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胰岛素不仅在糖尿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的代谢中也是关键的调节因子,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发生酪氨酸磷酸化,进而激活PI3kinase/Akt通路。PI3kinase/Akt通路参与了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PI3kinase/Akt通路在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本文就PI3kinase/Akt通路对代谢的调节作一综述,希望能为代谢疾病患者种植牙的药物选择提供思路。

  • 标签: 牙种植 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底物(IRS) PI3 KINASE
  • 简介:目的探讨总结局部注射治疗单纯性囊肿诊治特点,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采用联合苯妥英钠、美兰和康宁克通局部注射治疗。结果局部注射治疗31例,治愈29例,治愈率94%,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本疗法是一种治疗单纯性囊肿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损伤、费用低的新方法。

  • 标签: 局部注射 骨单纯性囊肿 苯妥英钠美兰 康宁克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股骨近端囊肿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近端囊肿患儿23例,均给予手术治疗方法,术后1年随访,观察所有患儿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19例患儿行X线片检查,有组织替代征象,孔腔基本消失,毛玻璃样变化一致,为完全愈合。3例患儿部分愈合,X线片检查下可见有较多小囊残留,但孔腔逐渐缩小。另外1例患儿术后1年出现复发情况,诊断为病理性骨折,给予二次手术治疗方法,取诱导活性材料植入,治愈出院。结论股骨近端故囊肿患儿临床治疗中,主要需结合股骨近端解剖关系、囊肿大小与侵袭范围做手术治疗,并做好填充材料的选择,以此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 标签: 股骨近端 骨囊肿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动脉瘤样囊肿是一种膨胀性溶性病变,由充满血液的腔隙组成,血池间有包含小梁或纤维组织间隔,并含有破样巨细胞,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病临床较少见,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动脉瘤样囊肿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如吹气球样改变,液一液平面,病变实性部分、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是其比较特异性征象。普通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检查在显示动脉瘤样囊肿病灶内部结构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符合率。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miR-34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BMSCs)成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4家族在hOBMSCs成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成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hOBMSCs成分化过程中miR-34a对于成骨相关蛋白的影响,同时检测hOBMSCs在正常培养条件下miR-34a对于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4a与DKK1的靶向关系;通过裸鼠皮下成实验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体内成的影响。结果:在hOBMSCs成诱导过程中,miR-34家族的mi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miR-34a最为明显;过表达miR-34a可显著提高hBMSCs的体外成能力;miR-34a可以负向调节DKK1,同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DKK1为miR-34a的靶基因;体内实验同样证实miR-34a可以促进hOBMSCs的成分化。结论:miR-34a可能通过抑制DKK1的表达,促进hOBMSCs的成分化。

  • 标签: MIR-34A DKK1 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本文主要从数字化技术在性Ⅲ类错畸形测量数据研究的角度来证明相关数据的联系,探究其意义.利用数字化技术测量下颌体的长度、下颌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对比,探究两者在性Ⅲ类错畸形中的意义.并且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面外科中的应用做出阐述.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骨性类Ⅲ错颌畸形 数据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术后形成的第二下角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下颌术后产生第二下角伴下颌边缘不流畅或双侧不对称患者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8~40岁。通过CT行全头颅扫描,应用Mimics 13.0软件建立颅骨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线,根据设计线进行二次截,并于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下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修复前、设计后及术后6个月时下颌角角度,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对称性及设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相符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15 d出现血肿,经口腔换药清洁、引流、加压包扎,术后2周B超下观察血肿已吸收,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颏突意外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39例患者的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左侧118.12°±18.08°、右侧114.60°± 16.01°改善至左侧121.28°±6.96°、右侧121.32°±5.88°,术前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4,P=0.045),术后6个月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529)。比较各例设计后下颌角角度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1),且患者均对第二下角及面型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术后形成的第二下角,既可避免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及颏神经,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 标签: 下颌角截骨 数字化设计 修复外科 定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在面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74例面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窗口均 1期愈合,内固定微型钛板无松动、断裂,内固定钛钉无脱落。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有利于确定复杂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 头颅模型 颌面复杂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皮脂腺囊肿是面部皮肤常见疾病,它可逐渐增大或合并感染,必须手术切除,传统作法是梭形切口完整摘除囊肿,切口瘢痕较长,尤其是较大的囊肿,给患者较大的精神压力。我们采用小切口切除不同类型的囊肿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小切口美容法 切除术 皮脂腺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开窗减压术在口腔面部囊肿治疗中对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口腔和面部囊肿患者中,分为常规组(25名)与研究组(26名)。常规组予以常规剔除术,研究组予以开窗减压术。将两种时机在临床中的手术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96.1%(25/26)显著高于常规组76.0%(19/2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指标均低于常规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7%(2/26)显著低于常规组28.0%(7/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口腔颌面部囊肿 开窗减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正外科手术矫正唇腭裂继发畸形患者术后上颌的稳定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34例唇腭裂继发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均行改良LeFortⅠ型截术前徙上颌,其中29例患者同期行BSSRO和/或颏成形术,术后随访时间≥12月.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齿槽座(A)点、后鼻嵴(PNS)点、∠SNA的变化.结果34例患者术后1年以上(平均19个月)水平向复发率为(20.10±18.09)%;垂直向复发率为(34.78±32.89)%.∠SNA术前平均为77.9°,术后即刻为82.3°,术后1年以上为81.4°.水平向复发率与上颌前徙量无相关性(P>0.05),但垂直向的复发率与上颌下移量呈正相关性(P<0.05).通过对15例连续随访患者资料的方差分析提示,上颌术后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唇腭裂患者上颌前徙术后具有一定程度的复发,其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垂直向的复发率与下移量成正相关.

  • 标签: 正颌外科 唇腭裂 上颌前徙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骨折患者共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切口,以微型和小型钛板对153例骨折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术后随诊3个月~2年,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改善恢复,疗效满意。结论临床上在为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达到完善解剖复位及精确内固定的保证,促进患者骨折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质量。

  • 标签: 颌面骨骨折 内固定 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011年12月,对23例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做坚强内固定术,术后6月复查伤口愈合情况,张口度恢复及咬合关系,摄X线片、三维CT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3例病例均I期愈合,术后X线、三维CT检查骨折线对位良好,骨折愈合正常.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制作精良,易成形,有较强的延伸弹性和强度,在骨折的复位固定中,能提供足够的稳定和固位,是一种良好的坚强内固定材料。

  • 标签: 可吸收 颌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APHO综合征受累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各科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APHO综合征MRI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评估骨髓水肿、骨质肥厚、脂质沉积的范围及程度;下颌关节、周围组织的受累范围;病变的扩散受限情况;有争议处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结果本组9例SAPHO综合征,8例为儿童/青少年。磁共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颌受累,主要累及单侧下颌支及下颌角,并邻近体部,上颌未见受累。9例均出现骨髓水肿,其中8例不对称。7例合并骨质肥厚,均为髓质部受累。5例合并周围软组织水肿,其中1例累及邻近肌群,9例均出现周围多发淋巴结。1例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未见明确扩散受限。结论磁共振可明确显示SAPHO综合征受累病变范围,主要表现为下颌不对称骨质肥厚伴水肿,可累及邻近软组织,伴多发淋巴结,为临床治疗、随访提供帮助。

  • 标签: SAPHO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颌骨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囊性病变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选择14例大型囊性病变(包括5例含牙囊肿、7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2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经口内进行开窗减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术期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结果14例患者护理满意,3例含牙囊肿囊腔完全消失,剩下11例均行Ⅱ期刮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开窗减压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大型囊性病变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是重要的。

  • 标签: 开窗减压术 颌骨囊性病变 护理
  • 简介:【摘 要】口腔面外科手术是临床医疗机构中较为常见的手术现象,患者患有相关口腔面疾病时,采用口腔面外科手术后,一般都会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化的口腔手术中,通常会采用一种超声刀治疗方式,这种超声刀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提手术效率,也能够提高治疗质量。本文对超声刀在口腔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希望能够为一些临床口腔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骨刀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和术后复发的特点。研究与成釉细胞瘤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途径)对于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目前发现基质蛋白酶-2等在成釉细胞瘤的侵袭等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有关成釉细胞瘤增殖、凋亡及其侵袭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信号通路 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