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版”英译“毛选”的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英文最好的“两个半”英译“毛选”的组织者,既需要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需要扎实的英语功底,徐永瑛几乎是不二人选。剧恩米曾说,他认识的中国人,英文最好的有两个半:“半个”是束庆龄,闪为中文不算好:“两个”,一个是陈翰笙,另一个就是徐永瑛。1950年3月,外交部拟成立联合国代表Ⅲ,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任职的徐永瑛被召到北京。不久,他先后收到周恩来、李克农的通矢口,让他主持翻译《毛泽东选集》。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英译毛选委员会(1951年11月改名为“毛选英译室”)成立,徐水瑛为主任。
作者 杨敏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现代阅读》 2015年1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