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22
/ 3
一、执政资源问题的研究现状
从学界的探索来看,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对执政资源进行过零星研究,但没有引起学术界较多的关注。党的十六大以后,2004年6月到8月期间,胡锦涛在多个场合陆续提出了包括执政资源在内的七个新的执政论断,也就是人们所称的“执政七谋”,首次在我党历史上提出了执政资源这一概念。2004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心,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1]从而确定了有关执政的七个基本范畴,构成了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此后,学术界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对执政资源开始了专门、系统的研究。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对执政资源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视,学术界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
二、执政资源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执政资源,是是对执政党用来达到自己目标的所有可利用因素的总称。[2]也就是说,凡是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都可以归入党的执政资源。党的执政资源的涵义非常丰富,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其作不同的分类,总体上可以将其分为执政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三大方面。
执政资源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辨析:
1.基础性
从整个执政系统来看,执政资源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一个政党潜在的和现实的执政资源的数量、质量、构成以及开发利用的方式、程度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政党的执政能力和长期执政的前景。
2.全面性
执政行为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党的执政资源应该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其中,经济资源是一切执政活动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经济资源是党进行执政的强大后盾;政治资源是执政党的核心资源,是执政资源的支撑,执政党需要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等具体的依托载体来运作,而军事力量作为执政的系统化暴力工具则是决定政党政权巩固与否的决定性资源;此外,文化资源对党的执政起着巨大的引导与激励等作用。一个政党只有拥有和掌握了充足的执政资源,才能顺利实施执政行为,实现执政使命。
3.动态性
执政资源与执政党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执政资源及其各要素总是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执政资源是个历史的、时代的概念。如果执政党处置得当,原先比较单薄的执政资源,可以变得坚实雄厚;相反,如果逆历史潮流而动,固步自封,不珍惜原有的执政资源,也不开发新的执政资源,那么就会逐渐丧失原来雄厚的执政资源,进而丧失自己的执政地位。
4.可开发性
执政党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凭借执政地位,有效使用执政手段,可以在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寻求有利于执政党发展的新因素、新活力和新动力,从而不断开发、丰富执政资源,拓展执政空间。
三、当前党的执政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一,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腐败现象仍然严重。权力资源是执政党特有的政治资源,权力能否正确有效运用,决定着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和执政使命能否完成。现实中,由于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部分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谋取私利,损害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极大削弱了党执政的权力资源;第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不像以前那样控制了社会的各类资源,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其他组织、其他途径获得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对党组织的依存度减弱,党的组织资源面临削弱的危险。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3]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第三,民生领域中一些问题突出,导致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牢。在当前的社会改革中,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公共服务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尽完善等原因,一些弱势群体的合理利益未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没有充分实现,这些都危及党的群众基础。
(二)党执政的经济资源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执政的经济资源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党执政的经济资源已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党和政府统一控制逐渐向社会转移,形成了多元利益格局,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党执政的经济资源在量上无疑是呈现弱化的趋势。以外,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资源高消耗、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生态环境污染等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使党执政的经济资源也面临削弱的危险。
(三)党执政的思想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
随着文化领域的开放、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在计划经济时代,党和国家严格控制新闻部门和出版发行行业,党的意识形态占据了所有的宣传阵地。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呈多元化趋势,各种思潮都在抢占宣传阵地。网络的出现使得其他非主流思想的宣传空间也在不断扩大,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了严峻挑战。

四、进一步巩固和扩充党的执政资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必须正视党的执政资源存在的问题,有效扩充自身的执政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巩固和扩充党执政的政治资源
针对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党执政的权力资源。确保权力资源的正确使用,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样“一条主线、五大建设”融为一体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理顺了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权力运行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着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巩固党的组织资源。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4]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能因为市场经济的分散性而影响党的整体战斗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
第三,加强社会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资源。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资源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把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新兴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自己的周围,使党的群众资源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拓展和优化党执政的经济资源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也是巩固和扩充党的经济资源的有效途径。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党执政的经济资源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一,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使生产关系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第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开发党执政的经济资源,使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
(三) 不断丰富和整合党的执政的思想文化资源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从而丰富和整合党执政的思想文化资源。
第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新的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统领一切思想的基础,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位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文化资源。
第二,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当代中国,既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三,要形成“共同理想”,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巩固党的思想文化资源,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全体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党执政的思想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总之,执政资源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十分地珍惜他们,恰当地使用它们,充分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在合理利用现有的执政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积累、扩展、创造执政资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们党的执政不断提供新的能量和源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8一23(l).

[2]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3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25
(作者单位:潍坊市高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