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弱势学科的治理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为适应“双一流”政策三步骤的发展战略,研究型大学尤其是“985工程”高校背负着率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并据此调整学科布局,甚至裁撤弱势学科。高校裁撤弱势学科一方面是基于“优化学科结构”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基于经济和社会资本回报的递增,为了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但“优化学科结构”与直接“裁撤”有本质区别,“优化”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保留了弱势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通的机会,为弱势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双一流”建设对办学资源的投入,“双一流”称号有可能成为高校新一轮竞相追逐的社会资本。所以,高校调整或裁撤弱势学科需警惕其负向影响,即破坏学校学科生态,影响组织稳定。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回归大学的根本任务;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对待弱势学科需持更多的包容态度,保障其基本生存资源,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加强弱势学科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通创新发展;即便裁撤弱势学科也应是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各方利益相关者协商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