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预防理论在预防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的具体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 1
【摘要】本文从情景预防、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概念出发,分析其特点。将情景预防的理论融入到其中以期减少非法传销行为的目的。只有情景预防与其它措施共同适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传销行为的发生,并从情景预防理论出发推导出相应防范措施。
【关键词】情景预防 非法传销 综合治理
一、情景预防、传销活动的理论分析
《刑法修正案七》将非法传销活动从非法经营罪中单独列举出来,定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体现了国家对此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的处罚力度。还公民一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立法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传销行为,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情景预防理念则侧重于在犯罪之前将类似行为消除,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传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降到最低,因此在当前社会状态下,须综合运用“情景预防—立法规定—法院威慑—司法执行”的防范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传销行为,以利于社会的稳定。
情景预防理论则强调分析犯罪发生前的环境、时空条件、犯罪人心理动机等主客观因素将犯罪预备行为消除。因此,必须结合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行为的主要特点,以采取相应措施。情景从开始影响犯罪动机到最后犯罪的发生过程中处于动态过程中,这种动态性表现在:情景会随时地发生变化,包括情景因素内部相互关系的变化,以及制约情景因素的相关因素的变化。(1)因此应用情景预防理论以预防犯罪时不应形而上学,而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全面动态地来看待问题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二、情景预防理论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主观防范意识
结合传销活动的主要特点,组织领导者主要依靠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而得以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亲戚朋友,因此当亲戚朋友要求购买商品为由请求加入时,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警备心理。政府也可在相关媒体上播放传销活动对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新闻。
(二)切除传销场所
此措施是从情景预防理论中的时空条件分析下得出的,结合非法传销地点的隐蔽性。从源头上去除犯罪根源地是情景预防理论的有效措施。传销活动是以固定场所为地点来发展延续的。传销场所往往具有相当的隐蔽性,这需要政府采取相当警力对居民楼中的隐蔽场所进行摸底排查。周围的群众应及时将犯罪嫌疑线索举报,以便于警察及时将传销场所切除。
(三)增加就业机会
改变社会环境是情景预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入传销组织的往往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加入传销组织也是被逼无奈。记得在《管子·牧民》中管仲说过一句名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经济与犯罪之间也是存在一定关系的。(2)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以此来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尽最大程度减少社会当中的闲散人员。这也是减少犯罪活动的根本。
(四)降低犯罪的门槛
情景预防理论中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是诱发犯罪的内在原因。犯罪动机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推动力,是犯罪心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刑法修正案中将传销行为仅仅限于“组织”、“领导”而没有积极参加、参加,行为人在心理上认为后二种行为是不受刑罚的,于是就放纵了传销行为。行为人心理上更不会产生畏惧心,所以刑法也应该将积极参加、参加两种行为包含进来。从而加大处罚的力度降低犯罪的门槛,客观上对行为人心理上产生更大的威慑作用,警告他们不要以身试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情景预防理论运用于减少犯罪的典型反应。
上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将情景预防理论融入到非法传销罪的遏制当中,但应理性地看得出,强调情景预防的同时,也要看到这种预防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只是抑制行为人的动机的外化,而并非从本质上消除行为人反社会价格的形成。(3)只有综合运用各种防范措施的长处避其短处,且各种措施之间要有效地配合,把握好各自适用范围的度,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蔓延。
【参考文献】
[1]李志雄,孙静.情景预防的概念分析及其理论基础.法学家.2002(4).
[2]荣月.犯罪学视野下的非法传销现象之理论解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6).
[3]王丽华.试论情景预防.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