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能令丑者妍(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4
/ 1
  三、丑的现实物象转化为审美形象
  
  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丑的物象在绘画中转化成美,缘自于画家的灵心点化,画家要利用丑,使它们在绘画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意蕴。
  现实生活中的老鼠也是画家们笔下的画题,元代钱选曾作画题诗道:“尔形可憎,无牙穿屋;狸奴当前,终难饱腹。” 老鼠遭人厌恶,必是丑的。清代华嵒也说:“寒士两瓮麦,高置园上楼。奈何不(转第101页)(接第99页)仁鼠,昼晚群相偷。” 表达出画家们对害鼠的憎恶之情。但这现实生活中有害的动物,经过人们的想象,也可以发掘出在造型上、情状上可爱的一面。像明代朱瞻基的《苦瓜鼠图》中就把小老鼠机警灵敏的特性刻画了出来,生活中令人厌恶的老鼠一下子又变成了审美形象,应该说也是化丑为美的产物。如蛤蟆之类,外表丑陋,古人称之为“毒物”,以绳系缚有辟邪除恶之意,画家们在画中也常常表现。
  生活中枯老的树木本身并无什么美感,反而富有丑怪、病态、沉寂、消亡的意味。然而依据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守拙方能长久,枯树不受剪缚,别具一种天然自得之趣,因而历来画家都带着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枯树。传统绘画中的枯木丑树也被赋予了生命力和内在品格的精神内涵,画家们从枯树丑怪的特征中挖掘出蕴涵其中的生机和情韵。另外,对石头的品赏古已有之,画史上米芾偏爱丑石,北宋苏轼到清代郑燮、汪之元等人相继都有关于丑石的理论,认为丑石在古怪清奇、皱瘦漏透等形、质、纹方面的特点最能体现山石的状态和气势,古代画家、理论家对丑石的形质和审美品格都有着独特的理解。
  在古代绘画中,有些被喻为“老丑”的老者形象有时候也被描绘得憨态可掬、诙谐幽默,有的形如瘦鹤,有的相貌被极度地夸张变形,绝不可与那些慈眉善目或俊朗洒脱的人物形象相比。由于“丑”的参与,使得绘画表现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和有意味,甚至有一种谐趣在里面,从而产生出“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
  
  结语
  
  “丹青能令丑者妍”的命题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充分的体现,绘画除了表现那些美的东西,也可表现丑。丑陋的对象经过艺术创造、提炼和升华进入审美视域,从而拓宽了绘画的审美境界。
  从以上所述钟馗、鬼魅等题材来看,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审美对象的丑蕴涵着多方面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功能。对形丑而意美的形象的描绘,揭示出了掩盖在丑的外表下的内在性格精神的美;通过描绘丑的形象可以反映丑恶的事物或者社会现象,对此进行讽刺、嘲弄,通过丑的彰显和映衬,可以在鲜明的对照映衬中使丑态毕露。许多画家也是借题发挥、匡扶正义,在对生活中对丑恶现象进行鞭挞,对丑恶的否定中可以启善。生活中丑的物象特征里蕴含着美的意义和价值,绘画中形象的情趣也可借丑的形态传达出来。丑以其自身的形态具有美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丑以其丰富的内涵获得了独立的艺术价值。
  
  注释 :
  ①李白《于阗采花》,见《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85页。
  ②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4页。
  ③高其佩题《钟馗变相册》之《钟馗看剑图》,见张晨主编《中国题画诗分类鉴赏辞典》.辽宁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577页。
  ④⑤张问陶《戏题罗两峰鬼趣图》.同上,第582、583页。
  ⑥《宣和画谱》卷三,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2页。
  ⑦堵庭棻《与栎园》,见周亮工《尺牍新钞》.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7页。
  ⑧⑨见陆家衡编《中国画款题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⑩《庄子·知北游》,见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9页。