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腹部手术后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腹部手术后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有25例根据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2例采用穿刺抽液检测淀粉酶确诊。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5例进行再次手术引流。15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6例采用全静脉营养,6例采用静脉加口服营养治疗。全组病死3例,均为静脉营养组患者。13例带管出院,其中出现假性囊肿再次手术2例,其他11例出院后平均带管时间(9.0±3.2)个月。采用口服、肠内和静脉营养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36.3±10.2)d、(57.6±17.3)d和(63.3±33.4)d,相差显著(F=3.49,P=0.049);采用和不采用生长抑素药物治疗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53.5±20.3)d和(51.5±21.0)d,无显著差异(t=0.207,P=0.838)。结论提高对胰的认识,充分引流以及合理的营养是提高胰治疗效果的最关键措施。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腺瘘 肠道营养 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病人的心理,通过心理护理和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6例病人治愈,总结了肠病人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同时做好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护理和周围皮肤护理以及双管恒力负压尤为重要。

  • 标签: 肠瘘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血液透析可用于清除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而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得以进行的前提。长期透析患者一般可行动静脉内术,直接穿刺动脉化的静脉即可获得足够的血流量。2004年10月—2009年8月我院共行动静脉内术316例,探讨动静脉内术准备、制作、术后观察及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以提高成功率,延长使用率,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11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治疗的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详细的优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内梗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内梗阻比对照组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患者进行细致的优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内梗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造术后患者中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采取胃造术治疗患者展开分析,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造瘘术 患者 营养支持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造术对于不能自主进食,进食梗阻,吞咽困难者具有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其术后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病情进展。

  • 标签: 胃造瘘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2月至 11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治疗的 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详细的优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内梗阻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内梗阻比对照组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P< 0.05)。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患者进行细致的优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内梗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内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部动静脉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超声检查的表现进行诊断。结论结合灰阶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动静脉的诊断一般比较容易,但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动静脉,因其位置深在,走行纡曲,变异较大,常受胃肠道气体的遮盖,超声表现相对不典型,需注意与动静脉瘤和腹膜后囊性或囊实性肿瘤等其他疾病相鉴别,肾动静脉也还要注意与肾内肾盂肾盏扩张进行鉴别。此外,还应进一步追踪动静脉的来源动脉及远端静脉,以明确口位置和发生动静脉的血管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

  • 标签: 腹部动静脉瘘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肠胃肠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肠胃肠8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7例均治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腹腔持续引流等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胃癌 术后 胃肠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术后并发胆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在外院行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患者2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其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了针对性的治疗,将治疗体会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本次20例患者中实施内镜治疗的有3例,保守治疗的有7例,手术治疗的有10例,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与内镜治疗患者、保守治疗患者对比时间较短,其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行肝胆外科手术后若预防不佳极易并发胆,所以要加强手术人员的手术操作水平,确保腹腔引流及放置T管操作到位,才能更好的预防患者术后胆现象发生,确保患者手术效果。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胆瘘 治疗体会
  • 简介: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的存活时间的延长,许多上消化道梗阻的患者,需行胃或空肠造以便于给予肠内营养。胃或食管切除的患者,行胃造术困难,仅能行空肠造术。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外科共行空肠造术49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期间行空肠造术者共49例,剔除肝炎、肝病患者及4周内行放化疗患者。其中行改良式空肠造术并配合早期肠内营养共32例作为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平均55.2岁;食管癌术后19例,贲门癌术后8例,胃窦癌术后5例。对照组为17例,行传统空肠造术,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肠内营养。男11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59.5岁;食管癌术后8例,贲门癌术后6例,胃窦癌术后3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治疗组:提起上段空肠,在距Treitz韧带下40cm处对系膜处作一肠管浆肌层荷包缝合1针,荷包中央戳孔向远端插入直径约5~7mm的蕈状管30cm,前端5cm内剪2~3个侧孔,结扎荷包,使肠黏膜内翻,并沿近端空肠壁行浆肌层的隧道缝合,包埋管道5~6cm,经腹壁...

  • 标签: 临床价值 式空肠 改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