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的点评与分析 ,对不合理的中成药处方进行归类和总结,及时进行公示和整改,促 进我院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月— 2018 年 12月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随机抽取 200张,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等方面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 2017-2018 年两年共计点评中成药处方 4800 张 ,其中 不合理处方为 346 张,占点评处方数的 7.21 %。 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 北京市卫计委关于加强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的通知的发布,促使我院加大中成药的处方点评力度,加强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促进我院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 标签: [ ] 中成药处方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谈起中药,人们便会想起苦苦的药汁,复杂的熬制方法。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部分,中药又分为传统的汤剂和中成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细熬慢煎和难以下咽的口感愈来愈跟不上现代的节奏与喜好。中成药的产业发展确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优势是携带方便和便于服用,特别是让慢性患者获得更大的益处。现代传承并研制了各种新剂型由原来的散剂、液体药剂发展到现在的注射剂、外用膏剂胶囊剂、颗粒剂、气雾剂等,使中药制剂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成药更是以突出的疗效和极小的毒副作用而驰名中外。但是由于临床医生的经验不足,治病时不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考虑,而孤立的以某个单独症状概括整个疾病,以偏概全,会出现错用、乱用中成药,使治疗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到中医药的声誉。因此,笔者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经验,谈谈对合理应用中成药的体会。

  • 标签: 中成药 病证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中药药引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巧妙应用,可使中成药更好地发挥其最佳疗效。

  • 标签: 中药药引 中成药疗效
  • 简介: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趋利避害,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其疗效、减少副

  • 标签: 中成药临床 临床合理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并系统列举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并介绍解决的措施,以达到让人们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使用中成药的目的。方法:采用回顾汇总法

  • 标签:
  • 简介: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但被置于一个与西药不同的管理体系之下。基于传统医学的缘故,含有吗啡及其他罂粟成分的中成药存在导致药物滥用或成瘾的风险。本研究旨在从药事管理的角度评估含吗啡中成药导致药物滥用及成瘾的风险。我们从政府有关文件中挑选了76个符合条件的含吗啡中成药作为研究组,另外10个含吗啡的西药作为控制组。因为目前国内外并无评估药物滥用及成瘾风险的管理学工具,我们创建了一个包括5个问题的评分表,用于给研究组和控制组的药物打分,以量化评估它们的风险水平。我们还使用SPSS15.0的列联表分析法,对药物风险值和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寻找影响药物风险值的因素。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平均风险值为2.04,是控制组的5倍。超过五分之四的研究组药物,其质量标准中没有吗啡或可待因的最高限量值。46.0%的药物说明书没有提供"长期服用可能上瘾"或者"禁止长期服用"的警告。药物成分数、功能主治与药物风险值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认为,跟含吗啡的西药相比,含吗啡的中成药存在更高的风险,可能导致消费者滥用或成瘾。本研究建议:(1)控制药物的成分数,(2)在质量标准中设定吗啡和可待因的最高限量值,(3)在药物说明书中提供清晰的成瘾警告,以及(4)对同时含有吗啡及麻黄碱的药物进行严格监管。

  • 标签: 中成药 吗啡 鸦片 药物滥用及成瘾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的中成药门诊处方,加强我院门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高我院合理用药以及药事管理水平。方法:随机抽取 2018-10至 2019-7我院的门诊药房中成药处方共计 600张,药师根据说明书对每张处方点评并分析。结果: 600张中成药处方中,经处方点评,不合理处方 69张,占总处方 11.5%,其中超常处方 3张,占比 4.35%;用药不适宜处方 42张,占比 60.87%;不规范处方 24张,占比 34.78%。

  • 标签: 中成药 门诊 处方点评
  • 简介:摘要中草药不但可以抗菌、灭菌、还能抑制、杀灭病毒,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也不会影响细菌的进化。

  • 标签: 中成药 治疗 感染性疾病
  • 简介:儿科中成药的临床有效性探索主要在新药的Ⅱ期临床试验中执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已经上市的儿科中成药品种大多未进行过临床试验,其上市后临床再评价一般也可将有效性探索作为研究目的。阐述了儿科中成药有效性探索的内容,尤其是量效关系探索的设计与统计方法,同时总结了儿科中成药有效性探索的特点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 标签: 儿科中成药 临床试验 有效性探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成药以其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如何在众多品种中选择适合的药物,最大限度地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在合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标签: 中成药 辨证论治 合理使用 西医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4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喜炎平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使用中成药双黄连粉针剂和藿香正气软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37例,占78.7%,对照组显效31例,占55.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有效率为7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小儿腹泻采取中成药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高,能显著改善患儿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中成药 小儿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的合理性使用。方法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文献资料,总结中成药临床应用方法。结果中成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应用中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说明书准确使用,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充分了解药物各自的药理作用及相互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结论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时有所见,故是否合理使用中成药,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 标签: 中成药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年至2014年我院中成药的用药情况。方法抽取2011年至2014年我院中成药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用药方法和频度。结果我院主要使用中成药10中,共175类,占总销售金额的44.2%,其中所占比重最大为活血祛瘀类、清热解毒类,说明我院在常见病和慢性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结论合适的中成药用药分析可总结医院的用药情况及疾病诊治方向,对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成药 用药分析 医院发展
  • 简介: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治疗以有效通便、合理用药并维持疗效为主要目的,目前西医治疗以泻剂使用为主。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大家族中的一员,不仅具有对症治疗、寓泄于补、标本兼顾的特点,而且因其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少,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结合文献及临床体会,我们将老年人便秘患者分为大肠热结证、肠道气滞证、大肠湿热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及经亏血少证等证型,辨证施治,实行个体化治疗,达到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的目的。

  • 标签: 便秘 中成药 治疗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前,在医疗单位中,中成药的应用比重有了明显的升高,中成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人们对中成药的认识还比较少,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还时有发生。本文总结了中成药临床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其中造成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因素为给药量过大、药品配伍不合理及重复给药等,探讨了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的关键要素,提出了减少和避免中成药临床不合理使用的若干建议。

  • 标签: 中成药 临床用药 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扬州市中医院所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ADR监测提供参考,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从涉及患者、给药途径、给药剂型、损害系统、主要症状、危害程度等多个角度对扬州市中医院2009-2013年的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展开综合分析、统计。结果82份中成药ADR报告中,男25例(30.49%),女57例(69.5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高发年龄段15岁以上患者;引起不良反应中单独用药59(71.95%),合并给药23例(28.05%);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59例(67.05%);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74例(84.09%);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例(48.25%)。结论近5年来中成药ADR增多,临床应重视中成药ADR监测,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发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