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在病理确诊的227例DLBCL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第3周期前行18F-FDCPET/CT成像。通过随访,视觉分析,Deauville评分及半定量方法,最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并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1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SUVmax最佳分界点为71%,Deauville评分与△SUVmax方法评估疗效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6.9%、74.3%、82.8%和77.8%、63.5%、73.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eauville评分、△SUVmax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预测PFS、OS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Deauville评分与IP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期PET/CT显像对评估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中期PET/CT 脱氧葡萄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摘要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对R-CHOP方案免疫化疗反应良好,但30%~4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复发难治DLBCL。因此,发现新的预后标志物,对提高DLBCL的诊疗水平至关重要。免疫逃逸是DLBCL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TIM-3、BTLA、LAG-3在DLBCL中均高表达,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效应功能,促进淋巴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促进DLBCL发生发展,影响常规化疗的效果。积极探索上述3个抑制性分子对DLBCL的影响,有望成为治疗DLBCL的新靶点。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TIM-3 BTLA LAG-3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现早诊早治。方法:对2例疑似原发性弥漫性B淋巴细胞瘤(腿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确诊,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疗程,连续半年结束疗程继续随访。结果:弥漫性B淋巴细胞瘤进展迅速,可破溃,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表现为B细胞表型,CD20(+),CD79a(+),BCL-2(+),CD10(-),BCL-6(-),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随访2年疗效肯定。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连续6个疗程治疗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效果肯定。

  • 标签: B淋巴细胞 淋巴瘤 原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n=25),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n=25),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88.00%(22/25)高于对照组患者52.00%(13/25),(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12.00%(3/25)与对照组患者16.00%(4/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漫大B细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8年间南通77例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根据挽救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R-ICE、R-DICE、R-EPOCH、R-GEMOX共四组。每个周期后将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并随访统计出各分组患者缓解时间。将各方案的缓解时间进行比较,显示此四种化疗方案的缓解时间无差异。所收集的患者病理免疫分型显示,Ki-67增殖指数多数>60%。各化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出血、胃肠道反应及口腔粘膜异常等。从各化疗组毒副反应来,R-GEMOX组在白细胞减少方面较其它三组反应小,而胃肠道反应方面R-DICE及R-ICE较其它两组重。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挽救性治疗 缓解时间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融合肽IL-4Rα-lytic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阳性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MTT法检测IL-4Rα-lytic对KSHV阳性PEL细胞BCBL-1和BCP-1的杀伤能力。建立BCBL-1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连续3周(3次/周)腹腔注射IL-4Rα-lytic后,通过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评估IL-4Rα-lytic对小鼠体内BCBL-1细胞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并通过H-E染色和全血分析法检测其毒副作用。结果:靶向融合肽IL-4Rα-lytic在体外对两种KSHV阳性PEL细胞BCBL-1和BCP-1均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均P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致病信号 靶向药物
  • 简介:患者男,75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乏力伴活动不利,时有麻木感.于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未见好转,症状呈渐进性加重,2个月前出现双侧听力、视力下降,原有症状明显加重,近日右下肢活动明显障碍,走偏明显.15d前摔倒,外院CT检查显示右顶叶占位病变.于2003年8月2日入我院治疗.

  • 标签: 大脑富有T细胞B细胞淋巴瘤 病理检查 诊断 切除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枪战也疯狂之《怪物也疯狂》Zack、Carrie、Andy和Jennifer4个人希望在父母外出时举行一场Party,不幸的是,某些客人不请自来,这是一款可以在线对战的动作游戏,总共设定火恶魔,不死武士,僵尸以及吸血鬼4个角色,还有很多武器供使用。

  • 标签: 动作游戏 脑细胞 冲撞 《怪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